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年代小说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一节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 说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的出现 、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新潮》 冰心《 两个家庭》 等小说开创了“ 冰心 《 两个家庭 》 等小说开创了 “ 问题 小说”的创作风气。 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 “ 问题小说 ” 创作 年文学研究会将“ 问题小说” 年文学研究会将 引向高潮。 引向高潮。
倪焕之: 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味的人物” 倪焕之:“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味的人物”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 有理想, 有理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 又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 巨性、长期性, 巨性、长期性,也认识不到 反动势力的顽固性。 反动势力的顽固性。
“教育小说”是叶氏为人生问题小说的 教育小说” 重要部分,创作成就最高, 重要部分,创作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 他那冷静观察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 作家以冷静平实的笔调, 作家以冷静平实的笔调,把自己所熟悉 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现象放在广阔的 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 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的真 态实景,人情事理。 态实景,人情事理。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 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 . 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题材广泛,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 )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 鸿的姊姊》 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缺失: 只问病源,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2)“悲哀”的主旋律 ) 悲哀” 成因: 成因: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 、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 始创作后,母亲、夫亡、兄凋、友逝, 始创作后,母亲、夫亡、兄凋、友逝, 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 、时代原因。 五四”落潮, 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 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许地山(1893——1941) 、许地山( )
早期小说最引人注日的 特色是其传奇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 竭力推动浪漫主义向现 实主义靠拢。 实主义靠拢。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 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 悲观的一面, 悲观的一面 , 也有坚韧和 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 , 多都 能坚韧地承受面临的厄运, 能坚韧地承受面临的厄运 , 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种烦 恼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 问题小说” ( 1) 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 ) 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 3) 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 、 创作主 ) 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 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第二阶段:1925——1927年
如:《号声》、《黄昏》,伤感情调 增加,开始踏进现实主义门坎。
第三阶段 :1928——1934年
《山雨》、《银龙集》现实主义趋于 成熟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935——1944年 年 春尘》 华亭鹤》 双清》 《 春尘 》 、 《 华亭鹤 》 、 《 双清 》 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 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 , 逐渐渗进 新的象征成份
4、叶圣陶小说风格:朴实,冷峻,自然 、叶圣陶小说风格:朴实,冷峻, ( 1)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新奇 ,而致力 )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新奇, 于再现生活实况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于再现生活实况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2)描写细致真切,含而不露,不动声色, )描写细致真切,含而不露,不动声色, 冷静平实。 冷静平实。 (3)结构严谨,讲究具体、布局和含蓄。 )结构严谨,讲究具体、布局和含蓄。 ( 4)语言洗炼朴素 ,善于使用确切而富有 )语言洗炼朴素, 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海滨故人》 海滨故人》 心理问题小说” 由“心理问题小说” 转向自叙传抒情小说 的界碑。 的界碑。 《象牙戒指》 象牙戒指》 庐隐创作的艺术高峰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 1) 题材多是自己及同 ) 友人、 学、友人、家人的浮沉 与悲欢。 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 我、情、愁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 自我的情感, 自我的情感,又总被愁 云惨雾笼罩着。 云惨雾笼罩着。
