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二章施工总说明第三章施工总布置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第五章施工工期及保证措施第六章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第七章安全保证及管理措施第八章施工组织机构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文明施工第十章施工试验及保险第十一章施工协调管理、档案管理和竣工资料整理附件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件二: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件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附件四:施工进度网络图附件五:施工总平面图附件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根据广德县开发区桃源河引水工程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图纸、招标预备会、答疑书等相关资料。
2.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要求等。
3.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水利部部颁水利施工规范、规程。
4.我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勘察情况。
5.我单位管理水平、技术和机械装备水平以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本单位所掌握的国内外施工新技术、先进经验和各种施工统计资料。
6.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发的所有现行技术规范和合同的规定的技术规范执行。
(1)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2)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大坝水泥、普通硅酸盐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3)其它: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2编制原则我单位一旦中标,将本工程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在首先考虑重点和关键工程的同时,也要安排好一般工程的衔接及现有工程的施工现状,按业主要求工期交付运营使用。
本着“精心组织、规范施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思路指导施工。
具体为:⑴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写。
⑵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工程项目,统筹安排,突出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制定健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⑷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⑸充分发挥公司优势。
我公司具有水利施工经验,有齐全配套的先进机械设备,有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人员;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可以保证本工程优质、按期完工。
第二章施工总说明2.1 工程概述1、工程实施地点:广德县开发区2、建设规模:约180万3、工期要求:60日历天2.2 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水文气象1.水文气象及暴雨特征1.1水文气象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年平均气温15.4℃,历年最高气温41. 0 ℃,历年最低气温为-18℃,无霜期平均250天,最短23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347mm,最大年降雨量1977mm;最小年降雨量776mm,发生在1978年。
多年平均径流深758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70mm。
年平均雨日132天,最大风力8级左右,年平均日照2162小时。
1.2暴雨洪水特征本流域属皖南山地暴雨区,暴雨发生频繁,暴雨中心位于黄山和天目山交汇地区,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为9天,本区暴雨多由梅雨锋、台风及冷风低槽、低涡切变等天气系统形成,且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梅雨发生于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此类雨型历时长,笼罩面广,降水量大,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发生时间基本相应,多发生在6~8月份。
由于流域地处皖南山区,流域坡降大,河槽调蓄能力小,降雨汇集迅速,洪水过程具有典型的山区性河流特点,陡涨陡落。
(2)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广德县属黄山余脉和天目山余脉所环抱的丘陵地区,皖南山地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带,地貌格局比较复杂。
广德县总体地形特点是南北高、东西底、中部为凹陷盆地,即南部为低山、最高海拔863.3m北部为丘陵、中部为河谷平原冈地,多呈山间冲洪积沉积地貌。
2.地质构造和地震本工程区构造单位属扬子地台下扬子台坳皖南陷褶断带(III23-1《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大地构造位于江南大陆与南京凹陷过渡地带。
自燕山期以来,本区一直表现为上升运动,而其北侧则以沉降运动为主,形成宣——广断陷盆地,至晚第三纪——第四纪,总体又呈不断上升状态,剥蚀大于堆积,拗陷进入衰退期,地层相对稳定,未见有大差异的构造活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及《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层较稳定,除重要建(构)筑物外,一般不设防。
本区历史上亦未发生破坏性地震。
3.水文地质概况受本区地层类型的影响,本区地下水蕴藏较为贫乏,其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形式有:①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厚度及深度随裂隙发育程度和地貌特征而定,多为弱——微透水层,属贫水类型,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②第四系坡积物、河床河漫滩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库水,并与库水呈互补关系。
