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山东省广饶市稻庄镇城市总体规划_2005-2020_
山东省广饶市稻庄镇城市总体规划_2005-2020_
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调配土地资源,提升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形成现代化的城镇 空间特色;北部片区土地储量相对充足,在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逐步缩小与南部片区的差距
③三纵:即是三条纵向交通干道。由西向东依次是惠安路、永安路、青垦路。 ④四横:即是四条横向交通干道。自北向南依次是石大路、宜安路 、广码路、乐安大街。 ⑤五带:即是五条滨水生态景观带。自北向南构成沿小清河、预备河、新淄河、老淄河以及织女河两侧的滨水生态景观带, 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景观品质。
护区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本区域内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农田、水资源、河湖岸线进行恢复性整 治。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城镇水源保护区,不得向河流湖泊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环境污染物。
②限建区:包括一般农田、果园、养殖基地、水网等农业生态用地、生态环境屏障区以及规划予以整合的农村居民点。本区 域内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镇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缩并。
二产业采取“接替”战略,即“接续”与“替代”战略:一方面在继续做强、做大、做优,提升现有四大支柱产业层次的基 础上,接续、拉伸产业链;另一方面,未雨绸缪,精心选择替代产业,实现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 16 条 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三产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第 17 条 空间发展战略
第 3 节 发展战略
第 13 条 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立足于“南工北农”产业发展格局,立足于大企业、大项目、大生产,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升层次”,加快推进农业
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 14 条 第一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着重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致农业。 第 15 条 第二产业发展战略
第五章 镇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 30 条 建设策略 规划将镇域内村庄的发展策略具体分为并入中心镇、集聚发展、控制发展和撤并型村庄四类。 (1) 并入中心镇型村庄 并入中心镇村庄的发展策略主要是通过迁并融入中心镇,作为中心镇建设用地的一部分。 (2) 集聚发展型村庄 集聚发展村庄的发展策略主要是集聚自身及周边村庄的农村人口,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的实施,使村庄建设用
第三章 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
第 21 条 人口规模 ① 镇域人口规模 规划期末(2020 年):镇域总人口为 6.2 万人。
② 中心区人口规模 规划期末(2020 年):中心区总人口为 4 万人。
第 22 条 城市用地规模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为 4.60km2,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 115m2/人。
(2)分项定位 ①产业布局合理、空间聚集有序的工业经济聚集区; ②主导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致农业发展区; ③功能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镇; ④整体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 ⑤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跨镇统筹、城乡共享的示范区; 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生态功能区。
第 2 节 发展模式及特点
第 11 条 发展模式 ①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人口的空间聚集。 ②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空间拓展要求,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农业特色化及规模化经营。 ③以工哺农,以城促乡,镇域统筹,共同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南部支援北部,促进南、北城乡共荣。
第 12 条 战略重点 ①“集中化”:即工业向园区集中,乡村居民点向城镇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建设。 ②“规模化”:即企业和服务性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③“网络化”:打造“城乡一体”的建设及管理体系。实现全镇产业、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社会管理及生态绿地建设在镇 区和乡村间的横向互通和纵向延伸。
第 24 条 镇域空间结构 稻庄镇镇域空间结构布局可以归纳为:“一心、两区、三纵、四横、五带”。 ①一心:即是一个城镇发展中心,即稻庄镇中心区。规划将强化稻庄中心区的行政办公、居住、商业、服务等功能,提升稻
庄城镇化水平。 ②两区:是指南部城镇综合发展区、北部高效农业发展区。南部片区承担全镇行政中心职能,在继续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
①西水工业园:北拓、西进。 ②中心区:东拓、南抑、西控、北进。 第 18 条 城乡统筹战略 ①加快建设发展新农村建设安置区。 ②改造“城中村”、“城边村”。 ③加强镇域北部公共设施建设。 第 19 条 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①提升区域统筹、城乡共享程度。 ②增加市政公用设施社会化服务水平。 ③加强镇域北部南北向、东西向的公路网建设,既便捷与镇域南部的交通联系,同时也沟通与周边乡、镇的交通联系。 第 20 条 生态建设战略 ①产业园区发展与镇区发展布局相协调。 ②结合“三网”绿化工程,协同区域生态网络建设。 ③保护绿色开敞区,治理织女河污染。
第 5 条 规划主要依据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广饶县“十一五”国民经济规划 稻庄镇“十一五”国民经济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用地 83.3km²。
第二章 发展战略
第 1 节 发展目标及定位
第 9 条 发展目标 以建设黄河三角洲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强镇为目标,以“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载体,立足“省内
知名,市内领先”,各项建设发展工作跨入省市一流行列。 第 10 条 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①县域最重要的工业经济聚集区; ②县域副中心城镇; ③全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④区域统筹、城乡共建共享的示范区。
第 25 条 镇域空间管制目标 合理划分镇域发展的政策性分区或建设控制性分区,并提出相应空间管制措施,促进规划区内村镇整体协调发展,形成良好
的城镇形态和生活空间,引导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 26 条 镇域空间管制分区原则 ①生态原则; ②用地紧凑集约型原则; ③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原则。
第 27 条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根据空间管制分区原则,在镇域空间内分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三类管制分区。 ①禁建区:包括主要河流水系如织女河、小清河、预备河、主要道路如东青高速和高压架空线两侧的防护绿地,自然生态保
第 3 条 规划指导思想 ① 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② 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经济的规划。。 ③ 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绿色的规划。 ④ 以人们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公平公正的规划。 ⑤ 加大公众参与,体现公共政策的规划。 ⑥ 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
第 4 条 规划原则 ① 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③ 以人为本原则 ④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⑤ 长期性、整体性与地域性原则 ⑥ 动态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村镇体系规划一览表
现状 村名
石家 稻一 稻二 稻三 王口 南禹口
人口 412 1058 1229 1313 581 186
策略
发展类型
迁并去向
集聚发展
并入中心镇
集聚发展
并入中心镇
集聚发展
并入中心镇
集聚发展
并入中心镇
撤并
并入中心镇
撤并
并入中心镇
规划
等级
总人口
北禹口 冯口 孙家 徐楼 徐湾 东大 西大 徐家 南城口 北城口 东朱营 西朱营 庞家 邢家 孙庄 北陈官 宋店 鞠刘 西杜 高湾 淄河店 皂李 庞项 东水磨 东杜 闫口 段一 段二 段三 长行 岔河 东袁 叶家 高庙村 灰堆 马楼村 项家 王家 陈家 高家 任家 三合 新河 高柳 陈坡
地也逐步集中,同时完善村庄生产生活的各种功能设施,成为周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 (3) 控制发展型村庄 控制发展村庄的发展策略主要是有控制的发展,控制人口的数量以及大规模的新建设,设施的配置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 (4) 撤并型村庄 撤并村庄的发展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在人口逐步迁移至中心镇、一般集镇或中心村之后逐渐消亡,原村庄建设用地可作为流
广饶县稻庄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实现稻庄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建设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
规划。
第2条 本规划是《稻庄镇总体规划(2005-2020 年)》的调整规划,是指导稻庄镇城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在城乡规划区范围内的一
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规定。
280 392 512 658 439 330 302 156 215 670 850 1198 223 211 568 243 450 385 406 430 915 911 1556 632 560 827 587 430 535 412 160 147 504 456 613 577 805 1102 1029 1025 825 298 416 1312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