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目标规划
24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 建模步骤
– 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所提出的各目标与条件,确定目 标值,列出目标约束与绝对约束; – 可根据决策者的需要,将某些或全部绝对约束转化 为目标约束。这时只需要给绝对约束加上负偏差变 量和减去正偏差变量即可。 – 给各目标赋予相应的优先因Pk(k=1.2…K)。 – 对同一优先等级中的各偏差变量,若需要可按其重 + − ω kl 和ω kl 。 要程度的不同,赋予相应的权系数
∴ P2 ( 7 d
+ 2
+ 12 d )
20
− 3
第三目标: 第三目标:
P3 ( d 4+ + d 4− )
目标规划模型为: 目标规划模型为: min Z = P1 ( d1− ) + P2 (7 d 2+ + 12 d 3− ) + P3 ( d 4+ + d 4− )
70 x1 + 120 x2 + d1− − d1+ = 50000 x1 + d 2− − d 2+ = 200 x2 + d 3− − d 3+ = 250 9 x1 + 4 x2 + d 4− − d 4+ = 3600 4x + 5x ≤ 2000 1 2 3 x1 + 10 x2 ≤ 3000 x1,2 ≥ 0, d + , d − ≥ 0 ( j = 1.2.3.4) j j
– P1:救护车购置费不超过400万元; – P2:A县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min; – P3:B县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min。
要求:建立目标规划模型。
27
min z = Pd + P2 d + P d
+ 1 1
+ 2
+ 3 3
20 x A + 20 xB + d1− − d1+ = 400 − + 40 − 3 x A + d 2 − d 2 = 5 − + 50 − 4 xB + d3 − d3 = 5 x , x ≥ 0; d − , d + ≥ 0, (i = 1, 2,3) i i A B
23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 模型的一般形式
− + min Z = ∑ Pk (∑ ωkl dl− + ωkl dl+ ) k =1 l =1 K L
n ckj x j + dl− − dl+ = ql (l = 1.2⋯ L) ∑ j =1 n a x ≤ (= . ≥)b (i = 1.2⋯ m) i ∑ ij j j =1 xj ≥ 0 (j = 1.2⋯ n) + dl ,dl− ≥ 0 (l = 1.2⋯ L)
7
单位 资源
产品 消耗
甲 9 4 3 70
乙 4 5 10 120
资源限制 3600 2000 3000
钢材 煤炭 设备台时 单件利润
8
设:甲产品 一般有:
x1,乙产品
x2 同时: max z1=70 x1 + 120x2 min z2= x1 max z3= x2 9 x1 +4 x2≤3600 4 x1 +5 x2≤ 2000 3 x1 +10 x2≤3000 x1 , x2 ≥0
16
优先因子(优先等级)与 优先权系数
• 优先因子Pk是将决策目标按其重要程度排序并 表示出来。P1>>P2>>…>>Pk>>Pk+1>>…>>PK , k=1.2…K。 • 权系数ωk :区别具有相同优先因子的两个目 标的差别,决策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17
满意解 (具有层次意义的解)
• 对于这种解来说,前面的目标可以保证 实现或部分实现,而后面的目标就不一 定能保证实现或部分实现,有些可能就 不能实现。
18
• 例2:若在例1中提出下列要求:
– 完成或超额完成利润指标 50000元; – 产品甲不超过200件,产品乙不低于 250件; – 现有钢材3600吨必须用完。
试建立目标规划模型。
19
分析:题目有三个目标层次,包含四个目标值。 分析:题目有三个目标层次,包含四个目标值。 第一目标: P 第一目标: 1 ( d 1− ) d 2+ ,乙 d 3− ,但 第二目标: 第二目标:有两个要求即甲 两个具有相同的优先因子,因此需要确定权系数。 两个具有相同的优先因子,因此需要确定权系数。本 :120, 题可用单件利润比作为权系数即 70 :120,化简为 7:12。 7:12。
13
例如:在例1中,规定Z1的目标值为 50000,正、负 偏差为d+、d-,则目标函数可以转换为目标约束,即 − + 70 x1 + 120 x2+d1 − d1 =50000, , 同样,若规定 Z2=200, Z3=250 则有
x1 + d − d = 200
− 3 + 3
− 2
+ 2
x2 + d − d = 250
第4章 目标规划 章 (Goal programming)
宁波大学商学院
1
本章内容
