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习题及答案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习题及答案

一、学习目标:1.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2. 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 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最后一头战象》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重点解读分析: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让我们继续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1. 背景简介: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一种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

经过训练的战象,在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

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战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

在战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

这样就由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

据说,在泰国有许多名垂青史的战象。

泰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岁时曾骑战象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

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被铭刻在石碑上。

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

2.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比喻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豪迈:气度宽广,洒脱豪放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

形容十分悲痛。

泣,小声哭。

唏嘘:抽泣,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使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形容战斗激烈或经历了艰难的斗争。

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3. 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感悟情感:(1)文路整理: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畔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重点句子理解品读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真的是没有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积淀在一头英勇的战象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的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炼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在“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也将要来陪伴它们了……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分明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④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让人揣想:它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吗?它在期盼和平吗?……⑤它死了。

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

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走了。

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

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4. 课文特色:第一、引入资料,理解战象精神:关于大象,我们熟悉的可能只是它的外形和一般的生活习性,而对大象作为兵士参加战斗的历史可能知之甚少。

课前,同学们要适当的搜集关于战象的历史资料读一读,对战象的情况有所了解,以便理解课文,理解战象嘎羧的情怀。

第二、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

首先,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说说对嘎羧的印象。

其次,研读课文,抓住最能说明作者见解的语段,细细品读,深深感悟。

重点可抓以下几处描写,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嘎羧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

充分感受嘎羧的英雄气概,感悟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最后,感悟,作者这样具体的描写,是与他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字里行间,也透露出更深刻的含义。

《金色的脚印》1. 课文简说:在童话和寓言故事里,狐狸往往与“狡猾”一词紧密相连。

这篇略读课文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视角为明线,用“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和“老狐狸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两个具体的事例体现了老狐狸的爱子情深,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

2. 词语理解:警惕蒙眬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3. 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感悟情感:(1)文路整理: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事情的起因。

佣人从山里捉回来一只小狐狸,可它不吃也不喝,正太郎很可怜它。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在帮助狐狸一家的过程中,正太郎和狐狸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一方面讲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一方面讲述了正太郎对它们的关心和帮助。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小狐狸被送给了别人,正太郎非常着急,为要回小狐狸,他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在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

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2)重点句子理解品读①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

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三个相同结构的叠词连续出现,刻画出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这也是正太郎感受到的小狐狸所处的境遇。

“嗥叫”是“大声叫”的意思,孤单可怜的小狐狸,仰起脖子,大声叫着,善良的正太郎敏感地觉察到它是在无助地叫着“妈妈──妈妈──”,这清脆的、悲伤的声音,深深刻在了正太郎的心上,为下文正太郎对狐狸的救助埋下了伏笔。

②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一个“冲”字和“大摇大摆”一词,让我们在初读时怀疑,这只狐狸怎么了?如此大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但这种怀疑与担心,在下文的阅读中迎刃而解:原来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自己的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回读时,自然有一种欣喜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只有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它们这样做!③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看到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肯定有千言万语,但这个情景一定温暖了正太郎的心,坚定了他要送小狐狸回家的决心;也一定温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触动了孩子的心怀:只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就会更加温暖、美好。

④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这是故事的结局,一个美丽的结局!雪地里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预示着狐狸一家又开始了甜蜜欢乐的生活。

这种光芒,不仅要用眼睛来观察,更要用心灵来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生活的光芒!四、课外拓展:1. 《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是沈石溪,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代表作有《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狼王梦》……。

另外,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也都享有盛誉。

同学们不妨去阅读一下这些作品。

2. 推荐作品《我喜欢你,狐狸》我喜欢你,狐狸——高洪波你是一只小狐狸,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多么可爱的主意!活该,谁叫乌鸦爱唱歌,“呱呱呱”自我吹嘘!再说肉是他偷的,你吃他吃都可以。

也许你吃了这块肉,会变得漂亮无比!尾巴像红红的火苗,风一样掠过绿草地。

我喜欢你,狐狸,你的狡猾是机智,你的聪明是有趣。

不管大人怎么说,我,喜欢你。

预习导学一、预习新知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第八单元的《伯牙绝弦》《月光曲》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二、预习点拨1. 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找出不理解的内容,并用标记注明。

3.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习题精练一、照样子,写词语:光秃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整整齐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五花八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收拾收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二、选词填空:势不可挡排山倒海威风凛凛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节阅兵式上,解放军战士(),各个方阵以一种()的气势走过主席台,显示出了一种()的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