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台梭利_教学ppt1

蒙台梭利_教学ppt1


二、生平
出生 十三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 十六岁( 1886 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 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 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 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 早期教育
三、贡献
• 蒙特梭利在担任助理医生期间( 18961898),主要是治疗智障儿童。
10、合作/竞争
• 在蒙台梭利学校里,当儿童单独或在小组 中进行各种学习工作时,他们可以相互轻 声讲话或与老师沟通。一个儿童可以邀请 另外一个儿童一起进行同一项活动。通常, 当某个掌握了某项活动的技巧时,他会去 “教”其他儿童,蒙台梭利博士称这种现 象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 蒙氏的竞争理念:鼓励孩子纵向竞争而不 是横向竞争,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竞争,不 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创新自我。
3、有准备的环境
• 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异于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成人欣赏环境,可以记住它、回想它,但 是儿童却吸收了它。儿童不仅记住了所看 到的东西,而且内化为心智的一部分。在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会引起学习者兴趣的 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自由地与环境相 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因此蒙台 梭利博士曾经表示,她的教育方式也可以 称为“环境教育”。她相信孩子与生具有 自我构建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必须透过环 境加以实现。
7岁到青春 期及之后
教育人类学 、 教育之重建
开发人类的潜能 、 和平教育
其他
五、教育理念和思想
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 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 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
1、使人成为人 2、自发性的智能 3、人的创造性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5、有准备的环境 6、给孩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
敏感期
8、奖惩无用
• 为了避免干扰儿童的选择自由,在蒙台梭 利教室里不提倡人为引诱性的各种比赛、 物质奖赏或惩罚。蒙台梭利认为,奖赏与 惩罚在精神上是“奴役”人的工具,会诱 使儿童勉强去做非自然的努力,会妨碍孩 子们的自然发展。教育不应该使人屈服压 力。
9、混龄教育
• 每个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即使是年龄 相近的孩子,敏感期及接受能力也是不同, 并不适于用统一的教学指标。蒙氏教室里 准备的学习材料由简到难,跨度3年左右。 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老师根据 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度的引导,每 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儿童向 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而有效, 模仿及合作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 抑。这里没有竞争关系,而是互相帮助和 合作。
6、儿童喜欢重复
• 当儿童终于完成某项活动后,他可能会不 自觉地重复它。成人会觉得儿童在不必要 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其实 ,这是儿童成长 的需要,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不断 的重复练习进而某项能力趋于完美,孩子 能获得愉悦的成就感。
7、专注力
• 蒙特梭利教具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学习照顾自己以及会数数、读 书,也包括认识宇宙间各重人、地、事、物的自然人文教育。
2、敏感期
• 0-6岁的儿童在某个特殊的时期对特定的事物有特 殊的兴趣,就像一个黑暗房间里聚光灯罩照在一 个地方一样,孩子只对某一个方面感兴趣,即有特殊的 感受力。儿童在敏感期的引导下能把吸收性心智 聚在某一个方面,使得吸收的力量更加强大,从 而让儿童得到更大的发展。 孩子处于某个敏感期 时,他就会全身心地关注,自然、开心、毫不费 力地学习。比如,当他经历书写敏感期的时候, 他就会对所有的字母产生兴趣,为此他会放下其 他的活动。不用担心,只要他的求知欲得到满足, 掌握知识后,他就会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
11、个性化教育
即使是相同年龄的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和 敏感期也并不相同,用统一的学习大纲不能 满足每个孩子内在的发展需求。蒙台梭利环 境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使个性化教育得以 真正的实现。每个儿童都可以在特定的时间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阶段和兴趣的“工作”。 由于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单独学习或小组活 动,因此教师就不必站在教室前面通过“教” 来进行控制课堂。相反,教师要在教室中观 察儿童,并对有需要的儿童给予适时指导。
• 目的如果我们给儿童准备有条理的环境,并且他能够自由地运用,儿 童会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 。注意力具体表现有六点:
• 1、专注在一项工作上 • 2、活动固定在一些动作上 • 3、突出用手的功能 • 4、喜欢重复工作 • 5、注意细节 • 6、情绪喜悦、快乐 • 蒙台梭利博士把儿童这种天生的本能称之为“儿童之秘”。