• • • • • 目标规划概述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目标规划的图解法 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层次分析法
2
目标规划概述
• 目标规划是在线性规划的基础上,为适 应经济管理中多目标决策的需要而逐步 发展起来的方法之一。
3
30
例6 已知条件如表所示
型号 工序 小时/台 Ⅰ(小时 台) 小时/台 Ⅱ(小时 台) 利润(元/台) 利润( 台 A 4 3 300 B 6 2 450 每周最大 加工能力 150 70
如果工厂经营目标的期望值和优先等级如下: 如果工厂经营目标的期望值和优先等级如下: p1: 每周总利润不得低于 每周总利润不得低于10000元; 元 p2: 因合同要求,A型机每周至少生产 台,B型机每 因合同要求, 型机每周至少生产 型机每周至少生产10台 型机每 周至少生产15台 周至少生产 台; p3: 希望工序Ⅰ的每周生产时间正好为 希望工序Ⅰ的每周生产时间正好为150小时,工序 小时, 小时 的生产时间最好用足,甚至可适当加班。 Ⅱ的生产时间最好用足,甚至可适当加班。 31 试建立这个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 试建立这个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
22
• 解:分析第一目标,即产品Ⅰ的产量不大于 Ⅱ的产量:1 (d1+ ) P + − P2 (d 2 + d 2 ) 第二目标: P3 (d3− ) 第三目标: 规划模型: + − min Z = P (d1+ ) + P2 (d2 + d2 ) + P3 (d3− ) 1
x1 − x2 + d1− − d1+ = 0 − + x1 + 2 x2 + d2 − d2 = 10 8x1 + 10 x2 + d3− − d3+ = 56 2 x + x ≤ 11 1 2 x1,2 ≥ 0, d + , d − ≥ 0 ( j = 1, 2,3) j j
5
目前,目标规划已经在经济计划、 目前,目标规划已经在经济计划、 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分析、 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分析、 财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 广泛的应用。
6
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
• 例1:某厂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内生产 甲、乙两种产品,已知资料如表所示。 试制定生产计划,使获得的利润最大? 同时,根据市场预测,甲的销路不是太 好,应尽可能少生产;乙的销路较好, 可以扩大生产。试建立此问题的数学模 型。
d + , d − ≥ 0 ( j = 1.2.3) j j
若规定3600的钢材必须用完,原式9 x1 +4 x2 ≤3600 则变为
9 x1 + 4 x2 + d − d = 3600 d , d ≥ 0
14
− 4
+ 4
+ 4
− 4
达成函数(即目标规划中 的目标函数)
• 达成函数是一个使总偏差量为最小的目标函数, 记为 minZ = f(d+、d-)。 • 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情况,但只能出现其中 之一:
11
• 在一次决策中,实现值不可能既超过目标值又 未达到目标值,故有 d+× d- =0,并规定d+≥0, d-≥0 – 当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定的指标则表示:d+ ≥0, d-=0 – 当未完成规定的指标则表示:d+=0, d-≥0 – 当恰好完成指标时则表示: d+=0, d-=0 ∴ d+× d-=0 成立。
– 要求恰好达到规定的目标值,即正、负偏差变量要 尽可能小,则minZ = f(d++d-) – 要求不超过目标函数值,即允许达不到目标值,也 就是正偏差变量尽可能小,则minZ = f(d+)。
15
达成函数(即目标规划中 的目标函数)
– 要求超过目标值,即超过量不限,但不低于 目标值,也就是负偏差变量尽可能小,则 minZ = f(d-)。 对于由绝对约束转化而来的目标函数, 也照上述处理即可。
28
• 例5 某厂生产A、B、C三种产品,装配工作在同 一生产线上完成,三种产品时的工时消耗分别为 6、8、10小时,生产线每月正常工作时间为200 小时;三种产品销售后,每台可获利分别为500、 650和800元;每月销售量预计为12、10和6台。 该厂经营目标如下:1、利润指标为每月 16000元,争取超额完成;2、充分利用现有生产 能力;3、可以适当加班,但加班时间不得超过 24小时;4、产量以预计销售量为准。试建立目 标规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