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2、刮柄法 是指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用指甲 刮动针柄的方法。
3、弹柄法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 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4、搓柄法 是指将针刺达一定深度后,将针或内或外 如搓线之状单向捻转的方法。
5、摇柄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 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
四、针刺方法
1).进针法 临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刺手”。 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 之为“押手”。
1、刺手的作用
2、押手的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手进针法 :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v 挟持针柄进针法 v 挟持针身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
v 1).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 现象。
v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 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 暖。轻者静卧片到,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 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在行上述 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髎、内关、合谷、 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 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
v 施术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是对机体不同虚 实状态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取得不同 效果的关键。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七、留针与出针
v 1).留针 当针刺入穴位之后,要安静地多留一些时间, 这种静留以待气至的方法,称“静留针”。如 果在留针过程中、由于病情的需要,还应继续 施用手法,或为加强针感,或为达到补泻目的 的方法,称为“动留针”。
v 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 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 为泻法。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v 呼吸补泻: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 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v 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 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v 平补平泻:“平”即“均”的意思,也就是说 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得气后 可施用均匀地提插捻转手法即为平补平泻。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v 5).血肿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 引起肿痛的现象。
v 处理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出现局部小块青紫 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 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 可先作冷敷止血后,次日再做热敷,紧促使局 部瘀血消散吸收。
v (3)横刺:又称平刺,或称沿皮刺,针身与皮 肤呈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 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3)针刺的深度 是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 1、察形气定深浅 2、观年龄定深浅 3、辨病情定深浅 4、识部位定深浅 五、行针手法
v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 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 刺手法。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PPT文档演模板
1).基本手法
v 1、提插法 “提”就是将针从地部退至人部、 天部,或由人部退至天部的向上操作过程; “插”就是将针从天部刺到人部、地部,或从 人部刺到地部的向下推进的操作过程。
v 注意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 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
6、震颤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 微的震颤 。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3).得气、候气、催气和守气
1 、得气 亦称为“针感” ,得气是指将针刺 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得气与否与针 刺疗效关系甚密 。
v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 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 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这种感 觉可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
v 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 即为透天凉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 实热性疾病。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3).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v 功能状态 人体处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 刺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其效果也迥然不同。
v 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仅有它的普遍性, 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v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位 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的穴位。
v (2)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倾斜刺入, 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 宜深刺的部位,或为避开血管及瘢痕部位而 采用此法,如胸、背部的穴位。
3)毫针的检查和保藏 毫针的检查 :针尖、针身、针柄、针根 。 毫针的保藏 :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二、针刺的练习 1).指力练习 2).手法练习 v 速刺练习 v 捻转练习 v 提插练习
练到一定程度,可将3种方法综合起来练 习,使之浑为一体。 3).自身试针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2、复式补泻手法
烧山火
v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 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 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将针刺入 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 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 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正气与邪气的比较
性质
邪气
正气(谷气)
紧而疾
徐而和
医生感觉 针下紧急,行针困 徐和柔缓或指
难
下有沉重感
患者感觉 难受不适
自觉舒适
机理
邪气盛实
正常机能反应
治法
泻法,以泻其邪气 补法,以补其 正气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2、候气 候气是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 静地较长时间地留针;亦可间歇地运针,施 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至。
入。 v 指切进针法; v 挟持进针法; v 提捏进针法; v 舒张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2).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方向: 是指进针的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 。 1、依循行定方向 2、依腧穴定方向 3、依病情定方向 针刺的角度 : 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包括直刺 ;斜刺;横刺 。
三、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的选择 2).体位的选择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侧伏坐位 俯伏坐位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3).消毒 1、针具器械的消毒 a.高压消毒 b.煮沸消毒 c.药物消毒 2、医者手指消毒 3、施术部位消毒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XXX424中医知识-毫针 刺法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3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1)毫针的构造毫针的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 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2)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 区分。
v 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 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 性疾病等。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透天凉
v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 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l/3(人 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l /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 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 至上1/3即可留针。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v 4).断针 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 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 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v 处理 医者态度必须镇静,并嘱患者不要惊慌, 保持原有体位,以防残端向深层陷入。若折断 处针体尚有部分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钳出。 若折断针身残端与皮肤相平或稍低,而尚可见 到残端者,可用左手拇、食两指在针旁按压皮 肤,使残端露出皮肤之外,随即用右手持镊子 将针拔出。若折断部分全部深入皮下须在x线 下定位,施行外科手术取出。
v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和脊椎部的 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 地提插、捻转和长时间地留针,以免伤及重要 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v 对于尿潴留的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 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 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v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 具体情况而定.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v 2).出针
v 出针法是指行针完毕后,将针拔出的操作方 法。若拔针后,针孔偶有出血,是由于刺破 血管所致,可用消毒干棉球在针孔处轻轻按 压片刻即可。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源自v 小儿囱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v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 刺。
v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 针刺。
v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 直刺、深刺,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肺气肿等 患者更应注意。
PPT文档演模板
XX424中医知识毫针刺法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v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