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 第九章 堰流2012讲解

流体力学 第九章 堰流2012讲解


1
因为1-1断面一般为矩形,设其宽度为b ,水舌厚度为
K2H0 , K2为堰顶水流的水股收缩系数。则1-1断面的面 积为A1= K2H0 b,通过的流量为:
Q K2H0bv1 K2H0b 2gH0 (1 K1)
堰流水力 计算的基 本公式
K2 1 K1 m
Q mb 2g H0
例8-1:当堰口断面水面宽度为50cm,堰高P1=40cm,水头H=20cm时,
。 分别计算无侧收缩矩形薄壁堰、直角三角形薄壁堰的过流量
解:对于无侧收缩矩形薄壁堰,b = 0.5m,H = 0.2m,由式(8 -4)得流量系数为
m0
0.403 0.053 H P1
0.0007 0.403 0.053 0.2 0.0007 0.433
薄壁堰流具有很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因此常被用作实验室 或实际测量中的量水工具,而且堰顶常被做成锐缘形。
实用堰流: 播放录像
当0.67<δ /H<2.5时,过堰水流受到堰顶的约束和顶托,水舌 与堰顶呈面接触,但水面仍为单一的降落曲线,这种堰流称为实用 堰流。
工程中的实用堰有曲线型实用堰和折线型实用堰两种。
如果下游水位较高,影响到1-1断面的水流条件时,则 在相同水头H时,其过流量Q将小于由式的计算值,这时 称为淹没出流。用淹没系数σ s反映其影响。
当堰顶存在边墩或闸墩时, 即堰顶宽度小于上游河渠 宽度时,过堰水流在平面上受到横向约束,流线将出现横 向收缩,使水流的有效宽度小于实际的堰顶净宽,局部水 头损失hj增大,过堰流量将有所减小。用侧收缩系数ε 1反 映其影响。
当闸门开度e较大时,闸门下缘离开水面,对水流不起控制作用,水流 从堰顶自然下泄,称此为堰流。
或者闸门开度不变,当上游堰上水头H较大时,过流特征为闸孔出流; 而当较小时,则为堰流。
对于平底上设置的闸门也有类似情况。由此可知,堰流和闸孔出流可 以互相转化,二者的转化条件与闸孔相对开度e/H 有关,同时与闸底 坎边界形式也有关。
一、矩形薄壁堰流
无侧收缩、自由出流时的流量计算公式为
Q mb
2g
H
3/ 0
2
为便于使用直接测得的堰上水头H计算流量,可将 式中行近流速水头的影响归集于流量系数中一并考虑, 即改写上式为
Q mb 2g (H 0v02 )3/ 2 m(1 0v02 )3/ 2 b 2g H 3/ 2
宽顶堰流: 播放录像
当2.5<δ /H<10时,堰顶厚度对水流的顶托作用更为明显,使 得水流在进口处出现第一次跌落后,在堰顶形成一个水面与堰顶几 乎平行的渐变流段,然后出现第二次水面跌落(下游水位较低时), 这种堰流称为宽顶堰流。
根据这种定义,宽顶堰流又可分为有坎宽顶堰流和无坎宽顶堰 流两种。无坎宽顶堰流完全是由于断面的侧向收缩、使得其过流现 象与有坎宽顶堰流相类似而定义的。
淹没出流时,下游水位波动很大, 使过堰流量不稳定。因此,用来测 量流量的薄壁堰不宜在淹没情况下 工作。
实验证明,当矩形薄壁堰流为 无侧收缩、自由出流时,水流最为 稳定,测量流量的精度也较高。右 图是在实验室中测得的无侧收缩、 自由出流的矩形薄壁堰流的水舌形 状。
为了保证堰为自由出流,并使过堰水流稳定,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九章 堰流
• 第一节 概述 • 第一节 堰流的分类及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 第二节 薄壁堰流的水力计算 • 第三节 实用堰流的水力计算 • 第四节 宽顶堰流的水力计算 • 第五节 闸孔出流的水力计算 • 第六节 桥、涵水力计算 •小 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了解堰流、闸孔出流的流动特点和区别,掌握 堰流和闸孔出流互相转化的条件。
用下而形成的水流运动; ⑵ 从能量观点看,二者的出流过程都是一种
由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⑶ 二者均属于急变流,过水断面上的压强分
布不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 ⑷ 二者的能量损失中主要为局部水头损失。
堰流和闸孔出流有不同之处:
堰流和闸孔出流的不同之处是: ⑴ 闸孔出流受闸门控制,而堰流不受闸门控制; ⑵ 堰流的水面线是光滑连续降落的,而闸孔出流
称为堰 的流量 系数
从上述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影响流量系数m的主要因素是: , K1, K2
K2 1 K1 m
主要反映局部水头损失的影响;
K1表示堰顶1-1断面的平均测压管水头与堰上全水头之比 值; K2反映了堰顶水股的收缩程度。 因此,不同水头、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堰流,其流量系 数m值各不相同。
由上面的例题显而易见,在同样水头作用下,矩形薄壁堰的过流量大于三 角形薄壁堰的过流量;而式(8-7)和式(8-8)的计算结果很接近。
第三节 实用堰流的水力计算
当0.67<δ /H<2.5时,称为实用堰。
根据其剖面形状,又可分为曲线型和折线型两种实用堰。
曲线型实用堰常用于混凝土修筑的中、高水头溢流坝,堰顶的曲线形 状适合水流情况,可提高过流能力。
实验表明,宽顶堰流的水头损失主要还是局部水头损失,沿程水
头Hale Waihona Puke 失不必单独考虑。当δ /H>10时,因为沿程水头损失将不能忽略不计,水流特征 不再属于堰流,而应视为明渠水流。
三种不同类型的堰流具有不同的水流特征。
堰流还有自由出流与淹没出流、有侧收缩过流与无侧 收缩过流之分。
当下游水位较低、不影响过堰流量时称为自由出流, 否则称为淹没出流;当堰顶过流宽度与上游河渠宽度相 等时,为无侧收缩过流,当堰顶过流宽度小于上游河渠 宽度时,为有侧收缩过流。
一、堰流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常将堰做成不同的形状,如图所示。 不同形状、大小的堰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堰顶厚度δ 对过堰水流的影 响不同。因此,工程中常根据堰顶厚度δ 与堰上水头H 的比值大小, 将相应的堰流分为三类。
第一节 堰流的分类及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薄壁堰流 播放录像
当δ /H<0.67 时,过堰的水舌形状不受堰顶厚度δ 的影响,水 舌下缘与堰顶呈线接触,水面为单一的降落曲线。这种堰流称为薄 壁堰流。
2g
2g
或:Q m0b 2g H 3/2
m0

