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次世界大战教案

两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复习课
两次世界大战
白泉学校吕智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依据考标,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考点,训练学生将中外历史同一主题历史事件关联起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横向查找相关联的知识点,训练学生联系知识点,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教学重点:对两次世界大战考点的复习和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联系知识的兴趣。

教学设计理念:学生从学校带走的不能只有知识和成绩,一定要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

老师少讲,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方法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反战雕塑图片,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反对战争,停止杀戮)
2、请大家回忆一下,1914年的6月28日,在欧洲,一位赛尔维亚青年怀着民族屈辱与仇恨,开枪射杀了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

这个重大事件是什么?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而1914还只是这个世纪噩梦的开始。

二、梳理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亲爱的孩子,我们今天回顾它们,不是
3、把自己会填的空帮老师填上。

4、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校正答案。

三、关联不同书上的知识点
1、过渡:刚才大家完成这个表格用到了哪几本书?(九上,九下)
是的,这是世界史的内容,可是我们知道,世界是一个整体,一战和二战这两件历史事件绝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必定还与许多国家、许多历史事件相关联。

由此,我们在历史书中找一找:两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发生后,中国、其他国家发生了哪些与这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的事件?
(学生尝试自己找2分钟)在查找历史事件上,有没有人能给同学一些方法或建议。

2、方法归纳
①确定查找范围:
四、认识提升
1、观察表格,认识到战争的另一面:战争对科技的促进作用,科技有时又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2、以美国投掷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为例分析,提升认识:战争的本质是破坏。

战争的本质是破坏,伴随战争的是许多优秀文化的灭亡和消失,人类遗产的破坏和大屠杀。

一场战争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和民族倒退甚至灭亡,对人类精神上的破坏也是难以估计的,伴随着的是复仇,再次的战争和不止的杀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至到个人,在战争中得到的和失去的,根本就不等价!所以,我们还是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3、思考:我们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是不是别的国家侵略我们,我们也不跟敌人计较,苟且地求和平呢?不是,我们反对战争,但不害怕战争!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们反对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世界和国与国之争以及民族矛盾.但是谁要是战争的形式侵略我国和干涉我国内政.我们不怕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要打仗,那我们决不会害怕牺牲,我们会努力的去反抗那些侵略我们国家的敌人,我们永远也不会向敌人投降低头的。

六、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