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 ppt课件
9
麻醉方式
1%~2%利多卡因或普鲁 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 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 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 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 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 诊。
10
体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 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 使肋间隙增宽; 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举 起患侧上臂。
胸腔闭式引流术
1
解剖学知识
(一)经肋间隙胸壁层次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上肢肌→肋间外肌 (或膜)→肋间内肌(或膜)→胸横肌或肋间最内肌 →胸内筋膜→壁胸膜→胸膜腔
2
(二)胸膜腔和肋膈隐 窝
1)胸膜腔thracic cavity 形成:脏胸膜和壁胸膜围成的潜在 性、密闭性腔隙
特点:有少量浆液,负压 作用:减少摩擦,牵张肺
压后病人迅
17
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4:引流管阻塞 原因: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或未定时捏挤,使管腔被凝血块或脓块 堵塞。 预防与处理: 1. .观察水封瓶内玻璃管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 动,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 2. .若水柱不波动,患者有胸闷、 气急可能是引流管阻塞,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 扭曲受压、有无血凝 块堵塞,如有血凝块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平时多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每2小 时一次给与 肺扣打。 并发症5:皮下气肿 原因:切口大于引流管直径;引流管不通畅或部分滑出胸腔;剧烈咳嗽 致胸内压急 剧增高。 预防与处理: 1. 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切口大 小要适当。2. 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以防翻身、摆动时脱 出胸腔。 3. 一旦滑出应嘱咐患者屏气,迅速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 使引流口创缘闭合,然后用凡 士林纱布及厚层纱布封闭伤口,并立即 通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4. 局限性皮下气肿,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 收,如疼痛肿胀,应做好止痛及宣教解释工作。 5. 广泛性皮下气肿, 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即通知医生行皮下切开引流,或粗针头穿刺 以排出气体减轻症状。
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1:复张性肺水肿 原因:患侧肺或双肺在短时间内(数分钟至数
小时内)得以复张。 预防与处理: 1. 肺长时间压缩的病人,如7天以
上,首次排液量≤1000ml,抽液在500ml左右, 尽可能少量、多次、间
断性引流。 2. 大量排气、排液或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凡短时间内发
生胸闷、气短、心悸、 持续或频繁咳嗽,要高度警惕复张性肺水肿的
嗽引流管脱出 原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拉脱。 预防与处
理:
1. 妥善 固定引流 管 , 并留有 足够长度 , 以 防 翻 身、 摆动时脱出 胸
腔 2. 严格交接班,做好活动指导,避免拉脱。
3. 引流管脱出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按压创口,通知医生,如按
11
引流的原理
当 胸 膜 腔 内 因 积 液 或积气形成高压时, 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 体可排至引流瓶内.
当 胸 膜 腔 内 恢 复 负 压时,水封瓶内的液 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 形成负压水柱,阻止 空气进入胸膜腔.
12
13
步骤
(1)对手术区域消毒 (2)沿肋间做2~3cm的切 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 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 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 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 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 出。
临床应用:密闭性破坏- 气胸,导致肺不张;液体 过多-血胸、脓胸、胸水 潴留,导致肺舒张不全
3
肋纵隔 隐窝 肋膈隐窝 costodiaphr agmatic recess
2)肋膈隐窝:胸 膜下界与肺下缘之 间,宽大,液体潴 留的常见部位。
4
(三)
5
胸后壁穿 刺:下位 肋上缘进 针
肋间神经阻滞 麻醉:上位肋 下缘或下位肋 上缘进针
胸骨旁穿
刺:紧贴
胸前壁穿刺:
胸骨侧缘
肋间隙中部
进针
6
进针
方适应案症讨 论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血胸(中等量以 上)。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 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 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 7
[禁忌症] 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 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 灶,对麻醉药过敏。
18
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6:肺不张 原因: 术后未做有效咳嗽咳痰或引流不 畅所。 预防与处理: 1. 应做好术前教育,解释术后咳嗽咳 痰对肺扩张的重要性。 2.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第二天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3. 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咳 痰,避免剧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 4. 鼓励患者做吹气球 的动作,利于肺部扩张。 5. 若胸片检查示明显肺不张,可 经鼻导管吸痰或应用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行气管 切开, 以利于引流液的排出及肺部扩张 并发症7:胸腔内感染 原因:引流不畅,引流时间过长引 起伤口逆行感染;引流液倒流入胸腔;未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 预防与处理: 1. 手术时应按规程操作,胸腔闭式引流 放置应低于胸腔60cm。2. 搬动患者时,切勿将引流瓶提至 高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水平面,先钳闭,至搬动 完毕再松 开以防引流液倒流入胸膜腔。3. 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无菌 操作,引流口敷料应1~2天更换1次,如有脱落或污染时应
8
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 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 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 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 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 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 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 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
14
(3)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 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 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 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 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 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4) 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 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 15
术中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因取半卧位,以利引 流。
2、水封瓶因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 系统密闭,结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 打折、扭曲、脱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 性状,并做好记录。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因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 气进入。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 切勿漏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管低于胸膜腔, 拔 出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 憋气、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16、
发生,立即停止有关操作,报告医生并处理。
并发症2:纵隔摆动 原因: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引流过快、过多或剧烈
咳嗽使气体过快排出胸腔。引流管脱落形成开放性气胸。 预防与处
理:
1. 大量积液、积气引流时应控制引流速度,一般放500ml后夹管5~
10min,根据
病人的情况再放500ml再夹管,避免一次放气放液过多过快。 2. 剧烈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