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8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C)。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C )。
A.斯威夫特B.理查生C.笛福D.菲尔丁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B.雪莱C.彭斯D.济慈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
这部小说是(B )。
A.《天真汉》B.《老实人》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B )。
A.《修女》B.《拉摩的侄儿》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
A.尤丽B.苏珊娜C.绿蒂D.玛加蕾特14.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
A.20年B.40年C.50年D.60年15.“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 )。
A.《力士参孙》B.《浮士德》C.《普罗米修斯》D.《阴谋与爱情》二、多项选择题1.18世纪启蒙文学所包括的主要文学有(ABC)。
A.法国启蒙运动文学B.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C.德国民族文学D.俄国自然派文学E.西班牙流浪汉小说2.18世纪是个过度世纪,各种创作方法在此时都有长足的发展,其中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前奏的文学主要有(ABCDE)。
A.英国感伤主义文学B.歌特式小说C.前浪漫文学D.卢梭传统E.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3.直接影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作了最后一次努力的18世纪文学创作传统师(BC )。
A.卢梭的传统B.狄德罗传统C.菲尔丁传统D.笛福传统D.伏尔泰传统4.创立正剧的几位作家是(ABC)。
A.法国的狄德罗B.法国的博马舍C.德国的莱辛D.德国的席勒E.德国的歌德5.法国的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C.《新爱洛绮丝》D.《爱弥儿》E.《熙德》6.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
A.《新爱洛绮丝》B.《修女》C.《拉摩的侄儿》D.《宿命论者雅克》E.《天真汉》7.《费加罗的婚姻》的人物有(ABC)。
A.阿勒玛维华B.苏珊娜B.费加罗D.拉摩E.雅克8.勒萨日承袭流浪汉小说传统,广泛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是(BC )。
A.《修女》B.《吉儿•布拉斯》C.《瘸腿的魔鬼》D.《天真汉》E.《小癞子》9.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其主要贡献是(ABC)。
A.美学理论B.戏剧理论C.戏剧作品D.哲理小说E.抒情诗10.狂飙突进运动中的席勒的代表作品是(CD)。
A.《新奥尔良姑娘》B.《威廉•退尔》C.《强盗》D.《阴谋与爱情》E.《熙德》11.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浮士德》B.《赫尔曼与窦绿苔》C.《少年维特的烦恼》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E.《威廉•退尔》12.意大利在18世纪产生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大师哥尔多尼,其代表作品是(.AB)。
A.《女店主》B.《一仆二主》C.《堂•卡洛勒》D.《美育通信》E.《暴风雨》13.歌德在意大利期间,构思和创作的三个古典主义的悲剧是(BCD)。
A.《普罗米修斯》B.《哀格蒙特》C.《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D.《塔索》E.《疯狂的罗兰》14.歌德晚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有(ABCD)。
A.《西方与东方合集》B.《诗与真》C.《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D.《浮士德》第二部E.《汤姆•琼斯》15.《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
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三、专业术语解释1.启蒙运动2.“狂飙突进”运动3.感伤主义文学4.哲理小说5.正剧6.哥特式小说7.“魏玛古典主义时期”8.“维特热”【参考答案】三、专用术语解释1.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2.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到70年代,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
这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积极的文学运动。
不同于其他国家,这是一场民族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斗争达到高潮的标志。
参加这个运动的作家大都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要求进行公开的斗争。
此运动并无明确的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性质,领袖是理论家赫尔德儿。
其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代表作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
3.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
产业革命以后,现实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
他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
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4.哲理小说是德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的目的不在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
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
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
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5.正剧:是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这种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6.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古堡为背景,写其中的因恋情或因财产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
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尔多弗的秘密》。
7.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文学达到顶峰,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
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德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
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人物是晚年席勒和歌德。
他们均被邀到魏玛公国,从1794年-1805年,合作了十年。
通过他们的合作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繁荣和“古典时期”的到来。
8.1774年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问世后,维特的悲剧感染了德国以至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
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学习维特自杀者也不乏其人。
这种现象被成为“维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