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电影 巴赞长镜头理论和法国新浪潮

法国电影 巴赞长镜头理论和法国新浪潮


“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
• “长镜头”理论几乎在一切方面与蒙太奇 理论相对立。
1、蒙太奇基于讲故事的目的而对时空进行分割 处理,长镜头追求在叙述中保留时空的相对统一 2、蒙太奇的叙事性决定了导演在电影艺术中的 自我表现,而长镜头记录性决定了导演的自我消除 3、蒙太奇理论强调画面之外的人工技巧,而长 镜头强调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
• 二、长镜论
长镜头是指对一个运动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 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实际上 就是长时间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空完整性 的一个镜头。此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空间、 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 感;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 巴赞所倡导的长镜头理论其目的在于“记录事 件”,它“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 “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
4、蒙太奇表现的是事物的单含义,具有鲜明性和强 制性,而长镜头表现的是事物的多含义,它有瞬 间性与随意性
5、蒙太奇引导乃至强迫观众进行选择,始终使观众 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长镜头提示观众进行选 择,让观众“自由选择他们自己对事物和事件的 解释”。
巴赞的理论
• 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纪实的 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 实。 在“新浪潮”的作品中,特吕弗的《胡作非为》 (即《四百击》)直接实践了巴赞的理论。 特吕弗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手法,将影片的叙事 语言始终保持在生活的渐近线上,形成了一种崭新 的艺术风格。
巴赞长镜头理论
安德烈· 巴赞
• 1920 年生于法国,是四五十年代法 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40 年代中期, 他对前半个世纪的电影进行总体评判之 后,提出了电影“照相本体论”,即长 镜头理论。以4 卷本论文集《什么是电 影》公之于众,并且在1955 年创办 了《电影手册》杂志,围绕这一理论曾 展开持久的探讨,影响非常深远。在 《电影手册》周围,巴赞还团结了一批 有为的青年影评作者,如弗朗索瓦· 特吕 弗、让· 吕克· 戈达尔、克劳德· 夏布罗尔、 雅克· 里维特、埃立克· 罗默尔等等,形成 电影手册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