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呼吸机的高龄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庐州卫生科技学校李海云
【摘要】目的;对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以缩短带机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
方法:针对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14例患者病情好转,顺利脱机。
1例病情过重死亡。
1例仍在带机中。
0例并发症。
结论;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有计划的进行心理护理,增进病人的带机时间,利于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机械通气;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歙县人民医院ICU自2008年7月一2009年6月使用人工呼吸机的高龄患者16例分析其心理状态,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6例。
女10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5岁。
其中胃癌术后1例,食管癌术后1例,COPD4例,脑梗死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冠心病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结果:14例患者病情好转,顺利脱机。
1
例病情过重死亡。
1例仍在带机中。
0例并发症。
2.心理状态分析
2.1孤独、失落感由于长期带呼吸机,且因应用呼吸机产生沟通障碍,加上陌生的环境、身体上的管道、忙碌的医护人员.容易使患者感到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_1]。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解释,抓住时机与患者进行语言、非语言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当病情出现好转时,及时告知、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尊重患者,与患者多交流使其产生信任感,建立融洽的护患火系,消除患者孤独、失落感。
2.2烦躁、焦虑陌生的环境、呼吸机及各种监护仪的使用,以及患者无法表达个人意见等。
常使患者感到烦躁、焦虑。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所用仪器的名称、目的和相关疾病的知识。
介绍同种疾病成功病例,指导患者顺应呼吸
机呼吸。
对呼吸机产生依赖的老年患者向其觎释长期使用呼吸机的危害,告知患者撤机带来的不适是暂时的,激发其主动撤机的信心。
向患者解释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为了早日
康复,缩短病程。
2.3紧张、恐惧重病监护病房中有许多因素均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如复杂的医疗设备、周嗣患者的呻吟、温度不适、各种仪器报警产生的噪音等[2]。
护士在做各项操作前要向患者耐心解释,注意讲话的表情、态度和语调。
夏天用空调时避免温度过低,防止冷气直接吹患者。
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约束,加约束带时尽量征得患者的同意,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
床间挂隔帘,避免同室病友的病痛和死亡刺激患者。
我院由于对该类病员使用特别专人护理,同时有套房病房,使病员有很好的条件,同时能够感觉象家一样的温暖,有条件的病员这样的方式对治疗护理是有帮助的。
2.4 隐私权泄露隐私包括个人生活方面的隐私和患者疾病治疗护理栩关的隐私。
护士在语言上要讲究用词,对年长、感情脆弱者,要维护患者的利益,讲话要含蓄、婉转,以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护理操作时尽量避免暴露患者的隐私处,尤其在擦浴、换衣、使用便器时。
老年人常伴有听力和视力的下降。
要善于用简洁语言或身体语言与患者交流。
3 护理体会
3.1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面部、口唇、甲床的颜色,判断有无缺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5%;观察呼吸节律,有元自主呼吸,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方式;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通气状况,以正确调节呼吸机各项工作参数。
3.2严格的呼吸道护理(1)气道的加温、加湿:使湿化器的水温保持在30~34℃,以防气道灼伤和气道痉挛,经常气道内湿化以充分稀释痰液,便于咳出或吸出。
(2)吸痰的管理:尽量减少吸痰次数,每次充分吸净痰液以延长吸痰的间隔时间,每次吸痰前后湿化气道1次,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口腔、气道内
吸痰管要分开,先吸净气道内,后吸口腔内分泌物。
(3)长时间应用呼吸机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可应用气管内滴入、雾化吸入等方式,以利
痰液稀薄,便于排出。
另外定时翻身拍背,配合痰培养、血培养,使用抗生索。
3.3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呼吸机不了解,有恐惧感,容易紧张,这对呼吸机的使用不利,所以应先告诉患者呼吸机的作用及原理,并讲明呼吸机的治疗和大多数治疗一样,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多数足轻微的,安全系数高。
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家属介绍病情的进展与转归,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
病房中应光线柔和,避免各种刺激,另外,医护人员要动作轻、走路轻、关门轻,以保持环境的安静,减轻患者烦躁情绪,稳定病情。
3.4加强基础护理、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更换舒适体位,帮助患者床上活动,锻炼四肢肌力,预防废用性萎缩。
3.5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期间适当补充营养能改善呼吸肌的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因此,应建立深静脉通道输注全胃肠外营养索,并留置胃管、鼻饲营养物质及药物。
3.6撤机的护理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感染控制及血气分析指标符合标准时,可考虑撤机。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已广泛用于临床,抢救了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特别对于神志清楚患者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不容忽视,我们应做好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以利病人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何冰.实施健康教育对机械通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
理杂志,2005,11(7):790.
2郑美群,罗丽英,黄蓓.机械通气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J].齐鲁护理杂志,2005,ll(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