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血液与气体直接接触完成氧合的同时进行 血液变温
经特制的祛泡装置后成为含氧丰富的动脉 血流入储血室
A
26
操作注意事项(一)
初次使用以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氧合器 使用前试水,确保变温装置无渗漏 注意发泡情况,不均匀,更换氧合器 血液滞留发泡板,又无气体通过,易造成
发泡板筛孔的堵塞 使用的安全时限为3小时
个开口的透明塑料室 三者依靠特殊技术紧密结合
A
16
Medtronic Biomedicus
A
17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 ,带动液体流动
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 由侧壁开口流出
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 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
A
67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氧合器的使用
1.膜式氧合器:
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根据温度和血PaO2 调节氧浓度; 根据PaCO2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 流量时, 停止通气/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 脉路抽血。
2.鼓泡式氧合器: 氧浓度100%,根据血气PaCO2、PaO2调节氧流量。
A
68
毒。
A
63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
控制性血液稀释方法:
转中预计HCT=(转前 HCTx血容量+库血HCTx库血量) /(血容量+预充总量)
HCT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 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
HCT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 液。
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
侧路 闭式回流室调整回流可通过调整高低来实

A
34
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三)
膜式氧合器的安全使用时限是6-8小时 无孔型膜肺更适用于长时间灌注 一旦发现膜肺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应及时更
换 串联鼓泡式氧合器或并联膜式氧合器
A
35
A
36
理想的体外循环管道
良好的透明度、弹性及可弯曲性、不易扭 结和压扁
A
64
转流前的检查核对工作
1.管道有无扭曲打折及气栓;气血及变温管道的进出方向, 左右心吸引方向。动脉管路各接口处匝带。 2.电源、泵、摇把、流量调节。 3.气源的检查:报警否;氧气管安装到位,排气孔开放,氧 气瓶到位。 4.变温水箱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5.预充液中加肝素。 6.ACT值在正常范围。 7.记录转前的MAP、CVP、temp.等参数。 8.与外科医生核对管道。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
1.掌握降温时机,需要保温的手术要及时保温 。有些手术需要在安放左心引流管后才能降 温。 2.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氧合器性能等 来确定血液降温的温度。
A
69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
根据病种及手术方法可将温度控制在下面几 个阶段:
1.浅低温:35~32℃ 一般适用于VSD、ASD、CABG; 2.中低温:32 ~ 28 ℃ 一般适用于VSD合并畸 形、BVR、AVR、MVR/MVP、CABG+换瓣; 3.深低温:24 ~ 20 ℃ 适合大血管手术、复杂先
的血液灌流 叶轮旋转速度越快,液体产生的离心力也越大
A
18
A
19
A
20
滚压泵与离心泵应用比较 优点
滚压泵
可重复使用 可弃部分价格便宜 流量易于表示 可根据病人体重大小 选择管道
离心泵
非阻闭型 创伤小可长时间辅助循环 气栓可能性小 减少预充量
A
21
滚压泵与离心泵应用比较 缺点
滚压泵
血液损伤与时间相关 泵管破裂可能脱颗粒 泵前负压,泵后正压 空气栓塞 避免长时间转流
3.根据手术术式决定体外循环的温度,稀释 度,灌注流量及灌注方法。
A
57
体外循环物品的安装
尽量减少接头的使用,避免加重血液破坏。
充CO2利于排除气体。 排气时泵转速大于100转/分。
对连接管道进行压力测试,观察有无渗漏。
A
58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预充及预充量:预充是指体外循环前,所有 管道、氧合器、动脉滤器等物品充盈液体排 除气体的过程。所需液体量为预充量。 2.静态预充和动态预充:在转流前,静止在储 血室内的最低液面——静态预充;转流中不 同的动脉流量维持动态平衡的液面于最低点 时的预充量——动态预充。
