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经济型酒店调查报告
一、市场供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各地相关的交通、会议、展览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改善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等众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07年中国经济型饭店市场供应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全年已开业饭店数比2006年增长125%,已开业客房数比2006年增长123%。
二、投融资呈现集中性放量
2007年也是中国经济型饭店外来投资和新增融资急剧放大的一年,在本次调查中,有5家以上的企业2007年度的投融资额度超过500万美元。
估计全年整个经济型饭店市场的新进资本达到4-5亿美元。
在资本的推动下,企业的市场扩张模式也从单一的自生式扩张向整合式扩张发展。
三、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出现局部失衡
与2006年相比,2007年经济型饭店平均房价上涨13%,为190元。
平均出租率微降0.4%,为82%,但在经济型饭店的热点区域如北京、上海以及整个华东区域,出租率下降幅度较大,达4-5%。
由于企业在选址、定位以及服务专业性上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城市仍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而同时出租率不断下滑的结构性失衡。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2007年经济型饭店的出租率微幅下降,但82%的平均出租率仍然远远高于同时期星级饭店60%左右的平均出租率水平。
四、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市场预期出现分歧
2007年,新开业的经济型饭店的平均投资额比2006年增长18%,物业租赁成本平均上涨29%,店长平均年薪上涨24%,而营收增幅仅为11%,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投资回收期也相应延长。
由于扩张过快,专业管理人才和合适经营的物业相对缺乏,这一矛盾也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型饭店的良性发展,特别是2007年部分物业的租赁价格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型饭店“运营经济”的上限。
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出现了一定的分歧,部分企业相应调整了扩张的节奏和发展的方向。
五、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品牌差异和产品创新逐步深化
在不断激化的市场竞争中,专业品牌的市场效益日益呈现,并不断强化。
2007年,中国经济型饭店的市场实践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个特点。
为应对未来追求差异化、个性化的经济型饭店市场需求,企业在研发推出细分品牌的同时,也加大挖掘品牌内涵和服务品质的力度。
部分领先企业更是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把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号召落到了实处,充分彰显了经济型饭店的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市场供应前十强数量情况
主要品牌企业市场增长情况
2007年中国经济型饭店前十强企业已开业店数1080家,客房数135896间。
与2006年相比,已开业店数增长率为125%,客房数增长率为123%,其中如家、锦江之星已开业企业均已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保守估计,2007年底全社会现代经济型饭店已开业企业达到2000家,已开业客房数在20万间左右。
二,区域分布饭点数
区域分布饭店数
三,主要企业市场份额表
四,平均房价
五,出租率
六,市场指标
与2006年相比,2007年经济型饭店品牌企业的整体经营能力和经营收入有显著的提高。
全年平均Revpar1为156元,提高11%。
其中,平均房价为190元,涨幅为13%,除西北地区略有下降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平均出租率与2006年相比微降了0.4%,变化不大,部分地区有一定升幅,但经济型饭店的热点区域北京、上海和整个华东区域在出租率上的降幅较大,都有4%-5%的下降,由于华东区域的客房数占有较大的权重,因此,拉低了全年的平均出租率。
七,收入比例
1RevPAR是酒店营业比率类指标,是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的缩写,意为“平均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
其计算公式为:
客房收入÷可供出租客房数
或直接用“客房出租率×平均房价”来方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