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某年度损益类有关账户数据如下:
产品销售收入240万元,其他业务(加工修理)收入6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65万元,其他业务成本14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2万元。
销售费用37万元,其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25万元(上年未抵扣完的广告费6万元);管理费用56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6万元,新产品研究开发费20万元;财务费用17万元,其中向非金融企业借款200万元,支付利息12万元,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5.2%。
资产减值损失为企业本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2万元;营业外收入-变卖固定资产净收入46万元,投资收益-某子公司分回利润7.5万元;营业外支出15万元,其中通过区人民政府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自制产品一批,成本价8万元(同类产品售价10万元),捐赠外购棉被一批,购入价2万元。
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中包括全年工资费用116万元,实际发生职工福支出17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3万元,工会经费2.32万元(已取得工会组织的专用收据),原“应付职工福利
费”账户有贷方余额10万元;另外,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借方发生额中有向残疾人支付的工资14万元;该企业当年以前购置的设备按原内资企业所得税规定统一按5%保留残值,并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提了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6月份购置汽车1辆,原值10万元;购置台式电脑4台,原值2.6万元,仍按5%保留残值,折旧年限均按3年计算。
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多少?
计算过程:
利润总额=240+60-(165+14)-1.2-37-56-17-2+46+7.5-
15=46.3(万元)
纳税调整:
1)收入类调整项目:捐赠调增收入12万元;调减投资收益7.5万元。
2)扣除类调整项目:
A.视同销售成本调减应纳税所得额=8+2=10万元;
B.职工福利费:扣除标准116×14%=16.24(万元);实际发生数17万元,年初余额10万元,差额7万元。
未超标不用调整。
C.职工教育经费:允许扣除标准116×2.5%=2.9(万元);实际支出3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0.1万元。
D.工会经费:允许扣除标准116×2%=2.32(万元);实际发生
2.32(万元),不用调整。
E.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1=6×60%=3.6(万元);标准
2=(240+60+13)5%=1.56(万元)比较,选1.56万元;实际发生6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1.56)4.44万元。
F.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标准=(240+60+12)
×15%=46.8(万元);扣减当年实际发生额25万元,再扣减上年度结转待扣的6万元。
不用纳税调整。
G.捐赠支出:向汶川捐赠可全额扣除,总额为
8+1.7+2+0.34=12.04万元
H.利息支出:扣除标准=200×5.2%=10.4(万元);实际利息支出12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10.4=1.6(万元)。
I.加计扣除:新产品研发费加计扣除标准20×50%=10(万元),安置残疾人加计扣除标准14×100%=14(万元),共计24万元,应作纳税调减。
J.固定资产折旧:税法折旧年限3年,准予扣除折旧额:
10×(1-5%)/3/12×6=1.60(万元);企业计提折旧: 10×(1-5%)/4/12×6=1.2(万元),差额0.4万元应作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K.准备金调整项目:该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2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应作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综上述:
纳税调整增加额=12+0.1+4.44+1.6+0.4+2=20.54(万元)
纳税调整减少额=7.5+10+6+12.04+24=59.54(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46.3+20.54-59.54=7.3(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7.3×25%=1.8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