体外循环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李景文
A
1
A
2
体外循环概念:
把充分氧合过的血液切实的 输送到---全身(局部)循环停止 或灌注不足的组织器官,以确保受 累组织和器官足够的能量供给。
A
3
常规CPB
动脉路 静脉路 静脉储血罐 动脉滤器
膜肺 A
停跳液 变温器
左心 右心 停跳液泵
主泵/血泵 变温水箱 气源 4
特别是在终止体外循环前可能影响患者血 流动力学的稳定而出现“低心排”假象
A
39
动脉插管
A
40
静脉插管注意事项
插静脉插管不宜过深 将插管送入腔静脉后应尽快建立体外循环
,因为静脉插管使血液回流受阻,时间过 长将使血液动力学难以维持 左上腔静脉
A
41
腔静脉插管
A
42
右心房/下腔静脉二级管
注意不宜过深 亦可引起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良好的韧性、散裂率低 (内表面颗粒脱落少)
热力消毒耐受性好 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A
37
体外循环的基本管道
动脉泵管 静脉引流管 心外吸引管 心内吸引管
A
38
动脉插管
部位:升主动脉、股动脉及腋动脉等 升主动脉插管是最常用的 口径过细,灌注阻力增高,组织灌注不足
口径过粗,在升主动脉内占有位置过多, 影响心脏收缩时血液的输出
1.动脉插管易出现的问题: ①型号选择不当,过粗或过细,影响血压或泵压过高; ②插管位置、方向不当,管道扭曲,造成灌注压低,泵压高。 预防及处理:选择弹性好、内径合适的插管,插管和动脉供 血管道连接后,注意管道的位置,以防扭曲、打折。若转中 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给予脑保护措施。 2.静脉插管易出现的问题: 型号选择不当; 位置不当,过深,脱出。 转中测静脉压应为负值或零,若发现引流不畅或病人颜面发 绀应及时告知外科医生调整。
围绕固定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离心力的 作用有向圆的切线方向运动的倾向。
正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了离心泵。 离心泵设计为非闭塞型和后负荷依赖性
A
14
离心泵
1976年市场化 几种不同设计
*叶片形 *圆锥形 *直槽式
A
15
离心泵的结构
离心泵驱动泵头、离心杯 离心杯包括内置磁铁、锥体形叶轮和有两
A
48
A
49
辅助装置
氧饱和度仪 空气氧气混合器 液面报警装置 气泡报警装置 压力报警装置
A
50
氧饱和度仪
A
51
空气氧气混合器
A
52
液面及压力报警
A
53
二、体外循环管理
A
54
术前准备
1.了解病情:访视病人,阅读病例。 2.了解手术术式。 3.物品准备:根据手术需要准备体外循环
用品;预充液;药品等。
A
55
病情评估
危险因素包括:
1.左心功能不全,LVEF<30%; 2.心衰; 3.年龄>65岁; 4.急诊; 5.再次手术; 6.肺高压,严重心率失常,脏器功能不全,恶液
质; 7.复杂畸形
A
56
根据病情制定转流计划
1.物品准备:氧合器,循环管路,微栓滤器, 插管。
2.预充液及药品的准备:血、血浆、白蛋白、 甘露醇、甲基等。
A
27
操作注意事项(二)
体外循环不同阶段维持不同的血氧比 鼓泡肺必须用纯氧氧合 最大特点是血液和气体直接接触 麻醉药容易挥发,容易导致麻醉变浅
A
28
A
29
膜式氧合器
血液和气体不直接接触,通过特制的薄膜 完成气体交换的人工氧合装置,亦称膜肺
与鼓泡式氧合器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良好的气体交换能力 *对血液的损害小 *减少栓塞的发生 *长时间循环支持
一、体外循环装置
A
5
滚压泵
滚压泵需要将一段泵管置于弧形泵槽内, 泵旋转臂的设计要求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个 滚压头挤压泵管。
通过挤压充满血液的泵管,血液随泵头的 运动向前推进,从而形成持续血流。
A
6
理想血泵
可对抗高阻力,并能满足极低流量需求 对血液成份破坏尽可能小
血液接触面光滑、连续、无死腔、不污染 泵的永久部分
A
59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
预充液的种类: 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 复方氯化钠; 勃脉力; 代血浆类; 全血;血浆;红细胞悬液;白蛋白等。
A
60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血液稀释
血液稀释:是指外源性无血液体输入血管内 或因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容量增加, 血液中细胞浓度下降的状态。 血液稀释分类:轻度稀释HCT>30%;
A
30
膜肺的氧合结构
中空纤维增加了气体交换能力、减少了交 换面积
内走血外走气 ,不利于气体交换。血液属 于非牛顿流体 ,膜表面流动时会产生层流
外走血内走气 可解决层流问题,减少预充 量,充分氧合
A
31
膜肺的降温系统
绝大多数膜式氧合器采用血液先变温后氧 合的排列方法
也有变温氧合同时进行的膜肺在临床大量 应用
A
32
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一)
选择适当的膜式氧合器 使用前试水 调节通气量及氧浓度
通过氧浓度调节血液氧分压即氧合程度, 依靠气体流量调节二氧化碳分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