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影像检查技术及病变诊断
消化系统影像检查技术及病变诊断
结肠无名沟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轮廓改变
• (1)龛影:
• 胃肠道壁溃烂达一定深度; 钡剂造影时钡剂填充其内 切 线位可见突出腔外钡斑
• (2)憩室:
• 钡剂经管壁薄弱区膨出的囊袋状影, 外在牵拉造成管壁 外突的囊袋状影, 其内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
• (3)充盈缺损:
•
少数可继发于食管器质性病变
•
痉挛多伴弥漫性食管肌肉肥厚
食管痉挛
• 临床特点
•
临床上多在中年以后发病
•
可有胸骨下疼痛及压迫感
•
严重者类似发作性心绞痛
•
也可伴有间歇性吞咽困难
•
用抗痉挛药物可缓解症状
食管痉挛
• X线表现:
•
食管造影的X线表现可多样
•
多在食管半充盈情况时出现
•
节段性者多发生在食管中段
检查方法
• X线检查 造影检查 钡剂造影 常用造影方法
肠系造影:在GI检查的基础上,加服少量钡剂及胃复安15-20mg, 间断检查,观察各组小肠分布、蠕动及其排空情况。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用以观察十二指肠、胆总管下端及胰头部病变。 常用654-2,肌注15-20mg , 待十二指肠蠕动消失、肠管舒张后观 察十二指肠圈大小、粘膜及轮廓改变。
入口与咽部连接处 横膈的食管裂孔处
• (3)右前斜位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
主动脉弓压迹 左主支气管压迹 左心房压迹
老年人 出现降主动脉压迹
食管
• (4)正常食管有三种蠕动形式
• 第一蠕动波为原发性蠕动,系吞咽动作激 发所形成
• 第二蠕动波又称继发性蠕动,系食物团对 其食管壁的压力所形成 第三蠕动波是食管下段环状肌的局限性 不 规则收缩运动所形成
• 消化道常用造影剂为医用纯净硫酸钡,它为 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不被胃肠道吸收 ; 不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加水调制成不同浓 度的混悬液。
• 常用两种硫酸钡:普通硫酸钡和混悬硫酸钡 (加入阿拉伯胶)。
检查方法
• X线检查 造影检查: 钡剂造影 注意点: (1)透视与点片结合。
(2)形态与功能并重。 (3)结合触诊。 禁忌症: (1)胃肠道穿孔。 (2)肠梗阻。 (3)两周内有消化道大出血。 (4)胃镜+活检48h内。
颈段: 颈6至胸骨切迹水平,甲状腺下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分支 胸段: 胸骨切迹水平至膈肌(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膈上段】) 食
道(固有)动脉(4-5支)、支气管动脉及肋间动脉分支(5-7支) 腹段: 膈食管裂孔至贲门,胃左动脉及左右膈下动脉分支 传统X线分为上、中、下三段(分界:主动脉弓及T8下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食管有上、下两个生理狭窄:
小肠灌肠双对比造影:是检查小肠病变最敏感的方法。在X线透视下 将Bilbao-Dotter导管经鼻腔或口插至十二指肠Treitzz’s韧带处,经导
管100ml/m灌入35﹪(W/V)钡剂600-800ml充盈全部小肠,然后再缓慢 注入空气,使小肠充分扩张.此检查常作为普通肠系检查的补充检查.
• 钡剂灌肠造影(结肠气钡双重造影):钡∶水 1∶3-4。用以观察结 肠病变。造影前应清洁肠道。
• 局部向腔内突出而未被对比剂充盈, 如胃肠道肿瘤突向 腔内形成的影像
龛影
憩室
充盈缺损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黏膜皱襞改变
• (1)黏膜皱襞破坏: 黏膜皱襞消失、中断
• (2)黏膜皱襞平坦:皱襞条纹状影变平坦
• 原因:①黏膜和黏膜下层被肿瘤浸润
•
特点是形态较为固定而僵硬,常出现在肿瘤破
坏区的周围, 其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明显 ②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水肿所致
• 盲、升、横结肠皱襞密,降结肠以下皱襞渐稀且纵行 为主
• 双对比造影可见其有与肠管横径平行的微细浅沟(无名 沟)和无名小区
• 无名沟(无名线)可交叉成微细的网眼状结构(纺缍形小 区),其形成与粘膜下淋巴组织聚集有关,其排列形态有 线型,网型和混合型,宽度约0.3-0.5mm,深约0.3mm,
• 无名小区宽约1-2mm
检查方法
• X线检查
造影检查
钡剂造影
常用造影方法
• 食道钡餐造影: 钡∶水 3-4∶1,用以观察食道形态、 轮廓、粘膜及功能。
• 胃肠钡餐造影:钡∶水 1∶1用以观察胃肠道粘膜、 形态、位置、轮廓及功能。 A.主要观察:食道、胃至十二指肠。 B.检查前准备:禁食禁水8小时以上。胃内潴留液多 时应抽去胃液。
贲门痉挛
• 临床特点 • 本病发病缓,病程长
• 主要症状为下咽不畅 • 胸骨后沉重或阻塞感 • 可有呕吐、干咳气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临床症状较典型
• X线表现较典型 • 本病诊断多不难
临床应用
• X线检查仍是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首选方法 • 诸多现代化的成像技术尚不能取代X线检查 • 胃肠道的X线检查成像清晰,而且灵活简便 • X线诊断基础上,再配合其他检查效果更好
