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可分为下列四个部分:实体建筑,机器设备,物品物料,工作人员规划是指如何将一个系统中的资产做最有效的分配、安排,使系统达到最佳的绩效表现。
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导之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等,做最有效的组合与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设施协调,以期获得安全、效率与经济的操作,满足企业现有经营需求,同时更进一步能对企业长期的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和效益。
1对于各种设施设备与人员的数量需求寻求一最佳组合,以达到最恰当的生产结构。
2决定各种设备、物料及人员操作与活动所需的空间需求。
3分析各活动的关系,调整各活动位置与空间,使人员、物料、机器等获得最有效的位置与操作方法。
4分析物料的接受、制造、存储、出货等整体过程,安排其流程、路径,以期获得良好的物料搬运效果。
设施规划研究内容:1,设施位置选择2,设施布置设计3,搬运系统设计4,建筑设计5,公用工程设计6,信息通信设计设施规划的研究范围:设施的范围不单是工厂内部的设备、医院内部的设备、办公室内部的设备,它无法单以一个部门的设施设备而能完整表示,而是全面性的设施,可具体分为四个部分说明:实体建筑:传统的设施范围仅指工厂厂房,而现行的设施范围不单是厂房,更可为特定的部门设施,如机场、港口、车站、医院、办公室等。
机器设备:传统的设施范围仅指厂房内部的机器设备,而现行的设施范围不单是厂房内部的机器设施,更可为特定的部门内部的机器设备,如机场、港口、车站、医院、办公室内部的设备等。
物品物料:不仅包含传统制造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也包括其他设施单位所需的物料,如医院的医药器材、机场、港口、车站的货物等。
工作人员:不仅包含工厂的操作人员、后勤支持人员,而且包括其他设施单位的操作人员、后勤支持人员。
物流:是由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引起的物品物料实体的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物品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全部运动过程。
物流系统的组成:运输子系统,储存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包装子系统,配送子系统,流动加工子系统,物流信息子系统。
物流的分类:根据物流活动范围:企业物流,社会物流。
根据物流的业务性质: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目标:产品生产、服务成本最低,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有利于节省人力、设备、空间和能源,为雇员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环境,确保顺利完成生产、服务任务。
物流分析就是对设施内部物品物料的现状进行分析,使各种物品物料在设施内部的运输线路最短、运输方法最佳、运输效率最高。
设施布置就是通过对设施内部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其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布置最优化。
设施布置是设施规划的核心内容。
设施选址的阶段:准备阶段,地区选择阶段,具体地点选择阶段。
地区选择阶段赢考虑的因素:市场情况,社会环境,资源条件,基础设施,配套供应。
具体地点因素:占地面积要求,外形应尽可能简单,气象条件要求,水文地质要求,工程地质要求,给排水要求,交通运输条件要求,协作关系要求,施工条件要求,安全防护要求。
成本因素和非成本因素的划分可作为选址评价的指标。
评价方法可分为成本因素评价法和综合因素评价法两大类。
重心法:设拟建工厂有n 个配送中心、仓库或原材料供应点。
已知:(xi, yi):各配送中心、仓库或原材料供应点的坐标,其中 i =1,2,…,n 。
hi :工厂到 i 处(配送中心、仓库或原材料供应点)的每单位货物单位距离所需的运输费用,又称运输费率。
wi :工厂与 i 处间的物流量。
现在欲求此工厂的位置(x , y ),使从工厂到各处的总运输费用为最小。
设 di 为工厂到 i 处的直线运输距离,ci 为工厂到 i 处的运输费用,H 为工厂到各处的总运输费用。
因次分析法:确定成本因素量度值 :设施布置分类:总体布置和详细布置1. 总体布置总体布置主要是对设施内的生产车间、物料储运部门、管理部门和生产服务部门的建筑物、场地和道路等按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做出合理的安排。
解决设施内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场所等作业单位的相互位置; 解决运输线路、管线、绿化及美化的相互位置; 解决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联接及运输方式。
2. 详细布置详细布置主要是针对设施内部的某一部门,考虑其产品工艺过程、物流量等因素,对机器设备、运输通道等做出合理的布局。
解决车间内各生产工段、辅助服务部门、储存设施等作业单位的相互位置;解决车间内工作、设备、通道、管线间的相互位置; 解决车间内物料搬运流程和运输方式。
制造业设施的详细布也就是针对厂房的内部布置:单层厂房布置(适于工艺过程为水平布置的、使用重型设备的高大厂房和连续生产的多跨大面积厂房。
单层厂房布置: 产品分析, 工艺分析, 设备分析, 厂房平面形式确定, 厂房防火安全设计, 有害因素处理方案设计, 厂房通风采光方案设计, 生活辅助用房设计, 辅助设施、管线布置. 多层厂房适用于设备、产品较轻且运量不大的企业。
当生产要求物料垂直运输或者生产上要求在不同层高上进行操作,需要采用多层厂房。
多层厂房的特点: 多层厂房占地面积少,缩短了厂区道路、管线及围墙等的长度。
多层厂房不宜过大,尽可能采用两侧天然采光多层厂房楼顶一般不设天窗,有利于保温和隔热处理。
多层厂房一般为梁柱承重,柱网尺寸较小,生产工艺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
