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练习题1.蒸馏是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BA 气体;B 液体;C 固体;2.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不同的特性实现分离的目的。
CA 溶解度;B 等规度;C 挥发度;D 调和度。
3.在二元混合液中,()的组分称为易挥发组分。
AA 沸点低;B 沸点高;C 沸点恒定;D 沸点变化。
4.在二元混合液中,沸点低的组分称为()组分。
CA 可挥发;B 不挥发;C 易挥发;D 难挥发。
5.在二元混合液中,()的组分称为难挥发组分。
BA 沸点低;B 沸点高;C 沸点恒定;D 沸点变化。
6.在二元混合液中,沸点高的组分称为()组分。
DA 可挥发;B 不挥发;C 易挥发;D 难挥发。
7.()是保证精馏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A 液相回流;B 进料;C 侧线抽出;D 产品提纯。
8.液相回流是保证()过程连续稳定操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BA 吸收;B 精馏;C 传热;D 过滤。
9.在()中溶液部分气化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条件。
CA 冷凝器;B 蒸发器;C 再沸器;D 换热器。
10.在再沸器中溶液()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条件。
C A 部分冷凝;B 全部冷凝;C 部分气化;D 全部气化。
11.在再沸器中溶液部分气化而产生(),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条件。
D A 上升物料;B 上升组分;C 上升产品;D 上升蒸气。
12.再沸器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流。
DA 上升物料;B 上升组分;C 上升产品;D 上升蒸气。
13.()的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上升蒸气流。
CA 冷凝器;B 蒸发器;C 再沸器;D 换热器。
14.()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液相回流。
AA 冷凝器;B 蒸发器;C 再沸器;D 换热器。
15.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液相回流。
BA 塔顶气相;B 塔顶液相;C 塔底气相;D 塔底液相。
16.冷凝器的作用是提供塔顶液相产品及保证有适宜的()回流。
BA 气相;B 液相;C 固相;D 混合相。
17.在精馏塔中,原料液进入的那层板称为()。
CA 浮阀板;B 喷射板;C 加料板;D 分离板。
18.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AA 精馏段;B 提馏段;C 进料段;D 混合段。
19.在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
BA 精馏段;B 提馏段;C 进料段;D 混合段。
20在精馏塔中,加料板()的塔段称为精馏段。
A 以上;B 以下;C 以外;D 以内。
21.在精馏塔中,加料板()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提馏段。
BA 以上;B 以下;C 以外;D 以内。
22.()是指离开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
C A 浮阀板;B 喷射板;C 理论板;D 分离板。
23.理论板是指离开这种板的()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
D A 气固两相;B 液固两相;C 气液固三相;D 气液两相。
24.理论板是指()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
A 离开;B 进入;C 混合;D 接触。
A25.理论板是指离开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
B A 混合;B 成平衡;C 接触;D 分离。
26.回流比的()值为全回流。
AA 上限;B 下限;C 平均;D 混合。
27.回流比的上限值为()。
CA 内回流;B 外回流;C 全回流;D 最小回流比。
28.回流比的()值为最小回流比。
BA 上限;B 下限;C 平均;D 混合。
29.回流比的下限值为()。
DA 内回流;B 外回流;C 全回流;D 最小回流比。
30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xF = 0.6,要求塔顶xD 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 b )。
A 60 kmol/h;B 66.7 kmol/h;C 90 kmol/h;D 100 kmol/h。
二、填空题1、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将液体混合物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称为蒸馏。
1.蒸馏是分离()最常用的方法。
液相混合物2.蒸馏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差异, 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沸点3.利用溶液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而将其分离的操作称为()。
蒸馏4.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温度。
泡点5.气相混合物被冷却到有第一滴液滴析出时的温度称为()温度。
露点6.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
越低7.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 则泡点温度越低。
越高8.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重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
越高9.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重组分含量(), 则泡点温度越低。
越低10.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α大, 说明该物系()。
容易分离11.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相对挥发度大, 说明该物系()。
容易分离12.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x-y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 说明该物系()。
