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第1~30小题,每小题1分,第3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A. 面积B. 人口C. 城市化水平D. 经济总量2. 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A. 水流平缓河道曲B. 水量丰富流速急C.江水浑浊泥沙多D. 峡谷幽深猿声啼3. 与图中其他省市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A. 柑橘B. 稻米C. 天然橡胶D. 棉花4.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
读图,回答5~7题。
5.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A. 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 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 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D. 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6. 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A. 土地廉价B. 能源资源丰富C. 劳动力素质高D. 政策优势7. 近年来,乌海市以“蔬菜、葡萄”产业为主导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葡萄种植基地每年以4 000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近2~5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 气候干旱,降水少C. 地下水丰富,灌溉便利D. 冲积平原,黑土肥沃8.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线路处于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B.③-④线路穿过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D.⑦-⑧线路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10.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A.耕地后备不足B.水资源浪费严重C.人均土地面积少D.缺水问题突出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11~12题。
1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增加的省级行政区最多1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自然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低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1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读“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5~20题。
15.与①、②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最接近的是A.200km B.400kmC.600km D.800km16.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C.地势高低 D.大气环流17.图中四点,地势最高的是A.108°E,30°N B.98°E,32°NC.100°E,26°N D.108°E,26°N18.图中108°E,30°N附近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高寒气候19.图示区域内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 D.台风20.图中③地气温可能为A.16℃ B.17℃ C.19℃ D.18℃读下图,回答21~24题。
2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2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纬度低、海拔高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3.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24.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C.坝子农业——水稻 D.山地畜牧业——滩羊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并回答25~26题。
25.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A.平原 B.高原C.盆地 D.山地26.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水量特征正确的叙述是A.上游流量最小 B.中游流量最小C.下游流量最小 D.下游流量最大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27~28题。
27.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A.甲乙 B.乙丁 C. 甲丙 D. 丙丁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C.③地为江南丘陵D.④地是我国重要的畜区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据此回答29~30题。
29.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30.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调水季节,其原因是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回答31~32题。
31. 甲地可能位于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长江中下游D. 海南岛32. 下列关于三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B. 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C. 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D. 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据此回答第33题。
33. 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A. 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 春播期间旱情严重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
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下表表示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据此回答34~35题。
1999年2002年2006年甲-31 -435 -540乙87 -32 193安徽 2 -30 39广东-82 -269 -30234. 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 气候变化B. 稻米供过于求C. 劳动力流失D. 城市用地扩大35. 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A. 福建、黑龙江B. 江苏、西藏C. 湖北、云南D. 浙江、江西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
读图完成36~37题。
36.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7.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下图为“我国人口、稻谷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据此回答38~39题。
38.我国人口占世界比重下降的原因是A.我国人口数量下降 B.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世界人口数量下降 D.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39.四种作物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大豆 B.小麦 C.玉米D.稻谷读我国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图与水系分布图,回答40~41题。
40.P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与Q地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41.与华北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河流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流量季节变化较小C.含沙量大,结冰期长D.年货运量较小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冬夏气温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42~43题。
42.关于图中城市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B.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不便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D.冰川地貌分布面积不大43.关于图中城市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伦敦冬季气温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大C.自西向东年降水量递减,大陆性减弱D.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增大,海洋性增强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
读图完成44~45题。
4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北温带B.乙地位于西半球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D.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45.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A.海拔高于四周 B.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C.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小 D.植被以草原为主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46~48题。
土地资源构成图土地利用结构图46.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______A.1% B.20% C.19% D.21%47.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48.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右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