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文学
苦心情描写得细致入微,带有浓厚的感伤主义情
调,“感伤的鸿雁”,它开创了感伤主义文学的
先河
菲尔丁是18 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和剧家。他的 剧作讽刺揭露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触怒了当 局, 依据戏剧检查的法令, 菲尔丁的戏剧创作被 迫停止。其后他用杂文继续讽刺社会上各种丑恶
和不合理。他还当过律师,这使他有机会更 深入、 更全面地体察社会政治的黑幕,为他此后的小说
府弊端,倡扬反教会观点,针砭社会积弊。
艺术上:有许多戏剧性和刺激性细节满足读者的
猎奇口味。没有完整的情节结构,没有人物性格
深入刻画,主要是形象、片断、短故事和寓言。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启蒙运动领袖人物。 声望最高的启蒙思想家。• 学家、史学家、文学 哲 家。
伏尔泰思想较温和,主张开明君主制。哲学上信 奉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在宗教方面是自然 神论者,提倡对不同宗教信仰间宽容的态度,终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家,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 说的奠基人。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 Robinson Crusoe),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事件。自 述主人公传奇式冒险经历:他独居美洲奥龙诺克 河口附近荒岛上达28年,最后路过船将他救出。
勇敢、慷慨助人的品质,并对下层人民处境表示
了深切的同情。
小说塑造了两个对立的人物,汤姆和布立非。汤 姆心地善良正直,热情诚实,性格坦率。他见义勇 为,做了许多助人为乐的好事。但他也时常感情
冲动,经不起女人的诱惑,不过事后总能真诚认错。 相反,布立非则心肠 歹毒,善玩诡计,但最后闹得 两手空空。前者代表善,后者代表恶,善最终战胜
创作打下了基础。
代表作《弃儿汤姆· 琼斯的历史》是18世纪英国
现实主义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全书共18章,以故事发生的地点转换分为三个部 分。第一分以萨默特郡的奥尔华绥和魏斯顿两个 乡村庄园为背景,细致描绘了英国乡村地区的生
活;第二部分叙述男女主人公由乡间到伦敦途中
的游历经过;第三部分反映了伦敦的都市生活,着
笛福把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殖民
主义意识注入主人公身上,赋予他以强烈的理想
色彩和时代色彩。
鲁滨逊野心勃勃,勇于冒险,表现出一种不安于 现状、强烈向往开辟新天地、追求新生活的胆识 和气概,这是新兴资产阶级开拓进取精神的集中 反映。 鲁滨逊又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存意志和实干精神。 当孤独地面对可怕的处境时,他不悲观绝望,不
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去求生存、求发展。
另外,鲁滨逊身上还鲜明地烙印着在新教伦理精 神培育出来的新兴资产阶级海外殖民主义者的特 征,他的冒险精神和实干精神是同他的对财富的 渴求和占有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艺术特点:第一人称叙述,自传或回忆录体裁, 取信于读者。故事本身是离奇的,但充满日常生
谐谑、夸张,风格独特。
《老实人》(1759)是伏尔泰的代表作。“老实人” 在德国一个男爵家里长大,他的老师邦葛罗斯从 小告诉他,这个世界上一切都趋于至善。然而 “老实人”及其意中人居内贡和邦葛罗斯本人却 屡遭无妄之灾。他颠沛流离,死里逃生,终于认 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工作可以使我们
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大害处”,因此还是
列佛与“慧骃”人的一连串对话。揭露了战争的
实质、法律的虚伪、官场的腐败。
撒缪尔·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 主要作品有《帕米拉》写贵族家庭的女仆受到男 主人的无理纠缠,逃跑出门。后来感动了对方, 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丈夫用情不专,非常痛苦。
作品是以帕美拉给父母的信来表现的,情真意切, 凄惋动人,把一个善良女子令人心酸的处境及愁
活细节的真实,甚至时间、地点可考。被看作是
英国小说现实主义的祖师。
约拿丹· 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 急进民主主义派创始人,讽刺作家。 创作于1726 年的《格列佛游记》是他唯一的小说,以幻想游 记的形式深刻批判讽刺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并表现了作家的正面理想。 小说第一部分所描绘的小人国实际上是英国的缩
其次,从理论上彻底否定现行封建社会制度的合 法性,主张以革命的形式推翻封建专制 , 最终 为实现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掌控。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但比文艺复兴
有更明显的政治革命性质。启蒙思想家要求破除
宗教迷信,反贵族特权,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合乎
资产阶级理想的社会秩序。
18 世纪启蒙主义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批思想 精英的创作之中。许多启蒙思想家投身写作,使启 蒙主义文学成为当时的文坛主流。 二、启蒙主义思想特征 : 第一,鲜明的理性主义特点。它以理性作为思想 尺度,衡量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传统观念,对不 合理的东西加以批判,并且提出资产阶级设想或乌 托邦蓝图。启蒙思想家把理性看做是一切现存事 物的最高裁判。旨在消灭封建专制,建立一个自由
了恶。苏菲亚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位理想的女性
形象,她敢于反抗,忠于爱情,是位纯洁、天真的
女性。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结构完美,布局工巧, 是一部故事情节复杂,人物角色众多的作品,作者 始终围绕着两个青年的矛盾冲突组织故事,既曲 折多变,又有条不紊。
