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氏教学模式

蒙氏教学模式

蒙氏教育教学模式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

1913 年~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

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 多所。

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反对填鸭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

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

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只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

“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

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蒙氏教育的原则:以儿童为主——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

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

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

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蒙氏教育的价值: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

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

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

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

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

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

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

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

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

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

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

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

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

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

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

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环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具体实践蒙台梭利博士重视环境,她认为教育应当是教师、儿童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

教师必须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实践中,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主要体现在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两方面。

一、物质环境创设创设“有准备的环境”,首先要有符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物质环境,蒙台梭利教育中物质环境因素有如下特点:(一)教室基本设施蒙台梭利博士强调,教室设备及布局要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她对教室环境的创设细致周密。

教室不仅应该具有保护性,而且应该成为“心理建筑”,它的价值不完全依赖于它的尺寸和颜色,而是依赖于为儿童提供使用的物体。

她并不强求教室设备的华贵,认为儿童完全可以通过细心支配自己的行为来克服设备上的不足,她认为“设备的简陋和不完善,往往有助于学生动作的敏捷和灵巧”。

在“儿童之家”,她首先取消了课桌、长凳和固定的椅子,取而代之的是轻便美观、便于搬动、利于健康的小桌椅。

盟洗架、生活用品、橱柜、鱼缸、玩具、黑板等设备,均要求其大小高低符合儿童的特点,放在儿童随手可及的地方。

甚至是墙上的一幅挂画,也要是精选的优美图画,构图简单却能引起儿童兴趣,唤起儿童情感。

在罗马的“儿童之家”里,所挂的其中一幅画就是拉斐尔的《圣母像》,而这幅画也被蒙台梭利博士选为“儿童之家”的象征。

具体说来,蒙台梭利教室的基本设施包括:高度适中的个人用桌子,桌面各边画2厘米的警戒白线,以免教具掉落地上;大小适中的半圆形或梯形小组用桌;适合儿童高度的椅子,可以让儿童自由搬动;橱柜若干放在活动室的各个区域,分门别类摆放教具;整理柜若干,用于存放补充教具的用品及儿童的用品;一块大黑板,若干小黑板;若干工作毯,尺寸可以有弹性,材料要求无花纹,色泽高雅,而且卷起搬运、打开后边缘也不会翘起不平;几处挂钩用于悬挂一些日常生活练习的用具;最后在距离四周墙壁100~150厘米的地板上画一条椭圆形的蒙台梭利线,可让儿童做线上练习,也可作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区域控制之用。

(二)教学区的布置1.日常生活区的布置日常生活区的工作大多在桌上进行操作,因此,桌子的设置较其他区域多。

同时,为保证儿童的使用空间,每张桌子的人员控制在两人左右,椅子作为错误控制。

日常生活区的工作常常需要用水,因此,此区域宜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

同时也较潮湿,注意选择在通风处及有阳光的地方,还要选择较接近门口处,以吸引儿童进入教室工作。

此外,设置点心桌和清扫用具,供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练习。

2.感官区的布置感官教具大多在地毯上操作,因此,桌子的分配较少。

许多感官活动与数学活动相联系,因此,感官区尽量接近数学区,而且此区域一般不会设置在教室出入口,以免干扰儿童工作。

此外,感官活动会发出声音,所以,感官区应该避免和阅读区等安静区相邻。

3.数学区的布置许多数学活动与感官活动相联系,因此,数学区尽量安排接近感官区。

数学教具大多较复杂,在地毯上操作的工作较多,因此,工作毯的分配较多。

此外,数学教具的零件较多,要加强管理,用矮柜隔出半开放空间,避免与其他教具相混。

放置身高器、体重器、温度计、时钟、生日卡等与数字有关的器具。

4.语言区的布置语言区的工作需要安静的环境,因此,宜安排在较僻静的角落,远离感官区等声音较大的教学区。

而且环境宜选择光线充足、柔和的地方,便于儿童阅读和书写。

还要尽可能接近窗台,光线明亮,以增加舒适感。

此外,还需提供软靠垫、盆栽植物等,营造静谧的气氛,并作为儿童暂时的私人天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