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理几何光学竞赛讲解及试题精品
物理几何光学竞赛讲解及试题精品
(n 1)d x1 f nf (n 1)d
( n 1) d x2 n
11.如图所示,外形一样,折射率均为n的两个薄平凸透 镜,一个透镜的平面镀银,另一个透镜的凸面镀银。 如果光线从未镀银的一面入射,它们的焦距之比为多 少?
f : f′= n : (n-1)
12.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深度为2h的某种液体,其折射 率为n,中心有圆孔的不透明板恰好位于液体深度的一 半,圆孔内镶嵌一个空心薄壁凸透镜,其半径恰好等 于孔的半径r,该透镜在液体中的焦距长为f,一个点光 源S位于透镜的主轴上且距液面高度为H,求在点光源 照射下,容器底部亮圆的半径大小。
15cm
2.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L的焦点F处的点光源S射到透 镜上的光,经透镜折射后,在距透镜2倍焦距处与主光 轴垂直的光屏上,留下直径为d的亮斑。现沿主光轴移 动S一段距离,使在屏上留下亮斑的直径变为d/2。已 知此透镜的焦距为f,求物点S移动的距离。
L
S F O F d
3f 或 f /3
3.如图所示,全反射棱镜上方6cm处放置一物体AB, 棱镜直角边长为6cm,棱镜右侧10cm处放置一焦距为 f1=10cm的凸透镜,凸透镜右侧15cm处再放置一焦距为 f2=10cm的凹透镜,求此光学系统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全反射棱镜的折射率n=1.5)。
A B F1 O
F2
B′
A′
A B F1 O
F2
L
L
2.一般光线的作图 对于任意一条光线SA,过光心O作副光轴OP平 行于SA,SA与焦平面MN交于P点,连接AP或AP的 反向延长线即为SA的折射光线。
A S
M
O L N
P F2 S
M
A O F2
F1
F1 P N
L
3.注意: (1)物点上所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经成像系统作 用后,必定会通过像点; (2)平行于副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作用后,一定 通过焦平面与副光轴的交点。
h(u f ) R = r[1+ ] uf
h h
S H
13.如图所示,两凸透镜L1和L2及一发光圆盘A共轴(透 镜主光轴为OO′)放置,A、L1、L2的半径分别为1cm、 4cm和2cm。固定A与L1而使L2左右移动,发现仅有一 个位置能使L2接收到经L1射过来的全部光线,即将L2固 定于此位置,然后在L2的右侧垂直于主光轴再置一光 屏,以x表示光屏与L2的距离,使x由零逐渐增大时, 发现:当x小于某值时,光屏上可见到一个大小不变的 光斑;当x大于此值时,圆形光斑的半径r随x线性增加, 其变化率△r/ △ x=4/3。求透镜L1和L2的焦距f1和f2各为 多少? L1 L2 A
薄透镜成像问题
一、薄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
二、薄透镜 1.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者一个是球面另一个是平面的 透明体,叫透镜。 通常,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叫做薄透 镜。 2. 透镜的中心叫光心。过光心的直线叫光轴,其中与 透镜垂直的光轴叫主光轴,其余的叫副光轴。 3. 平行于主光轴(或副光轴)的近轴光线经透镜后将 会聚(或反向延长后相交)于主光轴(或副光轴)上 的一点,该点称为焦点(或副焦点)。 由于只讨论近轴光线,所以所有副焦点都位于 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内,称为焦平面。
2
F
2f
f
圆锥面的像是一个一端在透镜右方距透镜3f/2,另 一端位于无穷远处的半径为R=f tan的圆柱面,是 实像。
10.一个焦距为f 的会聚透镜,在其左侧的主光轴上离 透镜2f 处有一小光源,在右侧屏上观察到此光源的清 晰的像。现在光源和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而在光路中 插入一个厚度为d(d<f)的平板玻璃(平板与光轴垂 直),若还要在屏上得到光源清晰的像,则屏应怎样 移动(分别就玻璃放在光源和透镜之间以及玻璃放在 透镜和光屏之间两种情况讨论)? (1)玻璃放在光源和透镜之间时,右移△x1; (2)玻璃放在光源和屏之间时,右移△x2;
五、光具组成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器具组成的光学系统, 叫光具组。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折射或反射,可以 依次成像,经第一镜成像后的反射或折射光线,对 于第二镜来说则是入射光线,因此,第一镜的像是 第二镜的物。 若第一镜成的像在第二镜之前,不论像是实像 还是虚像,对第二镜来说均看作实物。反之。若经 第一镜成的像在第二镜之后,则不论是实像还是虚 像均为虚物。 如下图所示。
