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五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安城讲课)

十五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安城讲课)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概况。

(重点)
2、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来往的大致路线情况。

3、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学生看书,师生共同解决): 1、郑和是什么人?“西洋”是什么地方?
2、郑和为什么不远万里进行远洋航行?郑和船队带出国哪些东西,又带回国哪些东西?
3、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次数、航线、规模、意义。

4、根据下列表中的内容,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情况进行比较,说明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怎样的航海奇迹?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1、郑和下西洋远航成功的原因?
2、外国贡使制度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
3、外国传教士来华的时间、目的、带来的影响、著名的传教士。

项目
人物 航 线 时 间 人 数 次 数 规 模 郑和
27000人
52艘
哥伦布 西班牙——巴拿马群岛
1492—1504年
12000人
3次
17艘
【达标测试】
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A、福州印度半岛
B、刘家港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郑和下西洋、外国传教士来华等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封建君主专制,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D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起了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作用。

其中有一传教士帮徐光启等按“地球”和地理经纬度概念,重新制定历法,是我国的天文学体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他是
A 马可波罗
B 汤若望
C 汤显祖
D 阿倍仲麻吕
6、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明初,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他这样评价的历史依据是
A 郑和率船队下西洋
B 戚继光率戚家军扫平倭寇
C 郑成功率船队收复台湾
D 明朝的海军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7、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③限制了明朝对外交流和发展④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8、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是为了纪念
A 郑和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鉴真
9、中国人民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地区的经济交流。

A 亚非
B 美洲
C 东亚
D 欧洲
10、明朝中叶后,外国贡使制度逐渐衰落下去的原因有
①国势衰败②传教士来华的影响③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④清军入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