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滑桩方案样本

抗滑桩方案样本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资源配置及计划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计划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抗滑桩施工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抗滑桩施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抗滑桩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质量验收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质量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安全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施工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K179+465~+510左侧边坡抗滑桩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 1) K179+490左侧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图。

( 2) 国家和交通部的适用于本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等。

( 3)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调研结果, 施工时间的选择。

( 4) 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第二章工程概况
1、设计概况
ZK179+490左侧边坡位于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境内。

此段为公路左侧为一路堑边坡, 起始桩号ZK179+430~+510, 沿路线方向长约80m, 边坡后缘与剪出口高差约40m, ZK179+510为下坝隧道进口。

当前边坡表面变形情况显著, 二级坡坡面出现垮塌, 并出现多条贯穿的横向裂缝, 次生裂缝若干, 边坡直接威胁到下方的高速公路施工安全。

边坡区内交通条件便利, 施工便道直通本工点, 施工进场、材料运输条件比较便利。

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 并结合相应的排水措施
一级边坡坡面防护维持原设计方案, 采用浆砌拱型骨架护坡防护, 一级坡坡率为1: 1; 二级坡坡率为1: 1.25, 二级边坡坡面维持原设计, 采用浆砌拱型骨架护坡防护, 并在二级坡上部布置抗滑桩。

桩板墙: 在ZK179+465~+510左侧边坡中部布置钢筋混凝土抗滑桩, 共12根, 以抵抗边坡体的剩余下滑推力。

抗滑桩为1.6m×2.4m、桩间距为5m, 桩长20~24m, 桩身采用C30砼浇注, 并在桩与桩之间放置2米高的挡土板, 防止土体从桩间剪出; 桩顶标高以地面实际标高为准。

根据开挖和钻探的实际情况, 下部岩土体为强~中风化板岩,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因此锚固段为整个桩长的1/3~1/2。

地表、地下排水措施:
边坡边界外设置截排水沟, 截水沟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一级坡体设置坡体深孔排水管二排, 以排除坡体内部积水。

2、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该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 海拔高程一般约为425.0~534.0 m, 在建边坡从山体坡脚经过, 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波状起伏较大。

边坡在轴向上总体较平缓, 自然坡度20°~30°, 坡面植被不发育, 多为旱地, 高速公路在此段主要以挖方的形式经过。

2.2 地质构造
该工程区域属于竹溪断裂( F3) , 该断裂展布于竹溪县城至蒋家堰一线, 总体呈近东西向直线状展布, 向西延入陕西境内, 全长约35km。

该断裂几乎切割区内所涉及的地质体, 其断面陡直, 倾向北北东10°∠78°, 显逆断层性质, 受其影响岩层褶皱发育, 并形成宽约0.5~1km的断裂破碎带, 破碎带有角砾岩、糜棱岩组成, 局部见片理化和阳起石化等蚀变现象。

岩层为单斜地层, 岩性为泥质板岩, 地层产状为20º∠48º。

边坡所在斜坡为缓坡, 坡角为17º, 坡向为75°, 岩层产状20º∠48º, 坡向和岩层倾向组合关系为横坡向。

总体岩体层面、节理面对边坡稳定性较为有利。

2.3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绘及钻探、物探等勘察手段得出, 该区表层覆盖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
土( Q
4al) , 下伏基岩为寒武纪下统( ∈
1
) 泥质板岩。

岩性特征见表2-1。

地层岩性特征表表2-1
2.4 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
2.4.1气候、气象
边坡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光热充分, 雨量充沛, 春夏雨热同步, 秋冬阳光互补, 气温多年均值摄氏9~16℃, 极端气温最高43.4℃, 极端最低气温-17.6℃。

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日照1890小时, 严寒期短、无霜期长, 年无霜期一般在230天左右。

本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冬季雨量最少, 年平均雨量920毫米左右, 年最大为1750毫米, 年最小为470毫米。

本区风向六、七月份多为东南风, 其余月份多为北风或偏北风, 年平均风速1.5~2.1米/秒, 最大风速为27米/秒, 最大风力可达九
级。

2.4.2水文
边坡山脚处有河流经过, 地表水主要为冲沟水, 流向河流。

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冬季雨量最少, 年平均雨量920mm左右。

根据地表水文点观察, 结合地形地貌, 岩性和构造条件判断, 地下水较发育, 钻孔揭露有地下水, 主要以孔隙水和裂隙水为主。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 排泄方式主要为地表径流、蒸发以及经过泉水向河流或坡脚排泄等方式。

在勘察期间无地表水径流, 在山脚处见有一人工灌溉渠, 流量不大, 对路基的危害性也较小。

在雨季可能会有顺沟谷流下的山洪, 对路基有一定的冲刷性。

地下水主要以第四系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 但勘察期间钻孔内均发现地下水。

第三章资源配置及计划安排
1 、劳动力配置
根据工程特点, 拟投入的技术人员及劳动力配置如下表:
表1 劳动力配置表
表2 材料配置表
3 、设备配置
在机械设备的配备上, 综合考虑每台机械设备在整套系统中的协调性, 确保整套设备中的机械能够互相配合, 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实现快速施工的目的。

同时加强机械设备和道路的维修力量, 保证机械完好率, 努力提高机械装备效率, 确保工程进度。

表3 设备配置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