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族民俗常识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

(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

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

(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

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

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课后反思:这是我上的第一节课,对整个课堂的环节和时间把握的不好,逻辑不是很清晰,语言不够简练,问题的设置没有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回顾这堂课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还有不少地方有待改进:
1、课堂评价。

其实在这堂课当中,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是很多的,可我就是想不起来用什么合适的词语去表扬他们,以激发他们的更高的学习热情。

2、教育机智。

这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这也正是我所缺的,在这一堂课的40分钟里,可以这么说我最紧张的就是学生的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跟我的预设相差很远我该怎么去应对,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这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一直是对着教科书在讲。

3、教师自身的反问。

通过反问促使学生把知识从知其然转化为知其所以然,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这是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努力的一方面。

4、重视总结性语言的作用。

课堂上我追求让学生自己来表达,所以说法有多种。

课后,我想其实学生对这种推理过程的表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总结时,如果教师自己来做一个小结,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5、多媒体的准备不充足。

课前如果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再准备一些视频文件穿插进我的课堂,用生动的视听效果去感染学生,而不是枯燥的讲解,将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带入一个一个的高潮,会让学生在有效的40分钟接受更多的知识。

最后,再说几句心里话,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努力了,我付出了,我就不后悔。

只有在每上一堂课前付出了很多,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才会得到了更多,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我思考了很多,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锻炼。

我将脚踏实地,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