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系部:专业:学号:姓名:梧州市夜景图目录一、梧州简介 (3)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三、工业发展 (6)(一)园区发展成绩喜人 (6)(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7)四、农业发展 (7)五、旅游业的发展 (8)六、城市发展 (10)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0)八、本人对家乡的评价及对未来的展望 (12)九、参考文献 (12)梧州的发展一、梧州简介中国广西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它位于珠江上游,处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有着"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
梧州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和蒙山县,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6万。
梧州地处两广交界处,是广西的东大门,位于泛北部湾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圈交汇节点上,向东可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接受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辐射转移;向南可以承接西部的劳动力和资源产品的流动。
梧州素有"西南水上门户"之称,浔江、桂江汇于梧州市区为西江,"西江通五省,总汇在梧州"。
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
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近年来,在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紧抓住自治区“两区一带”和“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深入实施“东向”、“经济结构软化”和“赶超”三大战略,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全面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交通由广西末梢向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转变,工业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经济由起步阶段向快速成长阶段转变,综合实力提位进档,城市地位大幅提升,区域性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开创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截至2012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9年的454亿元增加到831亿元,年均增速达15.1%;财政收入由40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速达3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73亿元增加到1266亿元,年均增速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9年的330亿元增加到858亿元(原统计口径),年均增速达37.5%。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区前列。
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百色、崇左、肇庆、云浮等九个城市中,2012年梧州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四个指标总量均排在第4位,四个指标增速分别列第1位、第2位、第1位及第1位。
2013年上半年,梧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速排全区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74亿元(新口径),增长33.2%,增速排全区第三位;财政收入达63.9亿元,增长29.5%,增速排全区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9亿元,增长30.4%,增速排全区第二位。
在全国及广西全区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的环境中,梧州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
2、梧州市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定位梧州市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将梧州定位为“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两基地”。
“一带”是指西江经济带,梧州市要沿江实现率先发展;“两地”是指梧州与桂林、南宁、北海并为广西四大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一枢纽”是指梧州与南宁、柳州要规划建设国内(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园区”是指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广西唯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两基地”是指梧州老工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国家级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自治区对梧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广西“两区一带”和“双核”驱动战略中,明确要求梧州要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龙头和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努力把梧州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特色鲜明的山水宜居城市,打造广西亮丽东大门。
同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四个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梧州作为牵头城市带动梧州、玉林、贵港三市区域一体化发展,梧州苍海新区也与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并列为全区四大城市新区。
在两广一体化发展战略中,自治区大力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并要求梧州在粤桂合作中先行一步,加快与广东的交通对接。
《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中明确南宁为中心,柳州、梧州为两个副中心增长极,规划建设梧州特大城市,并将梧州打造成为西江经济带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根据国家、自治区赋予梧州的发展定位和要求,梧州市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发展战略定位为:“一中心、一枢纽、两区、三基地”,具体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国内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两广经济一体化先行区和粤桂合作机制创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区域性服务业示范基地。
