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适用范围 (1)2. 作业准备 (1)3. 技术要求 (1)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1)5. 施工要求 (2)6. 劳动组织 (6)7. 材料要求 (6)8. 设备机具配置 (6)9. 质量控制及检验 (7)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7)电缆槽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改建铁路成都至昆明线峨眉至米易段*标管段内隧道工程电缆槽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中铁五局成昆铁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3.1在施工电缆槽槽身混凝土时要结合各种预埋管线图和预留洞室施工,保证预埋管线相通。
3.2为保证路面净宽,防止电缆槽槽身混凝土施工时模板发生变形或移动侵入路面宽度,在模板定位时可整体向两侧偏移5cm,但必须保证模板垂直、槽壁厚度和槽内净空尺寸。
3.3电缆槽槽身采用 C30 混凝土,盖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图 4-1 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施工前,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向现场施工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
5.1.2清除仰拱填充施工时残留的杂物、积水。
5.2 施工工艺5.2.1测量放线为保证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两侧电缆槽与隧道中线的相对尺寸必须按施工图进行,不得随意改变。
测量组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来确定电缆槽平面定位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线,施工中要求隧道中线到电缆槽槽身外侧墙净距比设计大5cm,严禁出现小于设计净距情况。
5.2.2边墙混凝土凿毛为保证后施工的电缆槽壁与边墙混凝土粘结牢固,不产生裂缝或脱落,影响施工质量,必须提前对边墙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5%,采用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风动机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10MPa,根据测量放线,局部电缆槽壁较薄的部位用电钻钻孔植入φ12连接钢筋,加强联结,植筋锚固材料用锚固剂。
5.2.3基底清理、冲洗隧道边墙结合面凿毛后,将和电缆槽基底的松碴、杂物、淤泥清理干净,并用高压水将凿毛后边墙结合面和基底冲洗干净,确保基底无积水、无杂物。
5.2.4纵、环向盲管引出将边墙部位所有预留出来的横向排水管全部接出来,采用对应型号排水管。
泄水管出水口距水沟底距离为10cm,所有排水管在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定位牢固,孔口采用土工布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横向排水管跑位或混凝土灌入孔内。
5.2.5电缆槽底泄水管预埋电力和通信、信号电缆沟底设置泄水槽,泄水槽采用φ20PVC管,纵向间距3~5m。
在安装电缆槽壁模板时安装,定位牢固,孔口采用土工布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泄水管跑位或混凝土灌入孔内。
5.2.6接地端子设置(1)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从两侧电力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3)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的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4)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架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5)电力电缆槽内接地端子必须通过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5.2.7过轨管引出隧道为电气化铁路隧道,在仰拱中预埋有过轨管。
施工前应将过轨管对应设计要求的槽内,电力过轨管应接至电力电缆槽内,通信过轨管应接至通信信号槽内,分别外露1cm。
在设置有过轨管处,需提前进行检查,如发现过轨有问题,应及时、提前处理。
5.2.8模板安装(1)根据测量放线放样模板定位边线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必须垂直,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且缝隙必须控制在2mm内,基底不平整部分在模板就位后用砂浆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沟槽搭接处不得有错台。
(2)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和跑模,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隧道边墙上打膨胀螺栓将整体滑模固定,同时将滑模增加配重。
整体滑模加固牢固,避免沟槽几何尺寸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特别是沟槽间的撑杆必须紧固到位。
(3)模板每次安装前,必须清除表面混凝土块,涂抹脱模剂。
整体滑模在移动、脱模时必须轻拿轻放,避免重力敲击模板,以免造成模板变形。
5.2.9浇筑沟槽混凝土(1)电缆槽槽身混凝土标号为C30,混凝土在洞外拌合站集中拌制,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洞内,采用溜槽入模,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大于2m,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捣固。
一次、连续无间断浇筑混凝土至电缆槽顶面设计标高。
(2)由于电缆槽在侧壁最小厚度仅有7cm,必须采用小直径专用捣固棒振捣,必要时用φ22钢筋人工辅助捣固密实,在插捣过程中注意对φ50泄水管的保护,避免将其损坏。
采用木棒轻轻敲打模板,使附着在模板上的气泡逸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平整,无气泡和蜂窝麻面产生。
(3)严格控制混凝土标高,做好收面工作,保证电缆槽顶面标高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
5.2.10混凝土养护及拆模(1)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后,应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2)养护用水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表面应采用保温、保湿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3)电缆槽拆模时间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4)电缆槽脱模后,用工具将底模、侧模、内模上的混凝土残渣清除干净,更换损坏的密封胶条,不得敲击模型。
用刷子将模板内侧全部涂刷隔离剂,但隔离剂不能积存。
(5)电缆槽脱模后,应及时进行验收,电缆槽验收由技术、质检人员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外形、外观、几何尺寸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5.2.11成品保护(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成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严格执行班前讲话制度。
(2)电缆槽施工完成后,避免施工机械及过往车辆对电缆槽的破坏,需及时在隧道边墙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示牌,同时在电缆槽外部设置警戒线,对成品进行保护。
5.2.12盖板预制、安装电缆槽盖板预制采用预制场预制,工厂化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以保证盖板的质量和数量。
待电缆槽施工结束后,即可进行盖板的铺设,铺设过轨管线处盖板预留,待过轨管线穿完后再铺设盖板。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配备电缆槽施工人员配备表(单口每班)7.材料要求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机械设备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电缆槽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单口每班)9.质量控制及检验主控项目9.1.1电缆槽结构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浇筑段检验一次。
检验方法:测量,尺量。
9.1.2电缆槽身的钢筋规格、数量及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浇筑段检验连续2m。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留存影像资料。
9.1.3电缆槽槽身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铁路混凝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相关规定。
一般项目9.1.4电缆槽内应无积水和淤积堵塞,洪水孔应畅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9.1.5电缆槽盖板铺设应齐全平稳。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10.安全及环保要求10.1 安全要求10.1.1开工前,对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每班设兼职安全员一名,负责施工时的安全。
10.1.2 制定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在施工中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肃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防护可靠的基础上。
10.1.3各设备均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施工重地,闲人免进”、“安全操作、小心触电”等提示牌;所有电气设备、配电箱、开关箱加锁,有防雨措施,根据箱体大小悬挂“有电危险,注意安全”提示牌;各种气瓶有标准色标或明显标志,旁边有“危险作业请勿靠近”提示牌。
有危险源存在的区域设立相关警示牌。
10.1.4电缆槽施工时,应加强施工区段照明,施工区段设慢行限速标志,两侧专人指挥交通。
10.1.5施工区段,应做到工完料清,材料堆码整齐,严禁乱扔乱放。
10.2 环保要求10.2.1不得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涵渠、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存贮固体废弃物。
10.2.2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临时食堂及机械车辆设备冲洗所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处理排放,定期清掏隔油池内油和杂物。
10.2.3工地临时厕所,设化粪池并采取防漏措施。
大城市施工现场的临时厕所采取水冲式,蹲坑上加盖,并有防蝇、灭蛆措施。
10.2.4及时清理、清扫施工现场,尤其是洒落的扬尘。
保持场地清洁,避免不洁物质与大气降水接触,污染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