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生理学理论指导:睡眠的时相
-通过对整个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

其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其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的时相。

前者是一般熟知的状态,其表现已在前文述及,常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W)。

后者的表现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或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s,REM)睡眠。

异相睡眠期间,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以致锅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纶快波。

这些表现是异相睡眠期间的基本表现。

此外,在异相睡眠期间还会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例如眼球出现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在人类还观察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呼吸加书本而不规则。

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两个相互转化的时相。

成年人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持续约80-120分钟左右后,转入异相睡眠;异相睡眠持续约20-30分钟左右后,又转入慢波睡眠;以后又转入异相睡眠。

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逐步延长。

在成年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觉醒状态只能进入慢波睡眠。

而不能直接进入异相睡眠。

在异相睡眠期间,如将其唤醒,被试者往往会报告他正在做梦。

据统计,在191例被试者异相睡眠期间唤醒后,报告正在做梦的有152例,占80%左右;在160例被试者慢波睡眠期间唤醒后,报
告正在做梦的只有11例,占7%左右。

因此一般认为,做梦是异相睡眠的特征之一。

在人体中还观察到,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不同时相有关。

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小;进入慢波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转入异相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

看来,慢波睡眠对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是有利的。

异相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再现的生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曾观察到,如几天内被试者在睡眠过程中一出现异相睡眠就将其唤醒,使异相睡眠及时阻断,则被试者会出现易激动等心理活动的扰乱。

然后,又让被试者能自然睡眠而不予唤醒,开始几天异相睡眠增加,以补偿前阶段异相睡眠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异相睡眠可直接出现在觉醒之后,而不需经过慢波睡眠阶段。

由此认为异相睡眠是政党衙所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动物脑灌流实验观察到,异相睡眠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

因此认为,异相睡眠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并认为异想睡眠期间有昨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

看来,异相睡眠对促进精力的恢复是有利的。

但是,异相睡眠会出现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这可能与某些疾病在夜间发作有关,例如心绞痛、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缺氧发作等。

有人报导,病人在夜间心绞痛发作前常先做梦,梦中情绪激动,伴有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致心绞痛发作而觉醒。

相关主题