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探析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主要集中于对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以及各类传媒语言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对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
本文将以语码转换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语用的角度对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流行语;语码转换;语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众网络语言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涌现并更迭。
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结构形式、语义、句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近两年来,随着“hold住”、“out”等流行语的迅速蹿红,汉英语码转换类流行语成为后起之秀,“get”、“美cry了”跻身于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之列。
这类流行语作为新构式词语,在结构形式、语义上呈现出其独特性,也映射出网民使用语言背后的心理动机。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性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流行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一、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概述(一)汉英语码转换对于“语码转换”这一术语的定义,很多研究者采用“语码混用”这一术语代替它。
而Myers—Scotton(1995:36)认为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且属于统同一框架,没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因为语码混用这个术语本身会引起迷惑,而且没有必要再引入一个新的术语。
他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
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 [1]从语码转换的发生位置上看,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
[2]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是指说话者在汉语的交际会话中夹杂着使用英语词汇或者语句的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随着国外语码转换研究理论的成熟,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惊人,而且研究的理论视角极为广阔,主要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认知学、新闻传播学等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英语课堂教学,还具体到电影、电视节目、小说、论坛、报刊、广告等各类传播媒介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而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因近几年才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有从社交网站的角度对“hold住”、“X客”的语义、句法功能及流行原因的研究。
而这两年来网络中盛行的诸如“low”、“high”、“cry”、“get”等流行语属于典型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与基本特征(一)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依照Poplack对语码转换的分类,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构成主要表现为句内语码转换,即在汉语语句中夹杂使用某个英语词或者短语。
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的形式有:1、汉语与英语缩略词转换。
报纸、电视、广播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中都大量使用英语缩略词。
如“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为“自己动手做”的意思;“CP”是英语中couple的缩写,是“一对夫妻、配偶”的意思;2、“英语词+汉语词”式固定短语,如“hold住”,称之为固定短语,是因为二者不可更换为其他的词来搭配;3、单个英语词,如“cry”、“get”、“out”、“low”等,这类英语词结构与词义均简单且易于理解记忆。
作为单个英语词夹杂在汉语语句中,虽然搭配比较自由,但在语法规则与语义上更多遵循汉语的思维模式。
4、汉语词+英语词缀,如“减肥ing”,相当于“我正在减肥中”,这种表达方式简单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二)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基本特征上文中提到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常常发生在汉英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和各类传媒语言中,而汉英语码转换作为网络流行语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在语言形式、语义、语用上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1、语言结构简化,语码转换通常是单个英语词或者短语,表现为句内语码转换;2、语义与英语原义发生转变,汉英语码转换最大的特点是简化的语法体系及丰富的词汇,其随意性大,不稳定,因此,需要使用迂回或比喻的方法来表达许多精细的语义。
“in”这个词语在英语中常用义为“在…里面;按照(表示方式);从事于”,而作为流行语的“in”意义范围缩小为“时髦的”、“入流的”;3、从交际者选择语码转换的目的来看,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更多倾向于主动选择的心理因素,而非迫于语言现实与社会规约的被动转换。
于国栋(2004)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将语码转换看作是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 这种选择可以是被动的顺应语言现实与社会规约,也可以是主动的顺应交际者的某种心理动机。
如以下一组语料均选自网络新闻:(1)Twitter也会被并购?CEO多西称希望能继续独立运营。
(2)腾讯应用宝发布“星APP榜”6月榜,Keep、保卫萝卜3、爱奇艺、轻松筹等10款APP在当月杀出重围,成为十大流行应用。
(3)掌握最in车坛方向 ,发动一周车闻引擎;这是一档风趣幽默的新闻资讯。
(4)真的想不到,最萌荧幕CP的身高差有这么多?!怪不得让观众望“川”“秋”水。
(1)、(2)句例中的英语词“Twitter”、“CEO”、“APP”等出现在汉语句子内部,属于句内语码转换现象,用英语表达是交际者因汉语中找不到准确的对应词语来表达而作的被动选择。
