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历史与文化2

台湾历史与文化2

一牛皮的故事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于17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刻有荷兰东印度公司标志的钱币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更发展外海的商机。

16世纪的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已有殖民地与商业发展,1560年代,一群荷兰商人派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1599)至葡萄牙刺探商情,浩特曼回国后这群商人便成立一家公司,利用这个资讯往东印度地区发展,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于是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人董事会(Heren XVII),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建立了总部,其他的据点设立在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上。

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

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而1660年代荷兰一位教师的年薪约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东印度公司得到国会授权,并赋予它拥有武装力量和设置任命地方行政长官和法官,可以直接对商务地区的主权者签约、驻军、筑城、铸币以及代表政府向君主宣战、媾和,实际上拥有各种特权。

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驻有远东分公司,实际上是代表荷兰政府在远东推行侵略政策的商业殖民机构。

1602 年 6 月,由韦麻郎(W.V.Waerwijk)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东来,在进攻已被葡萄牙人占领的澳门的计划破产后,开始转向大泥,在当地经商的海商锦向韦麻郎建议,占领澎湖,作为向贸易的据点。

1604 年 8 月,韦麻郎率船队抵达澎湖,当时因为春汛结束,澎湖岛没有明朝驻军,荷兰人便在岛上“伐木筑舍”,为长期占领澎湖作准备,这是荷兰人第一次进犯澎湖。

得知这一消息后,官员多次派人到澎湖警告,要求他们撤出澎湖地区。

韦麻郎不仅不肯撤兵,他们还通过奸商贿赂税监高寀,阴许其开放贸易。

巡抚徐学聚坚决反对荷兰人盘踞澎湖,他一面上疏朝廷指出荷兰人占据澎湖后的危害,他认为若对荷兰人的行为熟视无睹,那是自撤藩篱,荷兰人将与日本人勾结,贻患无穷。

他一面命令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并派总兵施德政负责驱逐澎湖岛上的荷兰殖民者。

1604 年 10 月,总兵施德政令都司有容率兵在澎湖登陆,严令韦麻郎等撤出澎湖,不准通商。

面对明朝军队强大的武力威逼,荷兰人于 12 月 15 日被迫退出澎湖,回到巴达维亚。

为纪念有容斥退荷兰侵略者的壮举,当时民众立下了一块纪念碑——“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1919 年此碑出土后改立在台南天后宫清风阁右壁处,它今天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见证。

第一次侵占澎湖失败后,荷兰并没有放弃侵占台澎的野心,一直在谋划更大的侵略行动。

由于当时欧洲市场对中国丝绸及瓷器等中国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高额利润强烈地刺激荷兰殖民者的贪欲。

东印度公司一再要远东分公司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贸易地点,贩运中国的生丝和瓷器。

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大宗贩运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入和繁荣”。

正当荷兰人处心积虑阴谋窥视中国的和澎湖时,一条惊人的消息传到他们的耳朵里:西班牙人正在策划侵占作为对抗荷兰人的据点。

于是巴城总督柯恩立即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令雷约兹(Cornelis Reijersz )的荷兰舰队,抢占台澎。

1622 年 6 月 29 日,在雷约兹的指挥下,东印度公司的 17 艘武装商船直扑澎湖,7 月 11 日荷兰殖民者在澎湖马公红木埕登陆,8 月 1 日入侵者开始在澎湖风柜尾修建城堡。

他们认为该岛屿西北距约 20 英里,东南距安平约 10 英里,是扼阻与东南沿海各港口之间航路的最佳岛屿。

荷兰人占据澎湖后,8 月 7 日正式向当局递交公文,提出通商的要求。

9 月 29 日,巡抚商周祚派守备王梦熊前往澎湖,向荷兰人转交了方面的回文,表明了方面的态度,要求他们必须马上从澎湖撤出,在撤出澎湖之前决不与荷兰人进行贸易。

1623 年 1 月,雷约兹从上岸,亲赴会见商周祚,双方会谈的容有以下几点:⒈荷兰人必须撤出澎湖。

⒉只有荷兰人撤出澎湖后,方面才有可能与其通商贸易。

⒊方面将派人帮助荷兰人寻找适当的港口供荷兰人停泊居留。

⒋方面将直接派人往巴城与荷兰总督直接交涉。

事实上,中国政府方面是要求荷兰人退回巴达维亚,在那里与中国人通商。

然而荷兰人并没有马上离开澎湖的打算,他们还四处寻求打开贸易通道的办法。

游弋在沿海的荷兰船只,引起了明朝政府的不安。

1623 年 7 月,新任巡抚南居益到任,他一面下令沿海各地加强防守,严禁与荷兰人通商贸易,一面积极准备用武力驱逐盘踞在澎湖岛上的荷兰人。

荷兰人也加紧了活动,10 月5 日,雷约兹再次派舰队往中国沿海进行武力炫耀,企图用武力逼迫局通商,他给舰队发布了三点训令:一、占领港的通道,不让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群岛和其他与我敌对势力占领的区域。

二、要求当局谈判,准许在自由贸易。

三、通过武力达到有利于公司的态势出现。

这年冬天,荷兰人在海上遭到官兵的迎头痛击,无功而返。

1624 年 2 月 8 日,守备王梦熊奉命率军直逼澎湖,他们在北部吉贝屿登陆,南下进入白沙岛,后在镇海港设营扎寨,屡袭荷人,各有斩获。

3 月间,南居益又派都司顾恩忠率第二支部队进军澎湖,在镇海港与王梦熊部会合。

6 月,由副将俞咨皋率领的第三支部队抵达澎湖龙文港,从而对澎湖的荷兰人形成了南北包夹之势。

在中国军队强大的攻势面前,荷兰殖民者难以坚持,8 月间退守风柜尾的荷兰新任司令宋克(Martinus Sonck)不得不接受中国海商旦的斡旋,达成协议,荷兰人同意撤出澎湖,当局则允许他们到进行贸易活动。

