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沟电缆槽作业指导书

水沟电缆槽作业指导书

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西成客专XCZQ-8标段房家湾隧道1#横洞正洞水沟电缆槽施
工。

2施工业准备
⑴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隧道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尺寸、围岩类别、隧道长度、工期要求、水电槽设计参数等。

⑵施工前,应由专业工程师向现场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

3技术要求
⑴本标段隧道内采用双侧沟加中心水沟进行排水,侧沟与中心沟间每隔10m 设置一道横向引水管。

沟槽身采用C30混凝土。

中心沟采用盖板沟的形式,主要用于排水。

⑵为满足电力、通信、信号等要求,于隧道两侧各分槽设置两道电缆槽。

电力电缆槽设置在隧道靠边墙侧,通信、信号电缆槽设置在靠线路侧。

⑶隧道水沟电缆槽均采用分段施工,每次分段长度在12m为了减少人工劳动强度,保证水沟、电缆槽的整体外观质量,模板采用整体移动式滑模,一次立模浇筑成型。

水沟盖板预制采用预制场预制、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以保证盖板的质量和数量。

待水沟及电缆槽施工结束后,即可进行盖板的铺设。

水沟电缆槽盖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⑴水沟电缆槽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边墙和基底处理-沟墙钢筋、预埋件安装T模型安装T浇筑混凝土T养护。

⑵盖板施工流程:钢筋加工-立模-钢筋骨架入模-混凝土灌注、振捣—混凝土抹面—混凝土养护—成品脱模—转至成品存放区。

4.2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⑴施工前,应由专业工程师向现场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

⑵清除仰拱填充施工时预留的水电槽基础沟槽内杂物、积水。

5.2施工工艺
⑴测量放线
为保证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两侧电缆槽及排水沟与隧道中线的相对尺寸必须按施工图进行,不得随意改变。

测量组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来确定水沟电缆槽平面定位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线,施工中要求隧道中线到沟槽身外侧墙净距比设计大5 cm定位,严禁出现小于设计净距情况。

⑵边墙混凝土凿毛
为保证后施工的电缆槽壁与边墙混凝土粘结牢固,不产生裂缝或脱落,影响施工质量,必须提前对边墙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5%采用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风动机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10MPa
根据测量放线,局部电缆槽壁较薄的部位用电钻钻孔植入小直径钢筋,加强联结,植入钢筋深度10 cm,植筋锚固材料用锚固剂。

⑶基底清理、冲洗
隧道边墙结合面凿毛后,将水沟和电缆槽基底的松碴、杂物、淤泥清理干净,并用高压水将凿毛后边墙结合面和基底冲洗干净,确保基底无积水、无杂物。

⑷钢筋绑扎
①隧道水沟电缆槽仅有靠水沟外侧的电缆槽侧壁配有钢筋。

电缆槽侧
壁钢筋为单层,竖向主筋为© 12圆钢,间距为25 cm,纵向分布筋为© 10 圆钢,间距25 cm。

由于沟槽钢筋为单层,不易定位和固定,在浇筑电缆槽底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定位钢筋。

采取定位钢筋时,为节约材料,可利用电缆槽© 10钢筋,间距与电缆槽主筋相同,埋置深度不少于15 cm。

纵向
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35 cm,且满足“同一连接区段”的要求,即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伽。

②在隧道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 16纵向接
地钢筋(圆钢),每100m断开一次。

用于隧道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⑸纵、环向盲管引出
①将边墙部位所有预留出来的© 50、© 80横向排水管全部接出来,
采用相应透水盲管外套PVC世水管,每根长约50 cm。

横向排水管出水口
距水沟底距离为20 cm。

所有排水管在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定位牢固,孔口采用土工布圭寸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横向排水管跑位或混凝土灌入孔内。

②路面下© 100PVC横向导水管引导侧面水沟内,采用相应直径的PVC 管套连接,每根长约40 cm,入水口位于侧沟底。

路面以下导水管在安装
排水沟壁模板时安装,定位牢固,孔口采用土工布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横向排水管跑位或混凝土灌入孔内。