m(1 0v02
2g
)3/ 2
称为包含行近流速水头 影响在内的流量系数
包含行近流速水头影响在内的流量系数,可按下列经验 公式计算:
m0

0.403

0.053
H P1

0.0007 H
雷伯克(T.Rehbock)公式
适用范围为:H = 0.025~0.6 m,P1 = 0.1~1.0 m及H / P1<2
称为行近流速水头。
2g

H0

H

0v02
2g
称为堰上全水头。


z

p



k1H
0
k1 为一修正系数,称为压强系数。 则能量方程可写为
H0

k1H 0

(1

)
v12 2g
v1
1
1
2gH0 (1 K1) 2gH0 (1 K1)
1
称为流速系数。
• 掌握堰流的分类和计算公式,掌握实用堰、宽 顶堰的水力计算方法,会进行流量系数、侧收 缩系数、淹没条件和淹没系数的确定方法,重 点掌握宽顶堰流的水力计算。
• 掌握闸孔出流的计算公式和水力计算方法,能 正确确定闸孔出流的流量系数和淹没系数。
• 了解桥、涵过流的水力特征和水力计算方法。
重点与难点
• 实用堰、宽顶堰的水力计算方法,流量 系数、侧收缩系数、淹没条件和淹没系 数的确定方法。
巴赞(Bazin)公式
m0

0.405
0.0027)[1 H
0.55(H
/
H

P1)2 ]
适用范围为:H = 0.1~0.6 m,堰宽b = 0.2~2.0 m及H/ P1≤2 其中:H为堰上水头,P1为上游堰高,均以m计。
当下游水位超过堰顶、并在堰下游 形成淹没水流时,下游水位将影响 过堰流量,形成淹没出流。
三角堰泄流量:量纲分析解
Q (, g, h, )
Q f () gh5/ 2
基本概念(续)
堰流:当堰顶无闸门设置时,水流通过堰顶表面自然下泄,称为堰流。 但当堰顶设有闸门时,过堰水流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闸孔出流 和堰流
当堰顶闸门开度e较小时,水流受到闸门的控制,闸前水位壅高,水流 由闸门底缘和堰顶之间的闸孔流出,称为闸孔出流;
的水面线被闸门截断,上下游不连续。
Notes: 由于堰流和闸孔出流存在上述相同之处,因此,对这两种水
流现象的研究方法是相似的。 但因为还有不同之处,所以这两种水流现象的具体过流规律
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进行堰上设有闸门的组合建筑物的水力 计算时,首先要进行堰流和闸孔出流的判别。
第一节 堰流的分类及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 闸孔出流的计算公式和水力计算方法, 能正确确定闸孔出流的流量系数和淹没 系数。
基本概念
堰:阻挡水流、壅高水位、并使水流在其上流过的泄水建筑物称为堰。
如:桥梁中的桥孔过流,给排水工程中的蓄水、排水建筑的过流、 水利工程中的溢流坝等,是常遇到的堰流类型。 堰流特点:在堰面附近较短的距离内流线急剧弯曲,属于明渠中的 急变流,过堰水流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跃落。
⑴ 堰上水头H应大于2.5cm,不宜过小。否则,水舌在表面张力的作 用下将挑射不出,易发生贴附溢流。
⑵ 堰后水舌下面的空间应与大气相通。否则空气逐渐被水舌带走, 压强降低,水舌下面形成局部真空,影响出流稳定。在堰后侧壁上设置通 气管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二、直角三角形薄壁堰流
当所测流量较小时,若用矩形薄壁堰测量,则水头过小,测量误差很 大。改为三角形薄壁堰后,增大了堰上水头,故可提高小流量的测量 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