当时官员急于收回澎湖,对荷兰人转向进行贸易采取了退让态度。

当时的明朝统治者因面临着各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力量日益强大的威胁,无暇顾及的防务,这为荷兰殖民者侵占提供了机会。

1625 年,宋克还在新港社区,仅仅用十五匹棉布就骗去了一大片的土地,在那里建起了另一各城堡,取名普罗文查,即赤嵌城。

城堡,荷兰人建有长官的官邸,随员的住房,还有仓库、医院和工匠、土人居住的屋子。

另外还有汉人建的三四十间房子。

宋克在给东印度公司的报告书中,无不得意地提到:“他们(指新港社人)是十分可爱的民族,……很容易结交,不过是可供一顿饱餐的粮食、一寻的粗棉布、一袋烟就足够了。

”相传,当时荷兰人提出只要借用“一牛皮大的地方”就行了,善良的中国人当然信以为真,以为荷兰人只是为停船上岸,所需地方不大,也就同意了。

荷兰殖民者的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首先占领了今天的台南安平一带,并且在大兴土木,修建“奥伦治城”。

当地的中国人要求荷兰人承诺“一牛皮大的地方”时,无耻的殖民者竟然把一牛皮分割成很细的皮线,连接起来圈地,这就是“牛皮割地”的传说,在人民中广为流传,还被收入清初编纂的《台湾府志》中。

这是一个传说,与史实并不相符,但却从另一侧面深刻地揭露了荷兰殖民者阴险狡诈,贪婪成性的侵略本质。

安平古堡风云荷兰殖民者的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首先占领了今天的台南安平一带,并且在大兴土木,修建“奥伦治城”。

当地的中国人要求荷兰人承诺“一牛皮大的地方”时,无耻的殖民者竟然把一牛皮分割成很细的皮线,连接起来圈地,这就是“牛皮割地”的传说,在人民中广为流传,还被收入清初编纂的《台湾府志》中。

这是一个传说,与史实并不相符,但却从另一侧面深刻地揭露了荷兰殖民者阴险狡诈,贪婪成性的侵略本质。

在荷兰人侵占时,每年都有日本商船来采买鹿皮和转贩生丝,据计,每年约有120 人居留台湾。

1625 年荷兰殖民当局要向这些日本人征税,遭到日本人的反对。

荷日双方就谁是的主人,征税是否合理发生了争执。

甘为霖所著《荷兰人统治下的》记述了这一段的历史:“……日本人强烈反对缴纳关税,借口他们比东印度公司的人们早来此地六年,故该地最早为他们所占有。

……尽管如此,日本人还是应该和岛上其他居民一样缴纳关税和其他各种租税,因为土地不属于日本人,而是属于中国皇帝。

中国皇帝将土地赐予东印度公司,作为我们从澎湖撤退的条件。

……如果有什么人有权利征收税款的话,那无疑应该是中国人。

”从上述的记载我们知道,荷兰人承认的主权属于中国。

但是他们说中国皇帝将赐予他们这就不符合史实了。

同意荷兰人居留并贸易,那只是地方官员自己擅自决定的,并未上报朝廷批准。

正值荷日纠纷之际,1628 年,浜田弥兵卫率领的日本贸易船只在为荷兰人扣留。

后来日本人也绑架了荷兰长官讷茨(Pieter Nugts),并封锁了荷兰人在日本的各项贸易,迫使荷兰人做出让步。

荷兰人占据后,他们疯狂地掠夺富庶的资源。

他们掠夺的主要物品是特产鹿皮、樟脑、槟榔、米和砂糖等。

与掠夺同时进行的是转口贸易,荷兰人把的米、砂糖、鹿皮和藤输往日本,甚至波斯;把从荷兰运来的金属、药材,从巴达维亚运来的香料、胡椒、琥珀、锡、铅、棉布、鸦片等,同时进行的是转口贸易,荷兰人把的米、砂糖、鹿皮和藤输往日本,甚至波斯;把从荷兰运来的金属、药材,从巴达维亚运来的香料、胡椒、琥珀、锡、铅、棉布、鸦片等,经由中国输往中国大陆;再把中国大陆的生丝、瓷器、丝织品、黄金等货物,经转口输往巴达维亚或欧洲地区。

荷兰人在转口贸易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1635 年以后,沿海处于稳定的状态,荷兰人与日本人的纠纷也得到缓解。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荷兰人开始向全岛扩。

首先他们征服大员附近和台南地区,讨伐麻豆等社并向南部扩。

1635 年11月,荷兰第四任长官普特曼(Hans Putmans)率领士兵 500 余人,分 7 队进军,占领麻豆村。

荷兰人抓获麻豆村 26人,交给新港人处死,挑动不同族群的矛盾,从中利用。

他们毁坏田园,焚烧房屋,迫使麻豆村头人与其签定和约,表示顺从。

接着,荷兰人又征伐了萧垅村、大武垅、小琉球。

嗣后下淡水、大木连,以及岛南端的琅峤等23村头人,都被迫到大员与荷兰人签约,表示臣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