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共29页文档
电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共29页文档
1
1
四、夹层极化 U1
1
G1 U1
1
U 1
极化机G1 理G:2 C1
C1G11GU2G2 C2
U C2 C1 C2
U
U2 GU1G21GC2 1UC1C2 U
合闸时: 稳态时:
U1 C2 U2 t0 C1
U1
G2
U 2 t G1
当: 则:
1 2 1 2
U1 U1
U U 2 t 0
2 t
特点:
1、存在离子化合物中; 2、极化完成时间约为 l0-12-10-13s,与频率无关 3、极化程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4、温度对离子式极化的影响,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因素;
即离子间结合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使极化程度增 加;但离子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使极化程 度降低。通常前一种因素影响较大 5、有极微量的能量损耗
电缆 r 小 可使电缆工作时充电电流减小
电机定子线圈槽出口和套管 r小,可提高沿面放电电压
2、多层介质的合理配合: 1E1 2 E2 电场分布与 成反比 组合绝缘采用适当的材料可使电场分布合理
3、研究介质损耗的理论依据:介质损耗与极化类型有关,损耗是绝缘 劣化和热击穿的主要原因
4、绝缘试验的理论依据: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通过测量吸收电流可以 反映夹层极化现象,能够判断绝缘受潮情况。吸收电荷将对人身构 成威胁
4.5 4.6 ~ 5.2
22 33 81
2.0 ~ 2.5 2.5 ~ 2.6 2.0 ~ 2.2 2.5 ~ 2.6 2.6 ~ 2.7
6.5 4.5 3.0 ~ 3.5 2.6 ~2.7
5~7 5.5 ~ 6.5
讨论电介质极化的意义:
1、选择绝缘:
电容器 r 大 电容器单位容量体积和重可减少
存在电压从新分配,电荷
在介质空间从新分布,夹层界 面由电荷堆积的过程,从而产 生电矩
高电压设备的绝 缘由几种不同的 材料组成,或介质不均匀,这种情况 会出现“夹层介质界面 极化”现象。
特点:
1、多层介质 2、只在低频下存在,夹层界面上电荷的堆积是通
过介质电导G完成的,其过程很缓慢,它的形成 时间从几十分之—秒到儿分钟,甚至有长达几小 时的。 3、与电场强度和温度有关 4、有能量损耗
电介质极化的概要
名称
产生极化的地方、 特征等
到达平衡 的时间
电子式极化 离子式极化 偶极子极化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任何物质的原子中 离子组成的物质 极性分子组成的物质 复合介质的交界面
电极近旁
10-15秒 10-13秒 10-10 ~ 10-2秒 数秒 ~ 数日 数秒 ~ 数日
发生极化的原因 束缚电荷的位移 自由电子的移动
研究电介质电气性能意义
设备绝缘的基础 超高压大容量的发展 新材料促进了电力工业的进步 加强绝缘材料的研究,促进科技发展
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划分
四个电气性能:电介质极化特性、电介质损耗特性、 电气传导特性、电气击穿特性
介 电 特 性:
电介质极化机理,主要物理量为介电常数ε 电介质损耗机理,主要物理量为介损tgδ
能产生,与频率无关
当物质原子里的电子轨道受
4、极化强度与电矩的大小成正比, 且随着外电场的增强而增大
5、与温度基本无关 6、不引起能量损耗
到外电场 E 的作用时,其负电荷 作用中心相对于原子核产生位移, 形成电矩,称电子的位移极化。
二、离子的位移极化
极化机理:
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发生偏移,使整个分子呈现极 性,正负离子的中心之间产生电矩,称离子的位移极化
几种介电质的介电常数
材料类别 气体介质(标准大气条件)
弱极性
液体介质
极性
强极性
固体介质
中性或 弱极性
极性
离子性
名称
空气
变压器油 硅有机液体
蓖麻油 氯化联苯
丙酮 酒精 水
石蜡 聚苯乙烯 聚四氯乙烯
松香 沥青
纤维素 胶水 电常数εr(20℃)
1.00058
2.2 ~ 2.5 2.2 ~ 2.8
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 转向极化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一、电子的位移极化
特点:
极化机理:
No 1、电子位移极化存在于一切气体、 液体及固体介质中 2、具有弹性,当外电场去掉后,
依靠正、负电荷间的吸引力,
作用中心又马上会重合,对
Image 外不显电性
3、极化速度快,10--14~10--15秒, 在各种频率的交变电场下均
三、极性分子的转向极化
极化机理:
E=0
(a)无外电场
E
-
+ +
-+ -+
-+ -+
-+ -+
-
+
+ -+ -+ -+ -
(b)有外电场
在外电场作用下,原来杂乱分布的极性分子顺电场方向定向排 列,对外显示出极性,称极性分子的转向极化
特点:
1、极性共价化和物 2、极化完成时间约为 l0-6-10-2s,甚至更长,与频率有关,
Q' — 由电介质极化引起的 束缚电荷
一、极化现象
电介质原先不显电性,放入到电场时,由于电场的作 用电介质内部物理结构发生变化,结果导致电介质内 部电荷分布发生变化,出现束缚电荷,整体上对外显 现电性。这个过程称作极化
+ + + + + + + E0
极化前
--- - - --
极化后
电介质的极化有五种基本形式:
有可能跟不上交变电场的变化,使极化率减小 3、与外加电场有关,外电场越强,极性分子的转向排列就
越整齐,转向极化就越强 4、与温度有关,对于极性气体介质:温度高时,分子热
运动加剧,妨碍极性分子沿电场方向取向,使极化减弱。 对于液体、固体介质:则温度过低时,由于分子间联系 紧(例如粘度很大),分子难以转向.极化较弱。所以极 性液体、固体介质在低温下先随温度的升高极化加强, 以后当热运动变得较强烈时,极化又随温度上升而减小 5、有能量损耗
五、空间电荷极化
极化机理:正负离子移动 介质类型:含离子和杂质离子的介质 建立极化时间:很长 极化程度影响因素:
电场强度(有关) 电源频率(低频下存在) 温度(有关) 极化弹性:非弹性; 消耗能量:有
E
_ _
_-
+ ++
空间电荷极化
特点:
1、主要在含离子和杂质离子的介质中发生 2、过程较慢 3、有能量损耗 4、时间很长,仅在低频率下存在
电气传导特性: 主要物理量为绝缘电导和泄漏电流 电气击穿特性: 主要物理量为击穿场强
一、电介质的极化及 介电常数
极化现象
平板真空电容器电容量:
C0
Q0 U
0A
d
插入固体电解质后电容量:
C Q0 Q' A
U
d
相对介电常数:
r
0
C C0
Q0 Q' Q0
相对介电常数是反映电介 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