(3)、(4)句例中的英语词“in”、“CP”在汉语中都有对应的词语表达,如“in”可以用“时尚”或者“潮流”汉语词语代替,“CP”可以用“夫妻”或者“情侣”代替,但是作者选择这样的标题是为了追求语言的时尚与个性以求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三、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体现语言交际的顺应性理论:在具体的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
[3]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迅速获取网民们的青睐,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对客观现实的或者主观心理的某种需要,成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而达到说话者的目的。
(一)顺应交际者标新立异、获取关注的心理动机。
按照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性理论来解释,采用英语词的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特定的思维,是为了顺应交际者的某种心理动机而采取的策略。
我们把为了顺应交际者的心理动机而出现的语码转换定义为主动顺应,因为这种语码转换是交际者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具体交际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策略。
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表达技巧,汉英语码转换类的网络流行语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能帮助交际者获取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如今年网络流行语“美/丑/笑+cry”,是由汉语形容词与英语词cry组成的词组,是网络流行语中典型的英汉码转换现象,cry一词在形容词后做补语,相当于汉语的“美死了”、“丑死了”。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美/丑/笑+cry”词组采用英语词更具创意,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求新、标榜自我的心理。
(二)顺应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语言现实与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英语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
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
借助互联网平台,国外新的科技发明、新技术的应用能很快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大量的英语新生词、科技术语如BBS、PS、Instagram等直接借用到汉语中来。
一方面,从交际的场所和对象来看,汉英语码转换类的网络流行语主要广泛活跃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中,而其所面对的交际对象也多是90后、80后,此类人群普遍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教育,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与表达。
交际者对另一种语言交际工具的掌握,势必对汉语作为母语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英美为代表英语文化在世界上引领潮流的地位,使得英语的掌握与使用成为年轻一代与国际接轨的成功标志。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介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受到极大的挑战。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为大众提供更加宽松的话语环境,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社会关注焦点与认知的不同,在网络语言上呈现独特的语言特征。
[4]大众话语的日益分化使得网络流行语异军突起、层出不穷,如“躲猫猫”、“坑爹”与“宅男”、“腐女”、“萝莉”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
大学生群体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教育,在一些大学BBS与新媒体互动平台相互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英汉语码转换类网络流行语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
英语词的网络流行语进入大众视野,正在改变网络语言的发展格局,使其形式与内涵多元化、国际化。
四、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对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提出了挑战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 认为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存在一些双方都遵守的原则,他把这种原则叫做会话的合作原则。
[5]合作原则认为交谈双方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都遵循一个交谈的目标或方向,相互配合。
其中包括四条基本准则: 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6]。
合作原则后来成为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并作为指导言语交际的重要原则,得到学界普遍的认同。
其中方式准则指讲话要明白清楚,要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避免会造成歧义的表达。
但网络流行语往往并不遵守这些原则,作为新的结构形式组成的词语使人们理解起来困难,最典型的是“喜大奔普”、“人艰不拆”、“不明觉厉”,而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受限于受众的英语文化理解水平以及其新的语言构式,使会话含义晦涩难解,违反了言语行为的合作原则,使言语交际行为失败。
而网络流行语中的英语语码常与英语原义存在语义偏差,是中西合璧的语言思维模式的结晶。
如“hold住”中“hold”英语原义包含“抓住;容纳;保持不变;坚持住;守卫;拘留”等义项,而作为流行语,经过网络、报刊等媒体的广泛使用后,它还发展了很多其他的意义。
如:(5)“基因兴奋剂”悄然出现,孱弱的巴西奥组委能Hold住吗?(中文业界资讯网)(6)9个防癌秘方助你hold住健康,癌症离我们有多远?(人民网广西视窗)(7)海马S5是怎样hold住这个看重颜值的世界的?(微头条)句(5)中“hold住”表示“经受、承受,多指人的心理或感受”,通常与压力、或一些负面情绪搭配;在句(6)中表示“抓住、吸引住,常指一些容易流失的事物”;在句(7)中表示“掌控住,驾驭得了”,通常与某种局面和情况搭配。
这种汉英混杂的语义模式在网络流行语的频繁使用中不断衍生出新的意义,在语义推理与认知上给信息接收者带来极大困难。
五、结语汉英语码转换的流行语大量涌现是网络流行语发展多元化的体现,是大众话语环境不断分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