多层厂房布置原则:应保证工艺流程短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往返,尤其是上下层的往返。
应尽量将运量大、何载重、用水量大的生产工段布置在底层。
将生产性质、生产环境相同的工段作水平和垂直的集中布置。
合理布置各生产工段的具体位置。
合理布置楼间、电梯间、生活间、门厅和辅助用房的位置。
对于制造业设施而言,详细布置就是车间布置,而车间布置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机器设备的布置。
企业的生产类型分为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品种批量生产、定制生产. 设备布置:移动式布置(产品原则布置,工艺原则布置,成组原则布置),固定式布置 产品原则布置(Product Layout )定义:产品原则布置又称流水线式布置,是指机器设备、人员及物料完全按产品的加工或装配的工艺过程顺序布置,从而形成一定的流水线。
该布置形式适合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类型。
优点:1,符合工艺过程,物流畅,2,上下工序衔接,存放量少3,物料搬运工作量少4,物料搬运工作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少5,生产计划简单,易于控制6,可使用专用设备和机械化、自动化搬运方法缺点:1,设备发生故障时引起整个生产线中,2 产品设计变化将引起布置的重大调整 3生产线速度取决于最慢的机器4,生产线有的机器负荷不满,造成相对投资较大,5,生产线重复∑==n i i i i C C OM 111∑==mj ij i C C 1作业,工人易产生厌倦,6,维修和保养费用高工艺原则布置(Process Layout)定义:工艺原则布置又称机群式布置,是指根据工艺特点,把同种类型的一群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从而形成一个一个机床群。
该布置形式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
优点:1,机器利用率高,可减少设备数量,2,便于调整设备和人员,容易适应产品的变化,生产系统的柔性大大增加,3,操作人员作业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工作兴趣和职业满足感缺点:1,工件需要经过多种设备加工,从而不得不往返与各工序之间,增加了产品搬运次数与搬运距离。
,2,生产计划与控制较复杂,要求员工素质的提高,3,库存量相对较大成组原则布置成组原则布置又称混合式布置,是指:首先对零部件进行分类,把加工工艺过程相似的零部件分为同一组,以此为一个单元。
在单元内部,设备按机群式布置。
同一单元内,各机群之间按工艺过程排列。
优点:由于产品成组,设备利用率高。
流程通畅,运输距离较短,搬运量少。
有利于发挥班组合作精神。
有利于扩大员工的作业技能。
兼有产品原则布置和工艺布置的其它优点。
缺点:需要较高的生产控制水平以平衡各单元之间的生产流程。
若单元间流程不平衡,需中间储存,增加了物料搬运。
班组成员需掌握所有作业技能。
减少了使用专用设备的机会。
兼有产品原则布置和工艺原则布置的其他缺点。
固定式布置:产品固定式布置是指将产品固定在一个固定位置上,所需要设备、人员、物料均围绕产品布置。
流动模式类型:直线型,L型,U型,环型,S型。
PQRST含义1基本要素可以归纳为5项:P(产品)、Q(产量)、R(工艺过程)、S(辅助服务部门)、T (时间安排)。
产品产量分析。
工艺过程分析:产品组成分析,工艺过程设计,设备选择。
作业单位划分:生产车间,仓储车间,职能管理部门,辅助服务部门。
时间安排。
减少物料搬运量是工厂布置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物流分析方法:当产品品种很少时:工艺过程图,产品品种较多时: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产品品种非常多时:从-至表。
作业单位(Activity):是设施的基本区划,可大至一个建筑物或一个车间,亦可小至一个出入口或一台机器。
如何划分,须看规划工作所处的阶段或层次。
综合接近程度:某一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等于该作业单位与其它所有作业单位之间量化后的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值的总和。
物流分析的内容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要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
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要的工序之间其移动的强度和数量。
物流分析包括物料移动的顺序和移动量两个方面。
通过工艺过程分析可确定各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前后顺序)通过各条线路上的物流量可反映工序或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AEIOU划分标准作业单位对的物流强度等级可按如下两种方式确定:按路线比例确定按承担物流量比例确定。
符号; A E I O U物流路线比例(%)10 20 30 40 0承担的物流量比例(%)40 30 20 10 0SLP的流程:基本要素分析,作业单位的物流相关分析、作业单位的非物流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的位置相关图(必要面积,非必要面积);面积相互关系图;修正条件、实际条件;拟定几种布置方案;评价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即对物料进行的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物料搬运的基本内容有三项:物料、移动和方法。
搬上、卸下——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
移动(搬运)——改变物料的空间位置。
物料搬运的基本内容有三项:物料、移动和方法。
物料搬运的特点1.具有伴生性和起讫性:物料搬运的目的不是为了搬运而搬运,它同生产领域中其他环节密不可分,系统中的其他环节一般都是以装卸搬运为起始点和终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