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哥驾到
秦文君
教学目标:
1.通过圈划、朗读、讨论,感受并理解“我”在表哥来访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变化,理解小小说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
2.朗读、讨论,体会大词小用的语言风格对表现人物的心理感受和个性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于夸张化、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理解。
2、难点: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并完成文字积累工作。
词语积累:呼风唤雨、艳阳高照、懒洋洋、嫌弃、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恨铁不成钢、不屑一顾、饶有兴趣、一如既往、彬彬有礼、头头是道、悲怆?.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题解:
解释“驾到”一词,表明表哥的到来是受到高规格的待遇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且介绍小说的六要素,从而简要复述概括课文内容
请找出课文中的时间词语,并且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3、初步感知文章中心
三、再读课文,局部感知
1、请从课文中找出表哥享受了哪些待遇?为什么表哥受到妈妈的尊重?
2、在妈妈眼中“我”应该成为怎样的孩子?而“我”却是怎样的孩子?
3、通过与表哥的交往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和表哥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试着给“我”
4、对于“我”和表哥,妈妈和大姨妈各有什么看法?并举例说明
四、归纳总结,概括课文中心。
作业:
课堂练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呷____汤、拙____、捋____、瘪____头瘪脑、
搛____、衷____、怆____、校____正
课后作业:
1、词语抄写积累
2、复习文章段意,思考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二、分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阅读课文1-22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我”是怎么形容表哥的?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我”有这样的心理?
2、找出描写“我”在表哥“驾到”前以及表哥“驾到”后的心理活动语句。
表明了“我”和表哥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找出含有和“驾到”一样具有夸张和调侃的幽默语句的词或者句。
4、概括
①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注意把侧重点放在我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上的引导)
活泼好动,兴趣广泛?
②表哥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质彬彬,拘谨,缺乏朝气,在运动方面明显逊我一筹。
?
③我和表哥是两个性格脾气爱好迥然不同的孩子,那为什么文章末尾说“我俩真是难兄难弟”?我和表哥有什么地方相似??
同病相怜;年龄相仿
5、妈妈和大姨又有什么相似点??
把妈妈和大姨说的话找出来,加以对比,找出共同点。
共同点:教育方式手段一样,肯定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
三、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餐桌吃饭的片段,从我、妈妈、表哥、大姨的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2、表哥来家里做客应该是件开心的事,为什么在文章的一开始我希望下特大风暴?而当我和表哥认识之后却又再一次希望下暴风雨?(?从咒语中体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态度的变化
第段阻止
第段挽留
第32段留下来
3、文章最后一段怎么理解?(分小组讨论)?
拓展:现实生活中的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能不能和大家说说??
在一些家长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于是总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苛求孩子达到完美,使孩子在无形之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丧失自我。
本文作者借文中的“我”批评了这一现象。
?
四、拓展延伸
1、请用文中的五个词语写一个段落
2、谈谈你对于妈妈和大姨妈做法的理解。
作业:
1、课文理解:
选择下列哪些性格是属于“我”:______________;哪些是表哥______________
A 有点自卑。
B 外向
C 内向
D 拘谨
E 张扬好动
F 文雅 G谦虚
H笨拙温顺。
I孝顺;
答案:
一、注音
呷(xiā)汤、拙(zhuō)、捋(lǚ)、瘪(biě)头瘪脑、
搛(jiān)、衷(zhōng)、怆(chuàng)、校(jiào)正
二、课文理解
1、“我”:A、B、E、I 表哥:A、C、D、F、G、H
2、①目的是阻止表哥来“我”家。
因为我怕优秀的表哥会让我相形见绌,故希望他们别来。
②目的是阻止表哥离开“我”家。
因为表哥来后,我发现他很好相处,我也受到大姨的表扬和鼓励,是我信心倍增,故希望他们留下来。
3、略。
(学生基本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