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4--15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杜鹃花科。
④恩波:皇帝的恩泽。
⑤斗:通“陡”。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直接写忧愁怨恨,诗中提到“死所”“炎瘴”,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
整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15.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6分)
14. A. D. (A项,不是秋日风光,而是春夏之交的景色。
从杜鹃花开正艳可以看出。
D项应是“颈联间接写忧愁怨恨”。
)
15. 颈联写诗人自己不想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既表达了作者无辜被贬、死不甘心的幽怨,又有渴望回朝、再献忠忱的深情。
尾联写诗人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4点情感,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必须要有概括,有结合诗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