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及物流分析综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原因。微观上,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落后,大多数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兴 建或配置的,大部分已陈旧或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 发展的需要。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物流行业运输效率低下,企业运输和 仓储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操作程度低。 10.你认为一个制造企业在什么时机需要用设施规划的技术? 答:主要出于以下几种情况的需要: (1)企业为发展生产经营需要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而建设新的设施。 (2)企业由于改变产品结构或增加新的产品,在原有设施基础上进行扩建等。 (3)由于城乡规划,进行设施的搬迁。 (4)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等原因,需要对现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 (5)由于环境污染,需要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或搬迁。 11.搬运活动一览表包含哪些资料? 答:(1)列出所有路线,并排出每条路线的方向、距离和具体情况; (2)列出所有的物料类别; (3)列出各项移动(每类物料在每条路线上的移动),包括:物流量(每小时 若干吨,每周若干件,等);运输工作量(每周若干吨,每天若干磅,每天英尺 等);搬运活动的具体情况(编号说明);各项搬运活动相对重要性等级(用元 音字母或颜色标定,或两者都用)。 (4)列出各条路线,包括:总的物流量及每类物料的物流量;总的运输工作量 及每类物料的运输工作量; 每条路线的相对重要性等级 (用元音字母或颜色标定, 或两者都用)。 (5)列出每类物料,包括:总的物流量及每条路线的物流量;总的运输工作量 及每条路线的运输工作量; 每类物料的相对重要性等级 (用元音字母或颜色标定, 或两者都用)。 (6)在整个搬运分析中,总的物流量和总的运输工作量填在右下角。 (7)其他资料,如每项搬运中的具体件数。
8.试论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目标以及该目标要解决的问题。 答: 在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目标是: 及时在正确的地点按照客户合理的质量要求, 交付客户满意的商品。 该目标要解决三个具体问题:客户需求的商品或服务的等级;提高运作效率 和降低物流费用的程度; 减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量和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将信息 迅速从顾客需求一直传递到原材料供应商,因此可以很快作出计划付诸实施。 9.为什么说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答:物流被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而保证这一利润 源泉实现的关键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物流成本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在所统计的国家中最高,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物流 成本占 GDP 的比例为 10.1%、10.5%、11.4%、13.9%,我国大陆地区物流成 本占 GDP 的比例为 16.9%,香港为 13.7%,台湾为 13.1%。 导致我国物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宏观 上, 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 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 技术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货运的空载率高达 60%,仓储量则是美国的 5 倍; 现行国家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制约了物流企业 固定资产更新需求, 加大了物流企业税负; 同时, 物流基础建设布局不合理, 54% 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这也是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五、论述题 1.试述仓库规划目标以及合理布置的要求。 答:仓库规划目标: ①空间利用最大化。②设备利用最大化。③劳动力利用最大化。④所有物料 最容易接近。⑤所有物料得到最好的保护。 仓库内合理布置的要求如下: ①应该按照仓库作业的顺序作出布置,便于提高作业效率。②缩短货物与人 员移动距离,节约仓库空间,也便于提高生产效率。③应便于仓库各种设施、各 种搬运和储存设备、各种机具都能充分发挥效率。④充分利用仓库的空间,提高 仓库利用率。⑤保证仓库安全,要符合防火、防水、防盗和防爆的各种要求。 2.试论 DRP 和 MRP 的关系。 答:DRP 和 MRP 一样都是需求管理的一部分,不同的是,DRP 是由顾客的需求所 决定,企业无法或者很少能加以控制;而 MRP 是生产计划所决定的,生产计划是 由企业决定和控制的。 从库存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制造和装配之前的库存管理是 由 MRP 进行的,而一旦制成品到了工厂的仓库,就由 DRP 来管理存货了。 3.试述 SLP 法中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的具体步骤。 答:1、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的绘制:首先对用对应的物流分析方法对实际 设施间的物流量进行统计, 然后根据划分的物流强度等级绘制出作业单位物流相 关表。 2、作业单位非物流关系相关表的构造:根据经验也就是定性分析确定作业 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似的表格形式,建立非物 流相互关系表。 3、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首先是确定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 对重要性(加权取值) 。然后,根据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密切 程度等级的高低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加权求和,求出综合相互关系。最后 对综合计算结果经过等级划分, 建立与物流相互关系表相似的作业单位综合相互 关系表。 4.试从系统整合方面论述物料搬运系统的原则。 答: (1)指导原则:在进行计划之前,应对问题本质彻底研究,以便明了现有的 解决方法为何在经济上和实务上有何限制, 同时可建立未来的需求内容和设计目 标。 (2)计划原则:制定一个整体计划,应包括基本需求内容、方案的选择范围, 以及对所有物料搬运和储存活动的权宜考虑。 (3)系统原则:规划内容应整合实务上的所有搬运活动,包括从供应商、验收、 储存、生产、检验、包装、仓储、送货、运输至客户等不同端点的搬运活动。 (4)流程原则:将搬运和储存作业中的实体物料流程与信息相互整合。 5.用流程图的形式叙述系统布置设计中总体区划的过程。
输入数据(P、Q、P—Q、R、S、T) 1、物流 3、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4、必要面积 6、面积相互关系 图 7、修正条件 9、拟定几种布置 方案 10、评价 选择 8、实际制约 寻优 2、作业单位的相 互关系
分析
5、可用面积
6.试述场址选择的步骤及主要内容。 答:通常将大型工业设施的场址选择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地区选择阶段和 具体地点的选择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选址目标提出要求,并提出所需要的技术经济指 标。 地区选择阶段主要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对候选地区作分析比较,提出对地 区选择的初步意见。 在具体地点选择阶段, 要对地区内若干候选地址进行深入调查和勘测,查阅 当地有关气象、地质等部门历史统计资料,收集当地的各种经济资料,经研究和 比较后提出数个候选场址。 7.试用流程图的形式叙述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