不容易分离13.在相同的外压及温度下, 沸点越低的物质其饱和蒸气压()。
越高14.在相同的外压及温度下, 沸点越低的物质()挥发。
容易15.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和塔底上升蒸气。
塔顶液相回流16.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
塔顶17.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
液相18.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和塔底上升蒸气。
回流19.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
塔底上升蒸气20.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上升蒸气。
塔底21.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蒸气。
上升22.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
蒸气23.为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在()设置冷凝器。
塔顶24.为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在塔顶设置()。
冷凝器25.为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在()设置再沸器。
塔底26.为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在塔底设置()。
再沸器27.设计一精馏塔时, 回流比选的大,则塔板数()。
少28.精馏操作中, 回流比的上限称为()。
全回流29.精馏操作中, 回流比的下限称为()。
最小回流比30.精馏操作中,全回流时塔顶的产品量()。
为零31.精馏操作中,再沸器相当于一块()板。
理论板32.用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时,用一次()方程就计算出一层理论板。
相平衡33.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时,()代表一层理论板。
一个梯级34.精馏操作中,当q = 0.6 时, 表示进料中的()含量为60%。
液相35.对于正在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加大操作回流比,则塔顶产品浓度会()。
提高三、简答1.简述简单蒸馏与精馏的区别。
简单蒸馏是一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而精馏则是多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
2.完成一个精馏操作需要哪两个必要条件?需要塔顶液相回流与塔底上升的蒸气。
3.精馏塔的塔顶和塔底为什么要分别设置冷凝器和再沸器?冷凝器提供液相产品与液相回流,再沸器提供塔内上升的蒸气。
4.设计一精馏塔时, 回流比选取的大小对塔板数有何影响?回流比越大,达到要求的分离精度所需要的塔板数越少。
5.精馏操作中, 回流比的上、下限各是什么情况? 上限是全回流,下限是最小回流比。
6.精馏操作中,在下限操作时,能否达到所要求的分离精度? 为什么?不能,若要达到所要求的分离精度需要有无穷多块理论板,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7.精馏操作中,在上限操作时对实际生产有无意义?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在上限操作时,产品量为零,对实际生产无意义,一般在科研、装置开工期间或紧急停工时采用。
8.什么是理论板?理论板是指离开这种板的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而且塔板上的液相组成也可视为均匀的。
9.为什么再沸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在再沸器中,物料又一次部分气化,气液两相达到平衡,与理论板的效果相同。
10.用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时, 为什么用一次相平衡方程就计算出一层理论板?使用一次相平衡方程,就意味着物料达到一次气液平衡,就相当于越过一块理论板。
11.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时, 为什么一个梯级代表一层理论板?每一个梯级与平衡线相交一次,表示汽、液两相达到一次平衡, 因此代表一层理论板。
12.对于正在操作中的精馏塔, 若改变其操作回流比, 对塔顶产品浓度会有何影响?回流比越大,塔顶产品浓度越高。
13.设计一精馏塔时, 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有无影响? 为什么?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无影响,影响塔板层数的因素主要有进料和产品的浓度、进料热状况以及回流比。
14.用q代表进料热状况, 说明q = 0,q = 1,0<q<1 时的意义。
q = 0 表示饱和气相进料,q = 1 表示饱和液相进料,0<q<1表示气液混合进料。
15.塔板的作用是什么? 塔板的作用是提供气液接触的场所。
四、计算题:1、苯和甲苯在92℃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43.73 kN/m2和57.6 kN/m2。
求:苯的摩尔分数为0.4, 甲苯的摩尔分数为0.6的混合液在92℃时各组分的平衡分压、系统压力及平衡蒸气组成。
此溶液可视为理想溶液。
2、将含24%(摩尔分数,下同)易挥发组分的某液体混合物送入一连续精馏塔中。
要求馏出液含95%易挥发组分, 釜液含3%易挥发组分。
送至冷凝器的蒸气量为850 kmol/h,流入精馏塔的回流液为670 kmol/h。
求:(1)每小时能获得多少kmol的馏出液? (2)回流比为多少? (3)塔底产品量?3、氯仿(CHCl3)和四氯化碳(CCl4)的混合物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
馏出液中氯仿的浓度为0.95(摩尔分率),馏出液流量为50 kmol/h,平均相对挥发度= 1.6,回流比R = 2。
求:(1)塔顶第二块塔板上升的气相组成;(2)精馏段各板上升蒸气量V及下降液体量L(以kmol/h表示)。
氯仿与四氯化碳混合液可认为是理想溶液。
4、一连续精馏塔,泡点进料。
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精馏段y = 0.8 x + 0.172提馏段y = 1.3 x – 0.018求原料液、馏出液、釜液组成及回流比。
5、用连续精馏塔每小时处理100 kmol含苯40%和甲苯60%的混合物,要求馏出液中含苯90%,残液中含苯1%(组成均以mol%计),求:(1)馏出液和残液的流率(以kmol/h计);(2)饱和液体进料时,若塔釜的气化量为132 kmol/h,写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