梧州市将紧紧围绕该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各项战略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努力把梧州建设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加快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
三、工业发展1、园区发展成绩喜人广西梧州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省)级开发区,2006年被自治区定位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示范基地。
园区紧靠粤港澳地区,距广州、南宁也仅为三个多小时的车程。
经过梧州的南广高速铁路建成后,园区将进入南宁 2 小时经济圈,广州1小时经济圈。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3.77平方公里,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梧州工业园区旺甫工业区)和港口工业区组成。
在梧州市委、市政府和园区决策层审时度势、超前谋划下,经过八年的开发建设,梧州工业园区厚积薄发,成功打造出一流的创业平台。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至2012年,梧州工业园区成功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集生产、贸易、科研、旅游、居住、商业、服务等为一体的工业新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中工产业园区策划资料显示,园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项目的引进,目前入园项目达43个,合同投资额约35亿元。
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25个,前期工作4个。
在落户的项目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荒川松香生产、奥奇丽日化、中恒制药、中镇皮具制品、星达家电工业、春燕纺织基地等10个项目。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根据安排,工业新城年内计划新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七项、前期项目一项,年度计划投资6.1亿元,共完成平整土地2700亩、铺设给排水管长约70公里、建设道路长约34.8公里。
其中,总投资3500万元的龙圩至工业新城供水系统,计划今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工业新城横一路、横二路、纵二道路(一期)工程,计划2015年完成建设;计划投资7740万元的一期场地平整项目,今年计划完成平整场地2700亩;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项目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主要开展前期报批、报建及工程设计工作,将于2015年开工建设。
四、农业发展1、农业资源:梧州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50.81万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有139.5万人。
全市耕地面积142.9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10.72万亩,旱地面积23.04万亩。
农村有效灌溉面积105.4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7.44万亩。
梧州市种植业栽种的主要作物为水稻、荔枝、西瓜等。
其中,无公害优质西瓜、无公害优质蔬菜、沙头生态特迟熟荔枝、江口荔枝、迟熟椪柑、早熟软枝沙田柚以及香芋、粉葛等作物为本市的区域特色作物。
2、特色农业:从光秃秃的山坡,到满山披绿的砂糖橘;从零散小型的六堡茶加工厂,到上规模上档次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和布满街头巷尾的茶庄;从一间间小小的乡镇企业,到变身为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这都见证了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引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变化。
正是这些发展变化,培育了六堡茶、砂糖橘、八角香料等在全区、全国叫得响的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2005年以来,梧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52元。
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在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实验区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还专门针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以企业联动、专业村带动、销售队伍拉动、劳务输出驱动以及基础设施拉动等五大措施,促进全市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农民人均纯收入2879元。
五、旅游业的发展1、以“梧州古城”为理念,进一步整合龙母庙、骑楼城、白云山、四恩寺、珠山等景区,提升档次,丰富内涵,将其培育成市区核心旅游区。
充分挖掘鸳鸯江、玫瑰湖、八宝塘神秘浪漫的文化内涵,建设旅游婚假活动场所。
2.积极推进距市区1小时旅游圈内的南越山(圣文园)、体训基地、八宝塘、仙人湖、沧海公园、万秀茶花园、梦都美生态园、李济深故居、石表山、太平狮山等10个旅游景区的建设。
同时促进岑溪天龙顶旅游区、蒙山太平天国永安州活动旧址等距市区1小时旅游圈以外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
重点建设完善作为龙头旅游景区的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表山景区、骑楼城龙母庙景区。
3.努力促成以长洲水利枢纽和沿江岛屿、沿岸风光为主要内容的浔江群岛(百里画廊)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支撑“水都”理念的龙头景区和西江黄金水道上的标志性旅游区。
4.在抓住上述重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推进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建设,丰富我市的旅游产品。
工业旅游要培育宝石首饰、六堡茶、龟苓膏为游客认可的“梧州三宝”等旅游商品企业,重点扶持主要生产企业开发以“梧州三宝”为主的工业旅游项目。
农业旅游重点培育乡村旅游和医药产业,包括市区的玫瑰湖和长洲岛,市郊的夏郢农业观光走廊,苍梧县的六堡生态茶园、大坡农业观光带、沙头农业观光带和新地千亩中草药基地,岑溪市的阳光农业生态园和砂糖橘果园,藤县的塘步砂糖橘果园和道家村,蒙山县的桑蚕农业旅游点。
5.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依托主要旅游景区,集中力量发展一批旅游名镇(村)。
重点发展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表山为依托的藤县象棋镇道家村、以天龙顶山地公园为依托的岑溪市南渡镇吉太社区以及岑溪市樟木古镇、以李济深故居为依托的苍梧县大坡镇等为旅游名镇(村),将蒙山县城发展为融入大桂林旅游圈的休闲度假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