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盟商开大联考2024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下列试剂中,可以一次性将氢氧化钡、盐酸、碳酸钠三种溶液区别开来的试剂的是A.稀硫酸B.氯化钡溶液C.硝酸银溶液D.稀硝酸2、取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A.1:1 B.1:2 C.1:3 D.3:23、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A.玛瑙B.水晶C.硅胶D.硅石4、铝比铁活泼,但在空气中铁制品更易被锈蚀,其原因是()A.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B.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的大5、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Na与O2B.NaOH溶液与CO2C.Na2O2与CO2D.AlCl3溶液与NaOH溶液6、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N、O、F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D.Na、K、Rb金属性依次增强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AB .BC .CD .D8、有一瓶可能部分被氧化的Na 2SO 3溶液,某同学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 (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下述有关此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a 2SO 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 .加入 Ba (NO 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 4C .加足量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 4D .此实验能确定Na 2SO 3是否部分被氧化 9、下列关于某些离子的检验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能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O 32-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 42-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 溶液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一定有NH 4+ D.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10、工业上仅以食盐和水为原料,不能得到的产品是 A .烧碱B .NaClO 溶液C .盐酸D .氮肥NH 4Cl 11、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时,可选用的溶液是 A .盐酸B .硫酸镁C .稀硫酸D .氢氧化钠溶液12、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3、在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颜色一定不褪色的是() A.HCl气体B.CuCl2溶液C.K2CO3溶液D.CO2气体14、下列电离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COOH=CH3COO﹣+H+B.NaOH=Na++OH﹣C.H2SO4=H++SO42﹣D.KClO3=K++Cl﹣+3O2﹣15、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A.Na和H2O B.Ca(OH)2溶液和NaCl溶液C.Na2O2和H2O D.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16、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A.氟气通入水中B.氯气通入水中C.二氧化氮溶于水D.钠与水反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猜想自来水中可能含有大量Cu2+、Ca2+、Mg2+和某些阴离子,从而进行了三组实验:①取适量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过滤后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适量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AgNO3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以下问题:(1)不用做实验就可排除的离子是_____。
(2)通过实验可初步确定自来水中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大量Ca2+、Mg2+;判断依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__________。
(3)自来水中所含阴离子可以确定有______,理由是_____。
(4)确定实验②中滴加的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检验方法是______。
1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CaCl2、CuSO4、Na2CO3,将固体放入水中,经搅拌后变为无色溶液;在溶液里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放出,由此推断:(1)原固体肯定有___。
(2)原固体肯定不存在___。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___。
19、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 的溶液。
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
分别取 2 mL 此溶液于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已知由金属钠制得氧化钠,可用多种方法:a.4Na+O2===2Na2O,b.4Na+CO2===2Na2O+C,c.2NaNO2+6Na===4Na2O +N2↑。
①在上述三种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c中NaNO2作________剂,当有1 mol NaNO2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注:Na2O2可以与H2O、CO2反应):①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③装置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钠是一种非常活泼、具有广泛应用的金属。
(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钠在反应中容易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金属钠非常活泼,通常保存在________里,以隔绝空气。
(3)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NaN3可由金属钠生产。
某汽车安全气囊内含NaN3、Fe2O3和NaHCO3等物质。
ⅰ.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引发NaN3分解2NaN3 = 2Na + 3N2,从而为气囊充气。
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ⅱ.产生的Na立即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2O,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ⅲ.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释放的热量。
NaHCO3起冷却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ⅳ.一个安全气囊通常装有50 g NaN3,其完全分解所释放的N2为_______mol。
(4)工业通过电解NaCl生产金属钠:2NaCl(熔融)2Na+Cl2,过程如下:已知:电解时需要将NaCl加热至熔融状态。
NaCl的熔点为801℃,为降低能耗,通常加入CaCl2从而把熔点降至约580℃。
①把NaCl固体加热至熔融状态,目的是________。
②电解时,要避免产生的Na与Cl2接触而重新生成NaCl。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________。
③粗钠中含有少量杂质Ca,过程Ⅱ除去C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④过程Ⅰ中,CaCl2能发生像NaCl那样的电解反应而被消耗。
但在过程Ⅰ中CaCl2却不断地被重新生成,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题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题目详解】A 、硫酸和氢氧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和盐酸不反应,和碳酸钠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 正确;B 、氯化钡和氢氧化钡、盐酸不会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B 错误;C 、硝酸银和三种溶液混合都能产生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 错误;D 、硝酸和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而和氢氧化钡、盐酸混合没有现象,不能鉴别,故D 错误; 答案选A 。
【题目点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A 【解题分析】Al 与HCl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 3+3H 2↑、2Al+2H 2O+2NaOH=2NaAlO 2+3H 2↑,根据方程式可知:当酸、碱均过量时,金属铝完全反应,等物质的量的铝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mm VM V ,可知Al 的物质的量相等,其质量相等;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在相同条件下其体积也相等,因此取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1,故合理选项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