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的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税收的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 1) 要素市场均衡方程组:
L 1( P l, Pk , Q 1 ) + L 2 ( Pl, P k, Q 2) + L 3( P l, Pk , Q 3 ) = L
K 1( P l, P k, Q 1 ) + K 2( Pl , Pk , Q 2 ) + K 3 ( Pl, P k, Q 3) = K ( 2) 产品市场均衡方程组:
37
代入模型中进行计算, 可以得到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的结果, 但仍有较大的出入。在此基础上,
利用校准法原理( 王韬等, 1998) 逆向求解, 即把系数设为未知数, 由实际数据倒推系数, 求得城
乡居民消费价格弹性系数为 0. 5 和 0. 6 时, 得到与实际情况符合较为满意的结果。具体结果见
表 3。
( 三) 方程系数
1. 生产方系数。生产方方程采用 C- D 函数形式, 当利用原始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 函数的具体形式时, 函数的三个未知系数 A , 和 事实上已经得到。表 1 所列的就是三次产业 生产函数的系数。
表 1
三次 产业生产函数的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 消费方系数。需要确定的消费方系 数有两类—— 消费者效用分配系数和替代
第三, 模型求解。重点讨论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即: 把从一般参考文献中获取的不利 于模型求解的数据利用合理的方法, 处理为便于模型求解的数据, 并求得模型的均衡解, 在这 一基础上, 对模型所讨论的税收政策进行了简单的经济分析。
最后, 对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税收 CGE 模型提出展望。
二、静态税收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以, 获取消费方数据时, 必须对统计资料中各种消费品进行划归。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 居民消费食品类包括粮食、淀粉与薯类、干豆类及豆制品、油脂类、
L = Q A i
1/ ( i
i+
i)
- 1/ ( i
i+
i) (
i( 1+ i( 1+
T kl ) T li)
Pk Pl
)
i/ ( i+
i)
K = Q A ( i
1/ ( i
i+
i)
- 1/ ( i
i+
i)
i( 1+ i( 1+
T li) T ki)
Pl Pk
)
i/ (
i+
i)
其中, T ki、T li分别为第 i 产业的资本、劳动税率。当 T ki、T li都为 0 时, 模型为基准模型, 反
X11 ( P1 , P 2, P 3, Pl , Pk ) + X 21( P1, P2 , P3 , Pl, P k) + X31 ( P 1, P 2, P 3, P l, Pk ) = Q 1 X12 ( P1 , P 2, P 3, Pl , Pk ) + X 22( P1, P2 , P3 , Pl, P k) + X32 ( P 1, P 2, P 3, P l, Pk ) = Q 2 X13 ( P1 , P 2, P 3, Pl , Pk ) + X 23( P1, P2 , P3 , Pl, P k) + X33 ( P 1, P 2, P 3, P l, Pk ) = Q 3
之, 则模型为税收模型。
同样, 由消费者效用函数, 在居民收入约束条件下, 推导出各类居民户对产品的需求量,
36
即: max
U st . P1 ·X c1+
P 2·Xc2 +
P 3·X c3=
PL
·
W
c L
+
P
K
·W
c k
=
Ic
解得需求函数如下:
Xci = Pi c(
P + c
1
( 11
c)
c i
产出弹性。i 代表产业, 当 i= 1 时, 代表第一产业, 当 i= 2 时, 代表第二产业, 当 i= 3 时, 代表第
三产业。
( 2) 消费方方程。对于消费方的效用函数, CES 形式的函数如下:c)
c( i
c- 1) /
c
c / ( c - 1)
i= 1
( i= 1, 2, 3)
概括而言, 本静态税收 CGE 模型具体的做法是: 生产方按三次产业分类; 消费方按城镇居 民户和农村居民户分类( Juzhong Zhuang, 1995) ; 税种选择讨论三大流转税( 增值税、消费税和 营业税) ; 简化政府的作用, 在模型中, 假设政府只是一个单纯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体, 它只
其中, U c 为效用, c 为消费者类型, c= 1 代表城镇居民户, c= 2 代表农村居民户; i 为消费
品类型, i=
1 为第一产业产品, i=
2 为第二产业产品,
i=
3
为第三产业产品;
X
c i
为第 c 类消费
3
者对第 i 种消费品的需求,
c i

效用
分配
系数
,
ci > 0 且
c i
=
1( c=
效率系数 A 资本弹性系数 劳动弹性系数
1. 577021 0. 181765 0. 7790604
1. 43741 0. 373651 0. 786643
1. 201633 0. 66426 0. 507518
