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谣课程纲要

童谣课程纲要

春江中心小学童谣精品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童谣
适用年级
一年级下学期
总课时
18
课程类型
走读
课程简介
1.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
(1)欣赏:中外民间儿歌童谣、同龄伙伴创作的儿歌童谣、名作家为孩子们写的儿歌童谣。
(2)仿作:在欣赏的基础上仿作,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围绕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开展一系列活动
诵读、仿编
第五周
学习童谣《月亮谣》
诵读、配画
第六周
学习童谣《玲珑塔》
诵读、画一画
第七周
诵读《我唱一 谁对一》
诵读、搜集资料
第八周
学习童谣《什么虫儿》
诵读
第九周
学习童谣《风婆婆》
诵读、唱答
第十周
学习童谣《水牛儿》
诵读
第十一周
学习童谣《喜鹊喳喳》
搜集资料、诵读、配画
第十二周
学习童歌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作题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例如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儿歌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启蒙者。
4、训练语言的需要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语言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儿歌童谣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儿歌童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十四和四十》这首儿歌是典型的矫正发音的,而金波的《小白兔》:“小白兔/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条腿儿。”则告诉幼儿小白兔的外貌特征是什么,便于少儿区分小动物。
评价方式
自评
小组评
家长评
真棒
还行
加油
真棒
还行
加油
真棒
还行
加油
能熟练诵读每一首学过的儿歌童谣
学习兴趣高,乐于和伙伴讨论交流,愿意与家长交流学习所得
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童谣诵读、创作比赛
(1)诵读儿歌童谣。定期举行“童谣诵读会”,期末评出童谣“诵读之星”。
(2)收集儿歌童谣。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儿歌童谣,搜集相关的民间儿歌童谣,感受不同地方的儿歌童谣风格及特色。
(3)创作儿歌童谣。通过向学校校刊投稿等形式,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背景分析
儿歌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生产知识等。词句音韵流畅,节奏轻快,易于上口。
2、情感教育的需要
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环境变了,要求高了,从原来的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孩子们一方面为进入小学高兴,充满欢喜、新奇之情,希望自己能早点学会读书、认字;另一方面,又有几分胆怯,对文字世界还十分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反差,处理不好,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学习儿歌童谣,会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感受乐趣,充满自信。
我校开发《快乐童谣》校本课程,让童谣在校园传唱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学习民俗文化的需要。
儿歌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程结构
1.学习儿歌童谣16首,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欣赏儿童歌谣,感受生动有趣、文字浅显、结构整齐、琅琅上口的语言形式。
3.背诵儿歌童谣,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4.了解儿歌童谣的基本格式、题材选择及一般创作方法,试着仿写儿歌童谣。
资源利用
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童谣儿歌,网络收集来的童谣儿歌。
学习童谣《风来了》
诵读
第十四周
学习童谣《十二月菜》
诵读、了解
第十五周
学习童谣《十二月水果》
诵读、了解
第十六
学习童谣《十二月花歌》
诵读、了解
第十七周
展示童谣本
小组内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评一评
第十八周
评选童谣之星
儿歌童谣会
课程评价
1、班级评价
为了对班级中学生学习童谣的情况做一个具体的评价,特制定以下《评价表》作为评价参考。
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来自一年级28人,孩子们喜欢诵读儿歌、童谣,特别是唱一唱更感兴趣。给童谣配上美丽的图画,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
第一周
1、学习关于小老鼠的童谣1
2、诵读、讲解、画一画
第二周
学习关于小老鼠的童谣2
诵读、讲解、画一画
第三周
学习童谣《九月九》
诵读、了解二月二的风俗
第四周
学习童谣《一阵秋风一阵凉》
儿童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儿歌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课程目标
学习儿歌童谣,感受语言美、韵律美、形式美,热爱我国语言文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启迪言语智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