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洪灾害预防预案

山洪灾害预防预案

海树政发[2010] 41号树台乡xx灾害防御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乡防汛工作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等。

3、编制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3)落实主管领导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乡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

二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1、河流分布情况树台乡区域内主要分布有红井、相桐和二百户的山洪沟道。

流域面积7.9平方公里,对树台乡条子沟、李会川、堡子台、阴洼沟、石沟5个自然村造成较大威胁。

2、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与水土流失等情况该区的山貌呈前倾斜状态,在树台过境小红公路一带,地势南高北低,纵坡大,沟壑多。

河道坡度减缓,床面宽阔,形成漫滩。

由于受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植被覆盖度低和降水集中、夏秋洪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根据调查,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干旱,加之放牧和人为乱砍滥伐树木所造成,使整个水源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二)经济社会情况1、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本区域内有红井、二百户、相桐、韩庄、树台、大嘴6个行政村3640户182273人。

2、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情况。

区域内土地总面积312km,耕地面积171128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草牧业为辅,农业种植以小麦、马铃薯为主,近年来由于产业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007年全乡人均收入1920元。

3、xx灾害防御现状目前,已成立防汛抢险领导机构,且编制了有关防灾预案,各村也分别成立了抢险小组。

近年来,为进一步减轻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流域内大力开展了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3.2存在问题1、由于防洪工程数量少,规划标准低,工程不配套,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已不能适应国民生产发展对防洪要求的需要,一遇山洪,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2、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人类重用轻养,植2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泥土随水入河淤积水库,缩短水库寿命,减少调蓄库容,威胁水库安全运行。

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3、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危险区的划分1、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山谷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

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2、危险区根据本区域以往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及人员分布情况,堡洼、灰条沟、李会川、井儿沟、王坡、宋堡、浪塘、条子沟等6个村庄划分为危险区。

3、危险区基本情况危险区共有2485户,13670人,土地面积2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68亩。

危险区群众大都居住在陡坡、低洼地带,每遇暴雨,山洪暴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

四组织指挥体系1、树台乡xx灾害防御组织指挥机构树台乡设防汛抢险办公室一个,办公室设在乡政府,成立了防汛抢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组织辖区内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防汛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

乡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青壮年村民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

每个村、组均确定1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

领导小组机构如下:组长:xx(树台乡党委书记)副组长:xx鹏飞(树台乡乡长)成员:田术xx彦贵xxxxxxxxxxxx调度组:xx(组长)xx监测组:xx(组长)xx信息组:xxxx(组长)xx转移组:xx(组长)xx保障组:xx(组长)xx全体乡干部积极配合以上各小组开展工作。

应急抢险队:xx(队长)第一小组:张荣(组长)由树台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二小组:张守成(组长)由韩庄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三小组:李忠贵(组长)由龚湾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四小组:丁玉忠(组长)由相桐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五小组:李进仁(组长)由新庄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六小组:何海江(组长)由二百户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七小组:王彦海(组长)由红井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八小组:马青山(组长)由浪塘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四小组:田风明(组长)由大嘴村抽调人员组成每组人员不少于30人。

派出所、水管所、农科站、畜牧站、卫生院、计生站、学校等各单位,在防汛抢险救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防汛抢险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统一行动。

2、村级xx灾害防御领导机构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组建一支抢险队伍,负责本行政村内山洪的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以保证本行政村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职责和分工(1)乡防汛领导机构工作职责树台乡防汛领导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和各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辖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村级xx灾害防御工作组的工作职责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以保证本行政村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组长职责:负责树台乡区域内防汛抢险全面工作。

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协助总指挥搞好区域内的防汛抢险日常工作,全面负责调度组工作。

监测组:负责辖区雨量,危险区溪沟水位,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监测。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汛、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领导小组的指挥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由乡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和青壮年村民为主的抢险队。

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各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险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鉴于上述各应急组人员每年可能有变动,规定每年4月上旬前将新的应急抢险队伍组建好,并登记造册。

4月中旬由乡政府组织进行一次实地集训演练。

此后,各应急组队员在紧急抢险时一切听从总调遣,奋勇投入到抢险地点进行抢险工作。

(4)责任人及联系方式防御山洪灾害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余成员,各工作组成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均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联系。

组长:(手机)副组长:(手机)办公室:五监测预警1、xx灾害临界雨量值确定根据本辖区内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分析确定区域内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一般情况下,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毫米,地面就会起水形成洪流,发生山洪灾害。

因此我们把每小时降雨量达到10毫米以上定为临界雨量值,要求监测组工作人员及时监测,准确上报。

2、xx灾害xx位临界值根据本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河水位情况,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当赵壁山水库下泄流量大于358秒立米时,下游区域就可能会形成洪水灾害。

3、实时监测各村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降雨、水位等信息进行监测,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要加强短期天气分析、水情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暴雨山洪灾害性天气,要及时报告,用最短的时间,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通知乡、村负责人。

以便及早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防范工作,争取抗洪工作的主动权。

各村、组联系电话为现用电话号码,一旦换号,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4、预报预警要及时通报暴雨、山洪实时监测信息,提前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地区群众。

加强重点山洪灾害多发区的现场监视。

督促落实监视人员和必要的手段,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警报,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

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落实群众避险方案和具体措施。

发现问题,及早转移有关人员,避免人员伤亡。

5、预警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后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6、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村责任人应引起重视。

当预报或发生的暴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即时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水库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7、预警方式我乡是一个山区农业乡,受山洪灾害影响的村庄均处于山大沟深处,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使,预警信号采用电话、语言、吹哨等进行预警。

根据我乡发生山洪灾害的强度分为三级预警,即:黄色为Ⅲ级,橙色为Ⅱ级,红色为Ⅰ级。

(1)黄色(Ⅲ级)警报:当24小时内降小到中雨,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来水流量有可能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防灾状态,发出黄色警报信号。

(2)橙色(Ⅱ级)警报:当24小时内有中到大雨发生,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的1-2倍,来水流量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紧急防灾状态,发出橙色警报信号。

(3)红色(Ⅰ级)警报:当24小时内有大雨或暴雨发生,预报降雨强度超过临界值的2倍,水流量超过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特别紧急防灾状态,发出红色警报信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