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策略: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旧知识导入。

谁知道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有时候平均数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的集中趋势,因此需要新的统计量,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新的统计量。

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统计表:
经理
副经理
员工A
员工B


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员工G
员工H
员工L
月工资
3000
2000
900
800
750
600
600
600
600
650
500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示工作人员月工资的平均水平?
3、用平均数为什么不行?
(月平均工资1000元可是大多数员工根本达不到,因此不合理)
4、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将工资从小到大排列去中间的一个就是中位数;出现一组数据中次数最多的成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他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巩固目标。

1、认一认。

2、试一试。

这组数据个数是偶数,怎样求它们的中位数呢?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书的平均数。

四、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