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宠物俨然已成为许多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员,宠物与人们之间各种的亲密行为更是数不胜数。

因此,宠物疾病更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又以狂犬病最为常见!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

人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

潜伏期长短不同,视被咬伤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咬伤程度和感染病毒剂量而异。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

狂犬病发作之后无法治愈,要提前预防,积极防控。

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 当咬人时, 病毒侵入伤口而感染,在周围组织中繁殖, 到一定程度, 就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

当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 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 在24 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侵犯许多部位的神经原。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发病初期, 常出现头疼、不安, 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

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温高达37.5~38℃。

患者的性格或行为发生改变, 如情绪低落, 抑郁和不安, 有的易发怒。

被咬伤的部位发红, 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 有肿胀, 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骚痒。

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 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

此期一般为1~3 天, 有时可达7 天。

2、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 可出现狂犬病具有的独特症状, 如恐
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

病人想饮水时, 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 呼吸困难, 十分痛苦。

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 甚至想到水, 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 所以又称“恐水病”。

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 导致呼吸困难。

病人皮肤出现发绀现象, 可见瞳孔散大。

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 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 病人时时出现狂躁
行为。

由于交感神经兴奋, 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 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 很快即出现脱水, 体温高达39~40℃。

此期一般为1~3 天。

3、麻痹期。

病人渡过狂躁期转狂躁为安静, 痉挛逐渐停止, 反
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 一般家人常以为病情好转, 实际很快出现脑
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 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此期较短, 一般为15~20 小时。

四、病变和诊断
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 一般不易诊断。

诊断时要询问有无咬伤史, 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

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 则不难诊断。

在诊断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1、狂犬恐怖症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
人发作的人。

这种人对狂犬病十分恐怖, 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而产生精神恐怖症状。

但这种病人不发烧, 遇水咽喉肌肉不痉挛, 没有恐水现象。

2、破伤风两者的症状有相似处, 但破伤风潜伏期短, 为6~14 天,有外伤史。

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及长时间的强直性全
身痉挛等典型症状。

而狂犬病以局部痉挛为主, 持续时间也短。

3、脑膜炎、脑炎常易与狂犬病前期的症状相混淆, 但无咬伤史, 精神状态出现迟钝、嗜睡、昏迷及惊厥等, 与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状不同。

此外, 狂犬病还应与脊髓灰质炎、中枢神经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区别。

五、防治方法
1、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

预防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其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2、从思想上必须认识到狂犬病防控工作中兽医防疫工作的核心、主导作用。

建立以畜牧兽医防疫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防疫体制。

3、经常性的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进行妥善处理。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特别要教育孩子, 尤其要看管好幼儿, 不要与狗和其他小动物接触。

做到养犬必免疫,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

只有控制好犬、猫,控制住农村的发病,我国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才能得到根本的好转。

5、人被患有狂犬病或可疑的犬咬伤后,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一洗、二挤、三消毒”,即:及时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min),然后尽可能的挤压伤口,排空,挤净,最后用碘酒、75%
酒精、紫外线或碱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
接种狂犬疫苗。

伤口较深且离头部较近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毒血清,有条件时也可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被狂犬咬伤的家畜一般予以捕杀,以免危害于人。

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剥皮吃肉, 防止剥皮或刀切过程中刺伤手或干裂的手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而被感染发病。

6、着力提高公民意识,完善养宠物法规目前,养宠物狗猫已成为大陆地区的一种时尚,相关部门应制订或完善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并严格管理。

①大力倡导高雅文明养宠物狗猫,注意公德卫生;
②立法限制数量、体型和活动范围以及公共卫生与责任;
③严格实施两证(准养证、免疫证) 与挂牌规定;
④坚持收捕无证(牌) 野犬和无主牵带的流浪犬;
⑤对宠物狗猫的管理应落实到街道与物业管理及执业兽医,其职责应在法规中明确;
⑥严格实施宠物兽医执业认证制。

7、正确使用抗血清:抗血清与狂犬苗同时使用;尽量多用于伤口浸润注射;不得增多剂量;只能一次,不应多次注射;不应提早于疫苗注射;可以在疫苗注射7d后注射。

因此,为了人们与宠物的健康安全,宠物必须强制性接受狂犬疫苗免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