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2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2

纪元中学20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化学试卷原子量: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o 6027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Co 6027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质量数是60B 、质子数是60C 、中子数是33D 、电子数是272、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A .合金 B .半导体 C .催化剂 D .农药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32B.x+4C.x+8D.x+184、如果将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 C .第1列元素种类最多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B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C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6、短周期元素离子a A 2+、b B +、c C 3-、d D - 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 >b >d >cB .原子序数d >c >b >aC .离子半径c >d >b >aD .单质还原性a >b >d >c7、5、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7/1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Y>XB .Y 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都是气体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D .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W>X>Y8、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 1Kj ,破坏1mol 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 2Kj ,形成1mol 氯化氢气体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 3Kj ;则下列关系正确地是A .Q 1+Q 2>Q 3B .Q 1+Q 2<2Q 3C .Q 1+Q 2=2Q 3D .Q 1+Q 2>2Q 3 9、下列四种X 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 .10℃ 20mL 3mol/L 的X 溶液B .20℃ 30mL 2molL 的X 溶液C .20℃ 10mL 4mol/L 的X 溶液D .10℃ 10mL 2mol/L 的X 溶液10、当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达到平衡后,通18O 2气体后再次达到平衡时,18O 存在于 ( ) A .SO 3,O 2中 B . SO 2,SO 3中 C . SO 2,SO 3,O 2中 D . SO 2,O 2中11、已知反应X + Y = M +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1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怎样变化A .不变B .先变小后变大C .逐渐变大D .逐渐变小13、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了32.5g ③铜片上析出1g H 2④铜片上析出1molH 2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14、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 ,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 . 0.02 mol/(L •min) B . 1.8mol/(L •min) C . 1.2 mol/(L •min) D . 0.18 mol/(L •min) 15、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H 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

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A . ①④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 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 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两两相邻的5种元素如图所示.若B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 ,则5种元素的核电荷总数之和可能为①5a ;②5a +18;③5a +10;④X Y Z W5a+8.A.只有①,③B.只有①C.只有③D.全部2、a、b、c、d、e 是同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 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 >a ,c 和d 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 , e 为金属元素。

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 e 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aedcB、edabcC、abdceD、ebadc3.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A.v(O2)=0.01mol/(L•s)B.v(NO)=0.08mol/(L•s)C.v(H2O)=0.003mol/(L•s)D.v(NH3)=0.002mol/(L•s)4.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5、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二、填空题(共40分)1.下列各项反应速度的差异,分别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1)硫在O2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2)卤化银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3)MnO2加入双氧化水中反应更剧烈;(4)同质量的铁片和铁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后者先反应完;(5)镁粉在冷水中反应仅有微量气泡逸出,但加热时则有大量气泡产生2、原子序数为114号的稳定同位素298114X预测。

(1)114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族,为元素(“金属”、“非金属”)。

(2)其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分别是、、(用含X的式子表示),并估计后者为性(“酸”、“碱”、“两”)。

主族周期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2 ①②③3 ④⑤⑥⑦⑧4 ⑨⑩(1) (1分)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

(2) (3分)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3)(3分)最高价氧化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 ____;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4)在④~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是;(5)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6分)盐酸与锌片反应时,若加入可溶性的固态醋酸铜[(CH3OOO)2Cu],将产生两种影响氢气生成速率的因素。

其一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减慢氢气生成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如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硫酸铜溶液。

(1)(4分)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2)(4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2)实验用品:仪器:①砂纸②③④⑤试管夹、试管架⑥滤纸⑦镊子⑧小刀⑨玻璃片⑩锥形瓶(100mL)等;药品:钠、镁条、铝条、2mol/L的盐酸、AlCl3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和有关离子方程式)(4)实验结论:。

(5)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