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周作业

初一语文周作业

松雅湖中学七年级第十二周语文周作业
1.下列选项中,字形及划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喉咙(lǒng) 匿笑(nì) 决别(jué) 水波粼粼
B.草垛(duò) 莅临(1ì) 徘徊(huí) 浑为一谈
C.姊妹(zĭ) 粗犷(guǎng) 着落(zhuó) 咄咄逼人
D.淋漓(1íng) 分岐(qí) 感慨(kǎi) 人声鼎沸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B.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C.我们漫步在静谧的古银谷森林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D.今年春天,受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2分)
A.记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B.据调查,我国超过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
纤维等元素的缺失。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国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4.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
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
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⑥⑥④
C.④③②⑥①⑤
D.④①③②⑤⑥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敬辞“令”表示敬重,如“令郎”是对别人儿子的尊称,“令爱”是对别人妻
子的尊称。

B.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
己的字画为“雅正”。

C.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
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
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6、综合性学习
松雅湖中学七年四班同学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有不同的看法,为此语
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怎么说?(3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
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
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 7.理解性默写(8分)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

”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
诗歌鉴赏(8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8.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

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B.最后一句的“满天风雨”点出作者送别归来时的天气,也借用“风雨”写出对朋友出行在外的担忧。

C.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角度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境。

D.诗中有两个人物,一是送行人,二是即将远行的友人。

“酒醒”与“已远”的是友人。

“下西楼”的是送行人。

E.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

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

9.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而思其义,所得多矣。

” (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讲习:共同讨论研习学问。

②下帷:是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学习,三年不看窗外事。

③绝编: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书简的牛皮绳子翻断了。

④迨:及,到。

10.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咏其文而思其义,所得多矣。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而思其义,所得多矣。

12.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学习方法?文章中的“下帷绝编”皆是关于勤奋学习的故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人有关勤奋好学的故事呢?请写出两个。

(4分)
1.C
2.B
3.A
4.C
5.A
6.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7.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8.(D E ) (4分)
解析:
D.“酒醒”的是送行人,而非友人:对象错误
E.“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手法错误
9.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

首句写友人乘舟离去,透露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氛围。

次句写友人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运用反村手法,以“红叶青山”的明丽反衬送别的哀愁。

三四两句,写朋友远去之后,心绪不佳,借酒消愁,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满天风雨,一片迷蒙,借景抒情,烘托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离愁更甚。

10.D (2分)
11. (2分)
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2. (4 分)
熟读成诵、多回味、多思考(任答一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孙康映雪、车胤囊萤、宋濂抄书、苏秦刺股、孙敬悬梁、匡衡凿壁偷光(任答两个即可)
附译文:
司马温公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温公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温公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