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二、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社会整体的现代化,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 提高,包括: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 城乡社区现代化 群体组织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较倾向于革新。 乐于发表见解。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特点 所谓现代化,不仅指的是经济的增长,更不是仅指工业、农业的现代 化,而是指整个国家、社会全面的现代化,用社会学的说法,即社会现代 化,也就是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 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 程,叫做社会现代化。 特征: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 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 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一、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饱受挫折,现代化进程缓慢,自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后,50年代确定下来,以后逐渐明确分三步走的战略。
二、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人的社会需要
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目的,我国现代化战略 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确定的。
三、全球发展理论
全球发展理论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
四、“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论 “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正在或将要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 成为战略资源在社会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后工业社会”论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正在到来。在这种社会 中知识成为最具价值的东西。
时间观念较强。
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
计划性较强。 普遍的信任感。信奉并且愿意遵循“公平待人“的原则。
对新式教育感兴趣。
比较尊重他人。
第二节
一、社会趋同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现代化理论述评
社会趋同论认为不同的社会经历同样的现代化过程,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科层化和世俗化。其主要依据是技术和 工业化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这种观点也受到一些批评。 二、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 依附理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受挫原因的理论,认为对西 方发达国家的依附造成本身的不发达,主张同西方发达国家脱离联系。 世界体系论认为整个世界构成一个体系,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 平等的贸易来剥削和掠夺不发达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