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学]城市道路设计教案2013四、五章

[工学]城市道路设计教案2013四、五章


0.3
0.32
0.34 0.35 0.36
0.5
0.54
0.57 0.59 0.61
0.7
0.75
0.8
0.83 0.85
0.84
0.87
0.89 0.91 0.92
1.0
1.0
1.0
1.0
1.0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路段的运行时间及速度和通畅性是划分公路服务水平的主要 依据,也是道路使用者感受最为敏感的方面。 公路分为四个服务等级: ☆一级服务水平描述的交通流主要在自由流运行状态下,交通 流中的车辆可以毫不受阻的发挥行驶性能,保证司机获得高水 平的舒适感。 ☆ 二级服务水平描述的交通流是自由流向稳定流过渡的情况, 交通流中的车辆行驶性能的发挥稍微受限制。提供给司机的舒 适感仍然较高。 ☆三级服务水平仍然保持稳定的运行条件,交通流中的车辆行 驶自由度受到明显的限制,司机为了行车安全,紧张程度明显 增加。 ☆四级服务水平描述的主要是饱和和不稳定的限制流情况,交 通流中的车辆行驶自由度受到严重的制约,很小干扰就能造成 交通阻塞,司机的身心舒适感较差。
2、红线宽度
影响因素:交通发展要求的通行能力、地形条件、城市其它设 施布置、远期发展等
最小值:40米 城市中心区:50-60米 城市外围:50-100米 高架路上、下匝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 应预留宽度 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 离,抗震设防城市要求大于5-10米 高架路桥梁边缘与建筑物的距离宜 大于4.5米
4、紧急停车带
☆为保证快速路通行能力及行车安全,四车道的快速路应设 2.5m宽连续或不连续的紧急停车带。 ☆不连续的紧急停车带500m设一处
☆高架式快速路一般 采用连续式 ☆平地式快速路可采 用缩窄两侧带的方式 设置
5、辅路
辅路是为了解决快速路沿路两侧单位及街区机动车与快速主路 交通出入联系而设置的道路,同时承担沿线非机动车与行人交 通。
设计速度≤40km/h 平地整体式设在主路两侧带 外侧 高架式设在高架路下地面层
辅路
☆平地整体式快速路的辅路一般宜采用单向交通,出入口采用 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
☆在横断面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采用分隔带或标线分隔
☆仅供单向机动车、非 机动车通行时辅路宽 ≥8.5m, ☆交通量大时可用1213m
辅路
高架式断面辅路可采用三、 四幅路形式
3、车道数
按照交通量与道路设计通行能 力的关系确定 6车道为宜 至少4车道 4车道要考虑紧急停车带
二、车行道 1、车行道宽度 车行道宽度包括主路与辅路两部分 主路车行道宽度:行车道宽度、紧急停车带、路缘带 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采用3.75m、小车道可用3.5m
二、车行道
高架路按交通组成划分车道宽 小车为主的车道 3.5m 大、小车混行车道 3.75m 路缘带 0.5m 两侧防撞墙0.5m
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
设计速度(km/h)
水平
等级
120
100
80
V/C 最大服务交 V/C 最大服务交 V/C 最大服务交通
通量Pcu/h/ln
通量Pcu/h/ln
量Pcu/h/ln
一 0.34
750
0.31
650
0.25
500
二 0.74
1600
0.67
1400
0.60
1200
计算行车速度与主路出入口(上、下匝道口)计算行车 速度一致 与主路行车道之间设分隔带 双车道7m宽 平地式断面不设,以辅路代替
3、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加、减速车道)设在快速路出、入口(高架路 上、下匝道)衔接路段,与辅路或匝道相接。
☆宜为单车道 ☆宽度与直行方向主路车道宽 度相同 ☆长度满足设计车辆加、减速 行程要求
以行驶小车为主的4车道快速 路,设2条3.5m小车道,2条 3.75m混行车道,设紧急停车 带
6车道快速路,设2条3.5m小 车道,4条3.75m混行车道
8车道快速路,设4条3.5m小 车道,4条3.75m混行车道
2、集散车道
当快速路出入口(上、下匝道)间距无法满足车辆交织以 及减速的规定时,应增设集散车道。
5、快速路服务水平分级
快速路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服务 水平 等级
A
B
C
D
E
F
交通运行特征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 大 自由流,行车自由度 适中 接近自由流,车速可 维持设计车速 行车自由度受限,车 速有所下降 饱和车流,行车没有 自由度 拥塞状态,强制车流
V/C(交通量/道路容量)比率
车速(Km/h)
100 80 60 50 40-30
地面与高架(隧道)主路 通过匝道联系
道路设计基本原则: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
第二节、横断面设计
一、一般要求 1、横断面分类 整体平地式、高架(地道)分离式 横断面组成 整体平地式 快速机动车道、变速车道、紧急停车带、中间 带、两侧带、辅路(慢速机动车道、非机动车 道)、人行道、 路肩等
高架(地道)分离式
由高架式或地道式快速机动车道和地面辅路系统组成 快速机动车道由行车道、中间带、两侧防撞墙、紧急停车带、 集散车道组成 地面辅路系统由机动车道、中间带、两侧带、非机动车道及 人行道、路肩组成 两者依靠匝道上、下联系
二、服务水平
1、服务水平: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 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 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2、服务交通量:不同的服务水平允许通过的交通量 3、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的关系 不同的服务水平对应不同的服务交通量 服务水平越高,服务交通量就越小 允许的服务交通量大,服务水平就低 4、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水平按下列指标划分 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 车辆行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 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的满意程度 经济性(行驶费用)
三 0.88
1950
0.86
1800
0.75
1500
四 接近 1.0
<2200
接近 1.0
<2100
接近 1.0
<2000
7、服务水平等级的选用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等级的选用 主线C级 匝道D级 公路采用的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三级 三、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乘以设计服务水平的 V/C比率(最大服务交通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