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第一二章绪论2012

1.2.第一二章绪论2012


疾病的诊断 抗原-抗体反应
疾病的预防
疫苗(vaccine)
用于主动免疫的含有非致病性抗原物质的生物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将抗原性物质接种机体,使机体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建立特 异性免疫,达到预防疾病目的。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 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 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 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 淋巴结及阑尾等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 细胞 粒细胞
病 原 菌 的 吞 噬 与 杀 伤
表1-1 20世纪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 年代
1901
1905 1908
学 者 姓 名
Emil von Behring
Robert Koch Elie Metchnikoff Paul Ehrlich
国 家
德 国
德 国 俄国 德国
研 究 成

开创了应用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患者
对结核病的研究具有诸多发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及 其反应,Koch现象等 吞噬作用的理论研究 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
免疫学发展史
免疫接种和抗感染免疫
免疫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
免疫学科的形成
3天
5天 天花发病过程
7天
中国人发明减毒天花疫苗
琴纳发明牛痘苗(一种与天花病毒有交叉抗原的疫苗) 1796年5月17日接种获得成功
Edward Jenner 1749-1822,English
爱德华· 琴纳


疫苗(accine)
免疫学科的形成
认识免疫系统 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学科逐渐发展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体内存在无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 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淋巴细胞被“禁 忌”形成耐受 出生后淋巴细胞遇到相应抗原发生特异应 答,并形成记忆 禁忌细胞复活或突变可导致自身免疫

免疫学科逐渐发展 (一)免疫系统的全面认识和逐步深化
免疫的新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 识别“我”与 “非我” (自我稳定) --- 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 --- 对自身物质 形成免疫耐受
. 有时也能造成病理损伤
免疫的三大功能及表现
功能
免疫防御
正常表现(有利) 异常表现(有害)
抗病原微生物 超敏反应、易受感 (immunologic defence) 染或免疫缺陷病 的侵袭 免疫稳定 对自身组织成分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immunologic homostasis) 耐受
1913
1919 1930 1951 1957 1960 1972 1977 1980 1984 1987 1991 1996
Charles Richet
Jules Border Karl Landsteiner Max Theiler Daniel Bovet F. Macfarlane Burnet Rodney R. Porter Rosalyn R. Yalow Gorge Snell Cesar Milstein Niels K. Jerne Susumu Tonegava E. Donnall Thomas Peter C. Doherty Rolf M. Zinkernagel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抗原
免疫效 应物质
免疫学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植物和动物)免 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应答过程、效应机制和 生物学功能,及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学诊 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专门研究人 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应答过程、效应机 制和生物学功能,及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 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二)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 1.免疫应答的分类、过程、效应机制 2.免疫耐受 3.超敏反应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免疫学科逐渐发展 (一)免疫系统的全面认识和逐步深化
(二)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 1.免疫应答的分类、过程、效应机制 2.免疫耐受 3.超敏反应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医疫和免疫学
免疫学发展史
免疫学与疾病关系
什么是免疫和免疫学
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免疫学
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Immunity(免疫) 所谓“免疫”原由拉丁字“immunis”而来,其原意为 “免除税收”(exception from charges),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

(2)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 噬细胞), 肥大细胞, NK细胞,树突状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3)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等
吞噬细胞
病 原 菌 的 吞 噬 与 杀 伤
识别
吞噬
消化
N

特点:(1) 出生时已具备(早) (2) 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 (3) 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 个体差异不大 (5)不具有记忆性
法国
比利时 美国 南非 瑞士 澳大利亚 英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丹麦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 瑞士
发现过敏反应
揭示了补体溶菌现象的原理 昭示人类红细胞血型 发现黄热病病毒并创建黄热病疫苗 发明了抗组织胺药物 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 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 开创多肽激素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发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创建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 独特型-抗独特型的级联网络 对Ig基因研究并阐明抗体多样性 提出移植免疫学 提出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MHC限制性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固有免疫:是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系列防御机制,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就 具备,作用范围广泛,并非针对特定抗原, 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天然防线。


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黏膜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免疫效 应物质
免疫应答的类型
1.
2.
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 nonspecific immunity )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的免 疫)——adaptive immunity (acquired immunity , specific immunity )
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防止细胞癌变
肿瘤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 淋巴结, 粘膜相关的淋巴组 织(MALT)
免疫细胞分化过程
f
Glick F. and Charlie Chang

识别
吞噬
消化
N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 细胞 粒细胞
免疫分子


膜分子:TCR、BCR、MHC分子、CD分子 及粘附分子等。 分泌型分子:抗体、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抗原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Germany Nobel Prize in 1901
冯.贝林
抗原、抗体的概念
Landsteiner的研究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体液和细胞免疫学说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Ehrlich等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俄国科学家Elie Metchnikoff 1903年,Wright及Douglas把细胞学说与体液学说统一起来
减毒活疫苗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首先通过提高培养温 度成功制备了炭疽杆菌减毒疫 苗;通过绵羊脑多次传代制备 成功人工减毒狂犬病疫苗,开 创传染性疾病人工自动免疫时 代。
Louis Pauster (1822-1895) Louis Pasteur:
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 (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 (3)一般不能遗传 (4)个体差异大 (5)具有记忆性 组成与功能: Ag 体液免疫:B细胞 浆细胞 细胞免疫: Ag APC T细胞
Ab

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免疫应答的阶段 1)诱导阶段: 抗原加工处理,递呈和识别. 2) 反应阶段: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3) 效应阶段: 发挥免疫效应(Ab, CTL).
They should be vaccinated first
Why do they not want to play with my kids?
免疫学发展史
免疫接种和抗感染免疫
免疫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
免疫学科的形成
德国人冯.贝林 (Emil von Behring ) 发现抗 白喉毒素血清,并研 制白喉及破伤风类毒 素,利用类毒素制备 抗白喉及破伤风毒素 血清,发明了人工被 动免疫,也同时开创 了人工被动免疫时代。
给机体注射特异性抗体等制剂,以治疗和紧急预防疾病。
疾病的治疗
抑制免疫
促进免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