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1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8页)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请将答题卡及第Ⅱ卷密封线内有关项目填、涂清楚。

3.第1卷选择题各小题的答案请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

5 Na :23 Mg :24第1卷 (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51分)1.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A .氯、溴、碘B .钠、镁、铝 c .烧碱、氢气 D .食盐、淡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订了第一张科学的元素周期表B .短周期中包含了18种原子C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D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4.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面关于氢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D20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8 B .NH ,的结构式为H —N —HH C .羟基的电子式: 2H S HFD .热稳定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B .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 .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D .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B .4CCl 、苯均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C .乙醇、乙酸均可发生取代反应D .多糖、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7.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8.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中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 f D .两烧杯中均发生了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过程9.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 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燃烧 ④加聚反应 ⑤取代反应 ⑥与23a CO N 溶液反应放出2CO A .只右①②③⑥ B .只有①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10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 .催化剂25V O ,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 .将2mol 2SO 与2mol 2O 放人密闭容器中,最终生成2mol 3SOC .在12t t 、时刻,2SO (g)的浓度分别是12C C 、,则时间间隔12t t -内,2SO (g)消耗的平均速率为 则2SO 的能量一定大于3SO 的能量D.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1.下列除杂选用的试剂和方法不完全正确的是12.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与Y ,X 与Z 分别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两种常见气体2WX 和WX ,Y 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2WX 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已满足8电子结构B .2WX 、2ZX 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Y<ZD .乙醇、乙酸、葡萄糖、油脂中均含W 、X 两种元素1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A 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 .L 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C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绝对值与它的族序数一定相等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4.能够说明(HI 为无色气体)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 H-I 键形成B .v 正 (H2)= v 逆 (HI)时的状态C .恒温恒容时,反应混合物总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D .恒温恒容时,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15.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10-羟基喜树碱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10-羟基喜树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 该物质属于有机物B .该物质不属于烃C .该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2CO 和2H OD .该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16.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2CO 和2H O 则该物质一定是烃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D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B .煤的于馏属于化学变化C .乙酸和葡萄糖的分子式都符合n 2m (H O)C ,所以二者互为同系物临沂市高一下学期模块考试化 学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9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包括两小题。

共22分)18.(11分)“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2CO 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

因此,控制和治理2CO 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2CO 浓度的有 (填字母)。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植物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 .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e .采用节能技术,尽可能地降低含碳燃料的用量(2)将2CO 转化为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2CO 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填字母)(3)该题“第(2)问”中的一种有机物能与23a CO N 溶液反应放出2CO 该有机物所含的官能团是 (写名称),写出该有机物与23a CO N ,溶液反应放出2CO 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

有人根据液态2CO 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2CO 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少大气中2CO 的浓度。

为使2CO 液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 .减压、升温b .增压、升温c .减压、降温d .增压、降温 19.(11分)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

(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于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2)已知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口与氯元素相邻且属同一周期,元素b 也与氯元素相邻且属于同一主族,那么比较元素a 、b 以及氯元素三者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的顺序由低到高b .原子半径按的顺序由大到小c .卤化氢的稳定性按的顺序由强到弱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的顺序由难变易e .最外层电子数按的顺序由少到多(4)碘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互为同位素b .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c .从海带中提取I 2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d .提纯含泥沙的粗碘可用升华法 三、(本题包括两小题。

共17分) 20.(8分)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 (填“正极”或“负极”)。

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2+CU 外,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

(3)Mn 是一种有重要用途的金属,工业上常通过铝热反应冶炼,写出2n M O 与A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引发铝热反应的物旗有 。

21.(9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

.下表所列是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予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已知铍的原子半径为0.089nm)。

(1)用元素符号将B 、E 两元素标在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上(以下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2)写出A 、D 两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

(3)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制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4)上述5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酸是 (填化学式)。

(5)C 、E 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是 (填化学式)。

四、(本题共10分)22.(10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该题坐标图上画出X、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中已画出Y,用铅笔作图,并在你画出的曲线末端明确标出“x”或“z”)t/min X/mol Y/mool Z/mol0 1.00 1.00 0.00l 0.90 0.80 0.203 0.75 0.50 0.505 0.65 0.30 0.709 0.55 0.10 0.9010 0.55 0.10 0.9014 0.55 0.10 0.90(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列式并计算该反应在O-5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4)该反应在第分钟(min)时达到平衡状态;(5)若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加,下列措施一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lmolx:和2mol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