胃肠道疾病
食管消化性溃疡
• 病理特点
• Barrett溃疡:
• 常见于食管与胃的连接线(齿状线)2cm以上的食 管
• 位置改变 • 肿块压迫可造成胃肠道移位 • 粘连牵拉可造成胃肠道移位 • 腹水也可造成小肠位置异常 • 肠管先天性变异其位置异常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功能改变 • (1)张力改变: • 痉挛为暂时性局部张力的增高 • 食管痉挛表现为轮廓呈波浪状 • 胃体痉挛表现为深浅不等凹陷 • 胃窦痉挛则表现为胃窦部狭窄 • 幽门痉挛钡剂通过的时间延迟 • 十二指肠痉挛可见“激惹”征象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咽部
分为: 鼻咽 口咽 喉咽
侧位观察: • 咽前壁前方的邻近组织有: 软腭、悬雍垂、舌根、会厌奚谷、会厌和喉入口 • 咽后壁为颈前软组织 上咽部软组织厚度<5mm 下咽部厚可≤18mm
食管
上端于颈6水平与下咽相连,下端于胸10水平穿过食管裂孔,于胸 11水平与贲门相接;长度25-30cm,自门齿至贲门40-45cm。 直径约1.25-3cm,左右径>前后径(气管与之相反) • (1)食管可分为颈、胸、腹三段及其血供:
• 临床特点:
•
胸骨后或心窝部疼痛及烧灼感
•
吞咽困难或梗阻感,可并发出血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食管的狭窄部位发生溃疡
•
并伴发食管裂孔疝为特征
•
鉴别的疾病主要为食管癌
食管消化性溃疡
• X线表现: • 主要表现为类似于胃溃疡的龛影
• 龛影单发或多发,多为1cm左右 • 多在食管下段,偶也可见于中段 • 对比剂通过病灶常有痉挛与激惹 • 邻近食管可因瘢痕收缩出现狭窄 • 常见并发症为食管裂孔疝(滑动性)
大肠
• 大肠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 结肠和直肠
• 升、横结肠转弯处称为肝曲,横、降结肠转弯 处称为脾曲
• 大肠中直肠壶腹最宽,次为盲肠,盲肠以下肠 管逐渐变小
• 横结肠以上结肠袋较明显,降结肠以下逐渐变 浅以至消失
大肠
• 大肠的黏膜皱襞为纵、横、斜三种方向交错而结合的 纹理
十二指肠
• 上与幽门连接,下与空肠连接 • 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 全程呈C字形将胰头包绕其中 • 降部的内缘中部的突起为岬部 • 十二指肠乳头位降部中段内缘
球部
空肠与回肠
• 空肠与回肠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 • 上段空肠与下段回肠却大不相同 • 空肠多可见环状皱襞且蠕动活跃 • 回肠皱襞少而浅,蠕动也不活跃
• 第四蠕动波即逆蠕动
食管
• (5)食管膈壶腹
• 深吸气时食管的膈上一段长约4-5cm • 可一过性扩张,呼气时消失,称膈壶腹
(注意与食道裂孔疝的疝囊相鉴别)
• (6)食管前庭段
• 贲门上方一段长约3-5cm的区域,为食管 • 至胃的过渡段 • 具有特殊的神经支配和功能,有防止返 • 流的作用
胃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 常见原因有: • 食管痉挛 • 老年性食管 • 贲门失弛缓症 • 硬皮病食管改变
食管痉挛
• 病理特点
•
食管因其运动功能失调紊乱所致
•
节段性或弥漫性痉挛而暂时狭窄
•
物理性与化学性对食管的剌激
•
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疾患
•
药物或金属中毒等可诱发本病
•
其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分界,常出现于溃
疡性病变区的周围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3)黏膜皱襞增宽: • 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浸润 • 可见于慢性胃炎、静脉曲张 • (4)黏膜皱壁纠集: • 皱襞病变区集中呈放射状 •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收缩而造成 • 常由于慢性溃疡性病变所引起
黏膜皱襞增宽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即异位 于食管的胃上皮发生的类似胃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少 见病
• 返流性食管炎→反复酸剌激→鳞状上皮受损→柱状
上皮修复
• 少数Barrett溃疡也可由某些药物引起或先天性发育 异常所致
• 常伴有大而深的溃疡、食管狭窄及裂孔疝,易穿孔 引起脓肿
食管消化性溃疡
• 先天性狭窄边缘多较光滑而局限,肠粘连引起 的狭窄形状多不规则
• 痉挛性狭窄解痉后即可恢复正常 • 外压性狭窄多半位于管腔某一侧,改变体位形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2)管腔扩张: • 梗阻产生近端胃肠道扩张 • 见扩张管腔积气积液征象 • 扩张管腔的蠕动可有增强 • 张力降低也引起管腔扩张
胃肠道异常X线表现
• 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 • 胃小弯和胃大弯两个弯 • 上有贲门,下有幽门
胃常见的四种形态
• 牛角型:
呈横位且张力高 上宽下窄如牛角 此型多见胖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