弹性系数。由于国内在对消费者行为方面 的研究很少, 所以对于这两类系数的确定, 只有采用其他适当的方法。
( 3) 市场出清方程组: Pk ·K 1 ( Pl, Pk , Q 1) + Pl·L 1( P l, Pk , Q 1 ) = P 1Q 1 Pk ·K 2 ( Pl, Pk , Q 2) + Pl·L 2( P l, Pk , Q 2 ) = P 2Q 2
Pk ·K 3 ( Pl, Pk , Q 3) + Pl·L 3( P l, Pk , Q 3 ) = P 3Q 3
[ 关键词]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税收; 政策分析 [ 中图分类号] F 18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02- 2848( 2000) 04- 0035- 07
一、引 言
可计算一般均衡( Com put 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 简称 CGE) 模型在税收政策领域的应 用一直是 CGE 模型研究的热点, 不少国家及 地区已经成功地建立了本国或本地区的 税收 CGE 模型。但在国内, 迄今为止还没有用 CGE 模型研究税收问题的先例。我们已建立了一个 人工税收 CGE 模型, 并在模型构建、计算与结果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王韬等, 1998, 1999, 2000) , 本文将对建立实用的中国税收 CGE 模型进行首次尝试。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大 致可以分成四个方面:
表 2
城乡居民效用分配系数
弹性系数的计算相对而言更加困难。国内
第一产业产品 第二产业产品 第三产业产品
城镇居民 0. 271514 0. 422853 0. 305633
农村居民 0. 3015 0. 5116 0. 1849
涉及该部分内容的研究和文献很少。臧旭恒 ( 1991) 的研究结果是本模型可取的。他研究得 出的结论是: 1979 年之后,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 价格弹性系数大致为 0. 8 和 0. 9。把这个结果
35
负责征税和转移支付, 而不讨论政府的公共支出。 ( 一) 模型方程形式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 CGE 模型需要确定两类方程形式——生产方和消费方两类方程。应用得比
较广泛的方程形式有 C- D( 柯布- 道格拉斯) 函数, CES( 常替代弹性) 函数等。在建立本文讨 论的静态门税收 CGE 模型的过程中, 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 对中国税收 CGE 模型的结构框架、模型方程类型等建模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为建立 中国税收 CGE 模型奠定基础。
其次, 构建中国税收 CGE 模型。建立了税收 CGE 模型包含的方程组, 刻画生产方、需求方 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 引入了税收变量, 把整个静态两部门税收 CGE 模型构建出来。
我们认为: 消费者对物品的需求表现为其购买物品数量, 并更直接地表现为其为获得该物
品所支付的货币数量。可以认为, 消费者在某种物品上支付的货币越多, 其对该种物品效用的
需求量越大。利用已获得的有关消费者支付数目的数据进行分析, 来估算消费者效用分配系 数。由于本文讨论的产业数目小( 三个) , 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是可行的。具体测算结果见表 2:
( 2) 对于消费方, 我们采用简单的分类方法, 只讨论城镇居民户和农村居民户两类 ( Juzhong Zhuang , 1995) 。并且, 国内有关学者已经按这种分类形式对中国消费函数有了一定 的研究( 臧旭恒, 1991) , 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研究成果。所以, 在消费函数方面, 采用 CES 函 数形式。
( 二) 模型方程组 构成 CGE 模型的方程包括生产方方程、消费方方程两类基本方程。由这两类基本方程可 以推导出三组均衡条件方程组。
1. 基本方程:
( 1) 生产方方程: Q i= A iK iiL i i
( i= 1, 2, 3)
其中, Q 为产量, A 为效率系数, K 为资本用量, L 为劳动用量, ,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
[ 收稿日期] 2000- 04- 24 [ 作者简介] 王韬( 1950—) , 男, 武汉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建军( 1977—) , 男,
湖南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陈平路( 1971—) , 男, 山东人,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 院讲师。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N o . 79770037)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