地下水位受库水水位的高低及各种裂隙等渗漏通道的发育程度控制。
4.地层及岩性本区主要分布地层为下志留统霞乡组(S3)页岩、粉细砂岩,以及第四系(Q3-4)坡残积物、松散山间粗碎屑沉积物。
第三章施工总布置3.1布置原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各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占地范围将不超过征地规定的界限,并结合本标段施工技术的条件、施工环境、工程特点和施工需要进行布置,施工布置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1) 所有临建设施、施工辅属企业及施工道路均按招标文件要求及发包人提供的各种条件在指定的施工场地内规划布置;(2) 临建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简单、实用;(3) 场内交通规划,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前提,并适应不同时期工程进展的需求;力求使交通联系简便,运输组织合理,节省线路、设施的工程投资,减少管理运营费用;3.2现场布置规划根据施工图纸及工程所在地的实际现场情况,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本工程的临时设施布置。
3.3 施工交通1、按合同规定负责场外公共道路至施工点的全部临时道路和停车场,并在合同实施期间负责管理、维修和养护道路,以及为满足超重件运输而必须采取的临时加固措施。
2、修建道路应做好路基和路面的排水设施,路面应进行洒水除尘,将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公害减少至最低程度。
3、修建道路不应危害邻近道路两侧的农田、民舍以及设施等,维护好道路两侧的开挖和填筑边坡。
3.4 施工照明根据各作业区域的情况分别配置足够的照明系统,满足夜间施工对照明度的要求,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工地用电采用三级保护装置,局部区域采用二级保护装置。
3.5 施工通讯进场后与当地政府和电信部门联系,配备一台传真机,一台有线电话,并开通ADSL,连接英特网。
无线电话利用现有的手机,另外工地配备5台对讲机。
在取得有关部门对无线电设备的功率、工作频率与其他特性的批准后方可使用对讲机,并做到与监理人可以在工地的任何工点之间使用对讲机。
3.6 施工机械修理和加工厂3.6.1 车辆停放及修理车辆停放场地及修理场布置在业主指定区域,面积约为80m2,并搭设修理间1间。
3.6.2 木工加工场木工加工场布置在发包人指定区域内,布置100m2加工场,并搭设木工加工用房2间,配备木工加工机械一套,主要用于建筑物木模板的制作、对销螺栓的配制,施工用钢模板均在现场堆放、整理。
加工场四周围挡封闭,内部设置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3.6.3 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布置在发包人指定区域内,布置100m2加工场,并搭设钢筋加工用房2间,配备钢筋加工机械一套,主要用于钢筋加工,及钢筋原材料、加工后的半成品钢筋的现场堆放、整理。
加工场四周围挡封闭,内部设置排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3.7各类仓库3.7.1水泥仓库根据砼最高浇筑强度,水泥储备量考虑为10T,水泥库棚采用竹、石棉瓦搭建.3.7.2综合仓库储存钢材,五金、化工、配件、工具、行政用品、生活、劳保、建筑材料等,根据存放物品性质不同确定房屋结构和消防要求,建筑面积共计50㎡。
3.8施工消防1、建立一支工地临时施工消防队负责工地的消防工作。
2、辅助(场)区、停车场、生活区等地均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消防砂池。
3、对必须配备室内配手提式灭火器。
第四章施工程序、施工方法4.1 施工测量4.1.1现场施工测量施工现场测量关键是做好三个步骤工作即一复二建三控制,一是复核校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基准点,二是建立建筑物纵横轴线,三做好控制桩。
抓好测量工作是提高施工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程开工前,首先编写《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总则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的基本数据进行复核、验算,当有出入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共同核实。
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精度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
增设的控制点要求与监理工程师提供网点和水准网点的基本数据完全吻合,并满足规定的施工精度。
2、平面控制根据接引的控制网坐标,建立施工现场的方格控制网或三角网,并绘制放样图,将建筑物位置标注在平面坐标图中,然后在施工现场放样定位,复测无误后对定位桩进行加固保护。
3、高程控制在关键建筑物的轴线上建立工地高程控制点,并从提供的水准点上引测高程,高程点设在不受施工开挖、填筑、堆料影响的范围外,且选埋于通视良好,地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方便使用的地方。
4、施工放样负责工程施工所需的全部施工测量放样工作。
并按招标文件的规定,提交计量测量资料报送业主、监理工程师审核。
计量测量资料包括:土方开挖放样图表、主体施工放样图表、竣工测量资料等。
5、施工监测在建筑物底板开始建立纵横向控制轴线、高程点后,对每次建筑物加荷前后以及工程通水前后直到竣工交付使用为止,必须定期对各部位的建筑物进行监测,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及水平位置等,每次监测均有记录,最后汇总存档。
4.1.2竣工测量工程全部完成后,进行竣工测量,并整理汇编到竣工资料中。
4.1.3 进度照片与录相本工程采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对工程进行定点定时和不定时拍摄反映工程进度情况的适时照片和录像。
①在任何情况下,间隔不多于28d,向监理工程师提供表明时间和工程进度记录的彩色照片副本两份。
凡属关键性的施工程序用摄像机拍制录相。
②提供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施工图片及相册。
③工程大事记用摄像机拍制录相。
4.1.4 人员、仪器配备施工队伍进场后即成立测量工作组,由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
根据该工程情况,安排测量工程师1人,测工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