三、薄透镜成像公式
1 1 1 u v f
应用时的注意点:
1.透镜两侧介质折射率应相等。
2.必须是近轴光线。
3.符号法则:实正虚负。
4.放大率:
v m u
四、薄透镜成像作图 1.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 (1)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或反 向延长线过焦点); (3)通过焦点(或对方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 于主光轴。
A B F1
O L1
F2
B′ A′ L2 A F2 B′ B F1 O L1
A′ A B′ F1 B O L1 F2
L2
A′
L2
在对光具组中某一镜进行计算时,u、v、f 都应 从该镜的光心算起。
最后成像的虚实,由最后一次成像决定。
总的放大率等于各次放大率的乘积。
1.物与屏相距L=80cm,在其间放一个薄凸透镜,透镜 放在两个不同的位置,都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已知这两个像长之比为1/9,求此透镜的焦距f。
f1 =f2= 2cm
O
O′
14.一薄透镜一侧有一球面物,球心在透镜的主轴上, 透镜两边的介质均为空气,透镜焦距为f。试给出一种 方案,能使此球面物通过此透镜成像仍为一球面。假 设球面各部分发出的光线均不被球面的其他部分挡住。
设球面的半径为R,球心到光心的距离为u0,那么 应满足
R = u0 (u0 2 f )
(1)目镜上方5.1m处;(2)m=10。
像 取焦距较小的L1放在物右方u处,把焦距较大的L2放 在L1右方d处,其中
d 2 f1 f 2源自u2 f1 f 2
( f2
f1 )
9.在焦距为f 的凸透镜L的主光轴上放置 一个发光圆锥 面(如图所示),圆锥的中心轴线与主光轴重合,圆 锥的顶点位于焦点F,锥高等于2f,锥的母线与其中心 轴线的夹角等于,求圆锥面的像。 L
4.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如果透镜两侧介质相同,则两个焦距相等;如 果两侧介质不同,则两个焦距的关系为:
f1 : f 2 = n1 :n2
式中f1、f2相应为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 n1、n2相应为 物方和像方介质的折射率。 做为一般讨论,除特殊说明外,均限于两侧介 质相同的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像问题。
1.0cm
2.0cm
S
7.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O右边40cm处放一平面镜, 平面镜垂直于主轴,有一点光源S放在O的左面主轴上 离O为10cm处,求最后成的像的位置。
透镜左边17.4cm处。
8.有两个焦距分别为f1和f2的凸透镜,如果把这两个透 镜作适当的配置,则可使一垂直于光轴的小物体在原 位置成一等大、倒立的像,如图所示。试求出满足上 述要求的配置方案中各透镜的位置。 L1 L2 物
(1)若为凸透镜,f=3cm; (2)若为凹透镜,f=-6cm。
5.有一个凸透镜,其焦距为20cm,一点光源以40cm/s 的速度沿主光轴匀速靠近透镜,求点光源与透镜相距 60cm时,像点移动的速度。
10cm/s,向远离透镜方向运动。
6.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行平面玻璃板H,厚3.0cm,折 射率n=1.5,在其下表面下2.0cm处有一小物S;在玻璃 板上方有一薄透镜L,其焦距f=30cm,透镜的主轴与 玻璃板面垂直;S位于透镜的主轴上,如图所示。若透 镜上方的观察者顺着主轴方向观察到S的像就在S处, 问透镜与玻璃板上表面的距离为多少? L H 3.0cm
15.图示是一种反射式望远镜的示意图,已知凹镜集焦 距f1=100cm,平面镜与凹镜主轴成45°角,凹镜主轴与 平面镜交于O2,O1O2=0.95m,目镜(凸透镜)光心到 凹镜主轴的距离d=0.15m,两镜主轴相互垂直。目镜焦 距f2=10.2cm。 求:(1)通过目镜看到的物体像的位置; (2)此望远镜的放大率m。 O1 d O2
B A
6cm
45° 45°
6cm
10cm
15cm
位置为凹透镜右侧距离凹透镜10cm处,是正立实像。 放大率为2。
4.光屏与遮光板互相平行,两者相距为b,遮光板上有 一个半径为r的圆孔。今在此孔中嵌入透镜,设透镜与 孔等大,且其主光轴与光屏垂直,再在此透镜的主光 轴上与光心相距为a处置一点光源S,因而在光屏上形 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光斑。已知a=30cm,b=20cm, r=1cm,R=5cm。试求此透镜的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