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高一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60分)1. (3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开学考) 下列仪器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A . 试管B . 蒸发皿C . 容量瓶D . 烧瓶2. (3分) (2018高一上·招远月考)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的产物都一样B . 钠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C . 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 . Na2O2与H2O反应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2产生3. (3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 . SO2和CO2都能和碱溶液反应,均属于酸性氧化物B . 醋酸、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氧化物C . 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浓硫酸均属于纯净物D .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4. (3分) (2017高一上·淮安期中) 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B . 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C . 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D .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5. (3分) (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向30mL 1mol•L﹣1盐酸中加入20mL 1mol•L﹣1 的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H+ 物质的量浓度为(设稀溶液相混合后总体积为原溶液体积之和)()A . 0.2mol•L﹣1B . 1mol•L﹣1C . 0.5mol•L﹣1D . 0.6mol•L﹣16. (3分) (2019高三上·拜泉月考)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 AB . BC . CD . D7. (3分) (2016高一下·临川期中)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 硬铝B . 黄铜C . 钢铁D . 金箔8. (3分) (2019高一上·惠州期末) 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A . NaOH溶液B . 铁片C . KSCN溶液D . 石蕊溶液9. (3分)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①活性炭②新制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A . ①②④B . ②③⑤C . ②④⑤⑥D . ③④⑥10. (3分) (2016高一上·武汉期中) 在一定条件下,PbO2 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 ,则与5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 . 7.5molB . 1.5molC . 3molD . 3.25mol11. (3分) (2016高一上·桂林期中) 根据以下几个反应:判断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Cl2+2KI═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I2+SO2+2H2O═H2SO4+2HI.A . I﹣>Fe2+>SO2>Cl﹣B . SO2>Fe2+>I﹣>Cl﹣C . SO2>I﹣>Fe2+>Cl﹣D . Fe2+>I﹣>Cl﹣>SO212. (3分)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无明显反应发生.但加入某盐后,发现铜粉质量逐渐减少,该盐是()A . FeSO4B . ZnSO4C . KNO3D . NaCl13. (3分) (2017高一上·荆州期末) 下列物质或溶液不能与CO2和 SO2反应的是()A . Na2O2B . CaCl2溶液C . Na2SiO3溶液D . Na2CO3溶液14. (3分)现有三组液体: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体②35%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 分液、蒸馏、萃取B . 萃取、蒸馏、分液C . 分液、萃取、蒸馏D . 蒸馏、萃取、分液15. (3分)从反应结果分析,下列关于“反应先后顺序”的评价中正确的是()A . 向物质的量比为1:1的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NaOH先发生反应B . 向体积比为1:1的SO2和CO2混合气体中加入少量氨水,CO2先发生反应C . 向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Fe粉,Cu2+先被还原D .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NH4+先发生反应16. (3分) (2019高一下·白城月考)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 NH4+ 、Fe3+ 、SO42-、Cl-B . CO32-、PO43-、K+ 、Na+C . HPO42-、 Na+ 、 HSO3-、K+D . Na+ 、SO42-、NO3-、Cl-17. (3分) (2015高一上·上饶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变成红色的是()A . 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B . 铁屑和氯化铜溶液C . 铁屑和过量稀硫酸D . 过量铁屑和氯化铁溶液18. (3分) (2016高一下·长春期中) 氢氧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船,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冷凝后可作为航天员的饮用水,其电极反应如下:①2H2+4OH﹣﹣4e﹣=4H2O,②O2+2H2O+4e﹣=4OH﹣当得到1.8L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A . 1.8molB . 3.6molC . 100molD . 200mol19. (3分) (2018高一上·宝坻期末)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AlCl3溶液与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B . 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酸化的双氧水:2Fe2++2H++H2O2=2Fe3++2H2OC . 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SiO2+OH-=SiO32-+H2OD .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HCO3-+OH-=CO32-+H2O20. (3分) (2018高二下·吉林开学考)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B . 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C . 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D .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A二、填空题 (共2题;共23分)21. (11分) (2016高一上·株洲期中)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硫酸试剂瓶的标签,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2)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2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的稀硫酸,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硫酸进行配制.(3)为配制(2)中的稀硫酸,下列可供选用的仪器中,一定用到的是________(填编号),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①玻璃棒;②胶头滴管;③量筒;④药匙;⑤圆底烧瓶;⑥天平;⑦烧杯;⑧普通漏斗(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导致配制的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定容时俯视观察②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③浓硫酸在烧杯中加水稀释后,未冷却就向容量瓶中转移④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22. (12分)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①________②有氧气生成.(2)Na2O2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3)1.56g过氧化钠粉末跟水反应,理论上能产生________ L(标准状况下)氧气.(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实验结论.验证第①条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17分)23. (17分)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进行实验:(1) 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4)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5)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Cu2S.产生Cu2S的反应为aCu+bH2SO4 cCu2S+dCuSO4+e H2O,则a:b=________(6)为进一步探究该黑色物质的成分,经查阅相关文献获得下列资料.资料1:硫酸/mol•L﹣1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14Cu 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资料2: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CuS、Cu7S4中的一种或几种.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如下结论中正确是.A . 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B . 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C . 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15mol/LD . 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填空题 (共2题;共23分)21-1、21-2、21-3、21-4、22-1、三、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17分) 23-1、23-2、23-3、23-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