小说每章之前均有序言,用以发表作者对各种问
题的看法,各章节中还插入许多论说与旁白,在叙 事过程中不断进行道德和社会批判,促使读者进 行理性思考,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种我们的园地要紧”。这句名言是全书哲理性
的结论,构成了他全部哲理的真谛和社会理想。
德尼· 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 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在哲学、美学、 戏剧理论和小说创作上都有所建树。 领导“百
科全书派”,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狄德罗还试
图打破古典主义戏剧的清规戒律,创立一种新的
影,影射英国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无关的小 节上斤斤计较。以这种寓意的、夸张的形式,对 现实以辛辣的嘲讽。
小说的第二部,格列佛向大人国的国王夸耀英国 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制度,结果遭到国王尖锐的 抨击,借此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表示了怀疑和否 定。第三部把讽刺的矛头指向了当代英国那些故 弄玄虚的哲学家、脱离实际的科学家、荒诞不经 的发明家、颠倒黑白的评论家。第四部则通过格
重暴露上层社会的腐败堕落。
小说描绘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底层社会到贵族沙 龙的全景图画,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18世纪中 叶的英国社会生活。资本主义发展,封建贵族阶 级没落的现实,滋生出罪恶。菲尔丁为它留下了 一幅生动的图画。菲尔丁以锋利的笔触,揭露了 贵族资产者的腐朽、上流社会的伪善自私嘴脸和
婚姻方面的金钱门第观念;从人性出发,赞美坦诚
了宗教神学,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宗教道德的虚
伪本质。
第三 ,具有理论高度与深度。 启蒙思想家从哲 学高度出发去观察和理解世界,掌握了丰富的科 学和文化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极大地丰富了西
方哲学思想。再用文学或其他方式灌输给民众。 在18世纪的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 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产阶级及平民日常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感作为主 要表现对象。
3、文学形式上的创新性,强调情感与想象,倡 导表达形式自由,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书 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四、各1、18世纪初期,有温和的古典主义倾向的文学。 诗人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是代表。他一生以写诗和翻译古典作品为 生。崇奉新古典主义,重节制,讲法则,作品精 雕细琢,技巧圆熟。
B 法国文学 启蒙文学于20年代登上文坛。
1、勒萨日(Lesage,1668-1747):有莫里哀后
继者的名声。代表作《吉尔· 布拉斯》是流浪汉小
说,以西班牙为背景,主人公老实有才能,到处
流浪,干过各种行当,既做好事,也干坏事,广
泛接触社会,学到各种生存本领。最后过上宁静的
生活。作品将目光瞄向平民,是一大进步,具有
生与宗教偏见做斗争,但他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
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伏尔泰创作卷帙浩繁。除文学、历史、哲学著作
之外,还有许多无法归类的作品和1• 多书信。 万
在文学趣味方面: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
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
1、悲剧有:《俄狄浦斯》(1718)、《布鲁图 斯》(1730)、《穆罕默德》(1742)、《札伊尔》 (1732)、《中国孤儿》(1755),根据元人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改编。
戏剧形式——“正剧”,写出了《私生子》(1757)
和《一家之长》(1758)两个“正剧’:剧本。
德罗的文学成就主要是他的3部哲理小说《修女》 (1760)、《拉摩的侄儿》(1762)和《宿命论者雅 克》(1773)。
这些小说对修道院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贵
族的堕落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拉摩的侄儿》采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18世纪是欧洲反封建的高潮。各国发展不平衡,
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此时到19世纪
中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
又一次全欧性的思想文化和政治运动,为资产阶
级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准备阶段。形成了完整的资
产阶级思想体系,最终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实现。
他们既是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作家和社会活动
家。许多思想家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宗
教和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一一宗教神学。
第四,思想上具有时代的超前性。有的启蒙主义 思想家与作家掌握了深刻的哲学辩证法思想,并 在其著作中体现出来,形成了新的思想特色,对 后来的19世纪乃至20世纪,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 的西方和全世界的文化思想都产生着十分深刻的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