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疗质量管理.ppt
8、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科和科主任
h
25
6、术前讨论制度
一)、手术分类:按手术大小分四类: 1 一类手术:指普通常见的1-2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如小面积清创缝合,单
纯疝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阑尾摘除术等。部分 一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2 二类手术: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 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二类以上手术 应在住院部手术室完成。 3 三类手术: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人员共同完成的大手术。各种 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心脏直术视手术 ,各种颅内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 4 四类手术:指科研项目及新开展的重大手术。
手术分级及分类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病历书写制度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会诊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转院转科制度
h
9
如何执行核心制度
一、重视医疗核心制度
核心制度都是前人积累和总结的,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用鲜血、 甚至生命换来的,是无数医学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
h
10
二、熟悉核心制度的内容
h
3
医疗安全原则
预防为重点
预防医疗纠纷是医疗工作的系统工程,需要医务人员从细节、 环节和过程入 手,严格遵守医疗规程,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全面维护患方权益。
h
4
医疗安全原则
培训为基础
培训的目的是警钟长鸣,提高医疗风险意识,确保医疗工作依法、规范、科学 有序,维护医院、医务人员和患方的合法权益。
h
29
三、医疗纠纷防范
h
5
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意识
法规意识 依法执业;遵守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双签字) ●质量意识 合理检查、明确诊断、合理用药、科学治疗、确保疗效、 保障安全、维护健康。
h
6
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意识
服务意识 努力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被动服务-满意服务-主动服务-感动服务 ●安全意识 遵守诊疗常规,履行告知义务,完善签字手续,规范书写 病历,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效益意识 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
例讨论,报告医务科派人参加。
h
20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讨论时,经管医生报告病情、治 疗经过,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分析病例遇到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 题。其他医务人员主要从明确诊断、治疗方案等方面充分发表自己 的意见,最后由科主任总结并决策。
5、认真做好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记录清楚参加人员姓名、职称、 职务,讨论记录最后由科主任签名,归入病历存档。
h
16
2、三级医师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2、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 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反映;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 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 转院问题。做好床边教学并承担一定的教学查房工作。
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列为科室常规制度执行,一般定在科室主任 查房后进行,特殊情况随时进行讨论。
h
21
4、会诊制度
以下情况之一者可提出会诊:
1、疑难病人诊断不清;
2、诊断明确,但因病情复杂治疗上有困难;
3、患者为多系统、多学科疾病;
4、抢救需要多学科协助;
5、开展医院新技术(技术);
6、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
h
26
6、术前讨论制度
(二)、术前讨论
1、一类手术不需组织讨论。住院手术者须经主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查看并决定手术,并填写 术前小结。
2、二类手术必须由主刀医师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一般中小手术可在查房时由科主任、主刀 医师询问和检查后对诊断、术前准备、手术要点提出要求,并安排手术人员及手术时间,不 需另行组织术前讨论,但需填写术前讨论记录单)。
h
15
2、三级医师查房制
三级医师是指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 师。
1、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要解决疑难病例 ,审查对新入院,危重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 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 护理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h
13
1、首诊负责制
6、对该收入院治疗的危重病人,在病床有困难时,接诊医生向科 室负责医生汇报后,有权决定收住,相关科室不得拒收。
7、住院部新入院病人也必须执行首诊负责制,谁首诊谁完成首次 病程记录和入院医嘱。首次病程记录必须在本班内完成。
h
14
1、首诊负责制
8、各种传染病来院就诊,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并报告院内感染管理科,与家属说明情况转市传染病医院,若病情 危重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转诊时,应就地隔离抢救,不得推诿。
3、组织指挥者在抢救过程中,要善于团结不同专科的技术人员一道工作,当情况严峻、意见不一 时,在搏采众长的同时,应分秒必争,当机立断。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听从组织者的统一指挥,组织者应对参加人员的工作迅速作出临时分工,人员 不足时应及时申请支援,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h
23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科内会诊(病例讨论)
(二)科间会诊:
(三)全院扩大会诊:
(四)邀请院外会诊:
(五)院外邀请会诊
h
22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抢救是对危重病人生死攸关的诊疗活动,也是医务人员最紧张最集中的诊疗活动,抢救的组织与管理水 平常常影响医务人员技术能力的发挥和抢救的效果,故应认真组织,规范管理。
制度速记口诀
两诊两查三讨论,一(医)律(历)不准抢手术。
两诊: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
两查: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对制度;
三讨论: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历讨论制度;一( 医)律(历)不准抢手术:医生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新技术准入制 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转科转院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h
11
1、首诊负责制
1、必须注重职业道德,坚守岗位,对患者保持负责和关怀的态度,实行“谁 首诊,谁负责”的原则。
2、门、急诊首诊医师应认真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处 理。书写好门、急诊病历。如果发现是其他专科的病人,应与病人解释,转 告其他科就诊。如是牵涉到两个学科以上的病人,应先由首诊医师诊治后再 转到相关科室会诊,不得推诿病人。
3、凡急症抢救病人应先抢救后办手续,不得延误抢救时间,待病情稳定,诊 断明确后及时收入有关科室治疗。绝不允许无钱、无姓名、无家属推诿病人 。
h
12
1、首诊负责制
4、对病情较复杂或多处复合性创伤病例,首诊医师要向上级医师报告。首诊 医师可直接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同时向上级医师报告。被邀请科室应随叫随 到,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否则,对病人诊治所产生的后果应负主要责任。
3、三类手术必须由科主任主持进行术前讨论。
4、四类手术必须由科主任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必要时可请分管院长、医务科和相关科室参 加。
术前讨论内容必须具备有:①诊断及依据;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③是否有手术禁忌;④ 术前准备、手术麻醉及方式选择;⑤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发症、后遗症及防 范措施。
(一)、组织指挥
1、抢救的组织指挥由本科的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负责,特殊紧急情况时,如临时现场抢救等 原则上由本科在场最高职称医师负责,但同时应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和副主任医师以上应尽快到场。
2、医院管理人员直接参加抢救时,主要是按照组织者需求调配力量,做好有关服务支持与保证工 作,不干预组织者的技术性决策。遇大批伤病员入院抢救时,由分管院长亲自组织指挥,但技术性决策 仍应分散至各科自行决定。
6、危重病人抢救时应注意做好家属的病情告知和思想工作,疏导亲属, 除特殊情况外,家属不应在患者身边以免影响或干扰医务人员的抢救进程。一 般情况下,病情告知及家属思想工作由抢救组织者负责进行。特殊情况时, 思想工作可由医院管理人员负责。
7、新入院或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 通知书 。
3、医护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4、抢救使用的药品安瓿、药瓶、药袋,一次性用品等医疗废物,应单独放置 ,待抢救后与医嘱核对、清点后酌情再予以处理。
h
24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二)、抢救过程
5、情况允许条件下,组织者应及时组织参与抢救的医师进行小讨论,对抢 救作阶段性小结,拟定下一步抢救措施。
h
7
防范医疗纠纷的8项措施
一是严格依法行医 二是提高医疗质量 三是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遵守医疗规范 五是履行告知义务 六是加强医患沟通 七是尊重患者选择 八是强化行风建设
h
8
严格落实医疗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二)、抢救过程
I、抢救过程中,抢救人员要保持镇静和信心,不谈论抢救以外的话题,禁 止在病人家属面前对抢救措施提出不同意见,亦不能在病人家属在场时对其 他抢救人员指责。
2、抢救过程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 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 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h
19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经三级医师检诊后诊断仍难以明确的病例或对诊疗计划有不同意见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应及时提交科内病例讨论,由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确定讨论时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