五、庐隐、王绕照、许地山等人的 庐隐、王绕照、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
1、庐隐(1898—1934)原名 原名
黄英,福建闽侯人。 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 》、《 学生》 海滨故人》《 》《或人 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 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丽石的日记》、 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象牙戒指》 《象牙戒指》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 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小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 潮流。 潮流。
1. 第一类是 “ 问题小说 ” 和为人生的小 . 第一类是“ 问题小说” 以冰心、 庐隐、 说 , 以冰心 、 庐隐 、 叶绍钧等作家为代 表。 2. 第二类是乡土小说 , 理解回忆 、 乡愁 、 . 第二类是乡土小说, 理解回忆、 乡愁、 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 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 , 重点把握郁 . 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 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 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 , 进而掌握浪漫抒 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冰心 “问题小说” 家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 冰心”这个笔名, 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 年 月在 晨报副刊》 月在《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 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父子( 家庭问题 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爱的哲学” 是冰心“ 问题小说” “ 爱的哲学 ” 是冰心 “ 问题小说 ” 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 《 超人 》 和 《 悟 》 是这种哲学的集中 体现。 体现。
《悟》宣扬爱的哲 学“神圣无边”。 神圣无边” 冰心的“心理问题 小说”,以慰藉五 四退潮后青年人的 心灵烦闷为出发点, 以“爱的哲学”的 系统化为终结点。 系统化为终结点。
1931年8月创作的《 分 》 , 是冰心创作 年 月创作的 月创作的《 道路上的分山岭。 道路上的分山岭。 《 分 》 通过生于教授家庭和生于屠户家 庭的婴儿对话, 庭的婴儿对话 , 表达了对知识分子阶层 的批评, 对劳苦大众的深挚同情与尊重。 的批评 , 对劳苦大众的深挚同情与尊重 。 冰心从《 冰心从《分》开始转向现实主义,30年 开始转向现实主义, 年 代前期——小说集《冬儿姑娘》,抗战 代前期 小说集《冬儿姑娘》,抗战 小说集 》, 期间——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 。 小说散文集《 期间 小说散文集 关于女人》
(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 ) 日记体、 书信体、 第一人称, 日记体 、 书信体 、 第一人称 , 都是便于 抒写个人痛苦的经历、 抒写个人痛苦的经历 、 不幸的遭遇和苦 闷彷徨的情绪的表现形式。 闷彷徨的情绪的表现形式。 (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 ) 不注重外部事件的描写, 不注重外部事件的描写 , 人物形象多雷 缺乏清晰度和立体感, 同 , 缺乏清晰度和立体感 , 结构亦较松 散。
3、爱之奏鸣曲 、
是冰心一生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 爱,是冰心一生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 是她一生文学创作的旨趣和灵魂 (1)圣母颂 ) (2)童心曲 ) (3)自然赞 )
四.叶圣陶
1、 描写下层劳动者的 、 困苦和不幸, 揭示封 困苦和不幸 , 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 的“隔膜”。 隔膜”
2、 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 , 、 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 暴露市民精神空虚、 无聊, 暴露市民精神空虚 、 无聊 , 批判 没有“ 没有 “ 爱 ” 与 “ 美 ” 理想的灰色 人生观。 人生观。 3、 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 、 败的现象。 败的现象。
冰心是以人生的慰安者的姿态出现的, 冰心是以人生的慰安者的姿态出现的 , 趋于和谐,趋于人与自然的融合。 趋于和谐,趋于人与自然的融合。 庐是以青年心理宣泄者的姿态出现的, 庐是以青年心理宣泄者的姿态出现的 , 趋于失调, 趋于人对社会的“ 大幻灭“ 趋于失调 , 趋于人对社会的 “ 大幻灭 “ 。 冰心在小说中以理制情, 冰心在小说中以理制情 , 其作品是较为 正统的“问题小说” 正统的“问题小说”。 庐是烦闷的发泄者, 在小说中以情克理, 庐是烦闷的发泄者 , 在小说中以情克理 , 或多或少地偏离了“ 问题小说” 的正轨, 或多或少地偏离了 “ 问题小说 ” 的正轨 , 并在这种偏离中逐渐增浓了自叙传的倾 向。
小说创作的两次转折 第一次是由社会问题小说 转向心理问题小说, 转向心理问题小说,由艺 术上的外向转换为内向。 术上的外向转换为内向。 第二次突破问题小说的局 限,走上现实主义的发展 道路,在艺术上, 道路,在艺术上,由内向 转向外向。 转向外向。
2、冰心“问题小说”的特点 、冰心“问题小说”
(1)“小说里有哲学”,“借小说发表自 ) 小说里有哲学” 己的思想” 是冰心“问题小说” 己的思想”,是冰心“问题小说”的重要 追求 。 (2)重视妇女题材 ——真善美的统一体 ) 真善美的统一体 (3)“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 )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 停留”的风致。 停留”的风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