• 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 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
•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 “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 加以教育.她的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著作
童年的秘密 发现儿童 吸收性心智
出生到3岁
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手册
3-7岁
家庭中的儿童
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 教育中的自发活动 蒙台梭利初等教具 青春期及其后的教育
1.语言的敏感期 2.触觉的敏感期 3.秩序的敏感期 4.细节的敏感期 5.协调性敏感期
六、教育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2、不教的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5、完全人格的培养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9、屏除奖惩制度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是了解儿童,儿童是我们成人的老师; • 2、儿童之间互相学习。在蒙台梭利教室里,
不同年龄儿童在自我教育的同时,也经常 会互相教对方。
14、导师
•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不 是向儿童灌输知识、发号施令的权威角色, 而是“协助儿童生命成长。”最重要的原 则:尊重儿童所从事的各种合理的活动, 观察、了解、适时适量的给予示范、引导、 协助,这是蒙台梭利所称教师为“导师” 的最重要的特征。
因此他不会有过度紧张的压力或自卑的感觉,以 及其他在日后可能造成精神困扰的潜伏因素。 十二、蒙特梭利教学法发展孩子的整体个性。
八、论儿童的自我教育与教师作用
蒙台梭利崇尚儿童的自发冲动, 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
作业
教师的任务
九、初级教学法
适用范围 体育(筋肉练习) 感官教育 知识教育 实际生活练习
5、自然人文教具
• 蒙特梭利教具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学 习照顾自己以及会数数、读书,也包括认 识宇宙间各重人、地、事、物的自然人文 教育。
• 目的
1、吸收性心智
• 是0~6岁儿童特有的一种心智,在这个时 期儿童如同海绵一样自然、逐步地吸收他 周围环境中的一切,然后与之互动,得到 成长,逐渐建构自己的人格。这是一种让 孩子吸收和内化生活体验从而得到成长的 心智,从出生到3岁时是无意识的吸收,在 3~6岁逐渐变成有意识地吸收。在这个时期, 只要成人为孩子准备好了环境,并使之与 环境产生互动,孩子就能从环境中毫不费 力地吸收一切。
目录
一、简介 二、生平 三、贡献 四、著作 五、教育理念和思想 六、教育特点 七、十二项精神 八、论儿童的自我教育与教师作用 九、初级教学法 十、五大教具 十一、总结
一、简介
• 玛丽亚·蒙台梭利 1870-1952 •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
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今天已经 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的育 儿方法。在当代中国,蒙氏 教育法也正在逐渐改变中国 人的教育理念。
5、儿童的工作
• 蒙台梭利博士在“儿童之家”里发现,儿 童竟然喜欢“工作”胜于游戏,即儿童不 愿意选择玩具而喜欢操作教具和类似于成 人做的事情,并从中得到满足与快乐。这 种工作的渴望,显现着“生命的本能与人 性的特征”,因而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 童的学习不是上课而是“工作”,透过自 己动手操作,训练手眼协调,思维敏捷, 意志力的增强,独立性的养成,多种能力 的培养也需通过工作来呈现。
4、秩序
• “准备好的环境”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建立其 中的秩序。秩序不仅是指物品放在适当的位置, 还包括遵守生活的规律,理解事物与时间 、空间 的关系,以及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找出 它们之间的联系等等。蒙台梭利博士相信,当环 境中存在合理的秩序时,儿童会学习得更好。在 蒙台梭利教室里每一件学习用具都有自己固定的 位置,儿童每次用完后都要物归原处,而所有的 学习材料都保持完好的可工作状态。
七、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十二项精神
一、多年耐心观察儿童的本性 二、全球适用 三、证明了孩子是喜欢工作的人 四、基于孩子以工作来学习的迫切需要 五、让孩子达到自动自发的极致 六、是一种发自孩子内心积极的纪律,而非从外强迫灌输的
七、是植基于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八、使老师能够就单一事件来个别引导孩子 九、每个小孩以他自己的步调工作。 十、摒弃了竞争精神及其带来的一连串破坏性后果。 十一、由于孩子是自己选择工作,没有竞争或压制,
12、自我教育
•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在适当的条件下: • 一个有准备的学习环境; • 一个充分的学习时间; • 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 • 一个耐心且适时能给予指导的成人。 • 那么,儿童会在最大程度上进行自我教育。
13、儿童为师
• 蒙台梭利博士这一观念有两层含义: • 1、我们成人要向儿童学习。向儿童学习就
17、Casa
• Casa dei Bambini 的简称,为3到6岁孩子 的蒙氏教室。学习的领域主要涵盖日常生 活、感官、语言、数学、文化科学等教育 领域。
14、导师
•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不 是向儿童灌输知识、发号施令的权威角色, 而是“协助儿童生命成长。”最重要的原 则:尊重儿童所从事的各种合理的活动, 观察、了解、适时适量的给予示范、引导、 协助,这是蒙台梭利所称教师为“导师” 的最重要的特征。
十、蒙台梭利的五大教具
• 日常生活教具 • 感官教具 • 语文教具 • 数学教具 • 自然人文教具
1、日常生活教具
• 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 • 1、动作教育 • 2、照顾自己 • 3、照顾环境 • 4、生活礼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