③原先在边墙、路面下引出的泄水管,对于不通的、返坡的、损坏的
必须先行处理,要求在同部位按照设计坡度、设计孔径直接打孔,埋设设计要求的排水管,并引排到水沟内。

严禁不做处理,擅自隐蔽的现象发生,一经发现均返工处理。

⑹电缆槽底泄水管预埋
电力和通信、信号电缆沟底设置泄水槽,采用© 30PVC管,每根长15 cm,纵向间距5m在安装排水沟壁模板时安装,定位牢固,孔口米用土工布圭寸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横向排水管跑位或混凝土灌入孔内。

⑺接地端子设置
①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 设置一个接地端子,距最近边墙距离为50mm,偏差5 mm。

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②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
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距沟槽顶部25 cm,偏差5 mm。

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③以上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
筋连接。

④二衬边墙处预留出接地钢筋需通过© 16圆钢接长至水沟电缆槽体最外侧壁纵向接地钢筋上,钢筋自检必须焊接牢固,单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0 cm,焊缝厚度不得小于4 m,并保证与贯通地线连接。

⑤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与钢筋连接根据需要可选择“直型”或“ L型”。

⑻过轨管引出
隧道为电气化铁路隧道,在仰拱中预埋有过轨管。

施工前应将过轨管对应设计要求的槽内,电力过轨管应接至电力电缆槽内,通信过轨管应接至通信信号槽内,分别外露10 cm。

在设置有过轨管处,需提前进行检查,如发现过轨有问题,应及时、提前处理。

⑼模板安装
①根据测量放线测量的模板定位边线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必须垂直,
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且缝隙必须控制在2伽内,基底不平整部分在模板就位后用砂浆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沟槽搭接处不得有错台。

②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和跑模,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隧道边墙上打膨胀螺栓将整体滑模固定,同时将滑模增加配重。

整体滑模加固牢固,避免沟槽几何尺寸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特别是沟槽间的撑杆必须紧固到位。

③模板每次安装前,必须清除拌面混凝土块,涂抹脱模剂。

整体滑模在移动、脱模时必须轻拿轻放,避免重力敲击模板,以免造成模板变形。

⑽浇筑沟槽混凝土
水沟电缆槽槽身混凝土标号为C30,混凝土在洞外拌合站集中拌制,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洞内,采用溜槽入模,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大于2m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捣固。

一次、连续无间断浇筑混凝土至水沟电缆槽顶面设计标高。

由于电缆槽在侧壁最小厚度仅有13 cm,必须采用2.5〜3 cm的小直径专用捣固棒振捣,必要时,用© 25钢筋人工辅助捣固密实,在插捣过程中注意对© 30泄水管的保护,避免将其损坏。

采用木棒轻轻敲打模板,使附着在模板上的气泡逸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平整,无气泡和蜂窝麻面产生。

严格控制混凝土标高,做好收面工作,保证水沟电缆槽顶面标高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

(11)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①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后,应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②养护用水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C。

当环境温度
低于5C时,禁止洒水,表面应采用保温、保湿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③水沟、电缆槽拆模时间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

拆模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
作。

④沟槽脱模后,用工具将底模、侧模、内模上的混凝土残渣清楚干净,更换损坏的密封胶条,不得敲击模型。

用刷子将模板内侧全部涂刷隔离剂,但隔离剂不能积存。

⑤沟槽脱模后,应及时进行验收,水沟、电缆槽验收由技术、质检人员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外形、外观、几何尺寸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12)成品保护
①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成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严格执行班前讲话制度。

②水沟、电缆槽施工完成后,避免施工机械及过往车辆对沟槽的破坏,
需及时在隧道边墙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示牌,同时在水沟、电缆槽外部
设置警戒线,对成品进行保护。

(13)盖板预制、安装
水沟、电缆槽盖板预制采用预制场预制,工厂化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以保证盖板的质量和数量。

采用待水沟及电缆槽施工结束后,即可进行盖板的铺设。

铺设过轨管线处盖板预留,待过轨管线穿完后再铺设盖板。

6劳动力组织
6.1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米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